语文课不能没有朗读

来源 :中国教师与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cppc825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朗读既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功,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朗读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句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自古以来“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被称为读书的一剂良方,实践也充分证明了朗读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对朗读有切身的体会。朗读就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如果语文教学缺乏朗读,学生就无法熟悉文章、无从感悟文章、难以理解文章。一个没有朗读的语文课是不成功的。 那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哪些作用和意义呢?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
  1.朗读是积累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平时的积累,方能厚积爆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引导学生品味并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是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积累语言的过程,更是培养语感的过程。没有积累,就没有良好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在朗读的同时领悟到语言之美。领悟到了语言的魅力,感受到课文内容的丰富多彩,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欣赏文章的构思布局,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心灵和语言的升华。
  2.灵活多样的朗读有利于体会课文情感。
  情感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在学生处于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中,朗读是表达情感的途径,情感的表达是朗读的前提,两者密不可分。换句话说,学生可以用朗读表达不一样的情感,这就需要学生发挥创造性,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去朗读,去表达情感。如果只是一味的齐读,个别读,学生会有单调、乏味感,势必影响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对于朗读我们不能停留朗读的表面——“声音”上,这样达不到朗读的要求。因此为了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热情,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领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轻声读、竞赛读、配乐朗读等。
  如在学《乡下人家》时,我特意选了一首优美抒情的乡间小曲,显然学生根据曲调来体味课文的感情。然后让他们根据小调来读课文,学生的敏感度极高,他们在乐声中慢慢找到了那种恬静、纯朴而美丽的感觉,朗读的情感基调柔和舒缓,而拟人化的句子又读得那么轻快活泼。用朗读把内心感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练习起来一丝不苟。
  3.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火烧云》、《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美丽的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又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声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4.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学生在朗读的时候,眼睛看,心理想,嘴里念,耳朵听,许多器官同时并用,就容易把课文记得牢固,经久不忘,可见朗读有助于记忆。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小珊迪》,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工夫。如小珊迪“恳求”、“请求”、“哀求”、“乞求”,“我”买他的火柴的语言,再从事情的结局,深切了解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和诚实的品格。对小珊迪的同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总之,朗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活动,更是一门艺术,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高度重视范读以及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使语文课的特点真正得以体现,使学生在朗读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摘要】笔者(梁氏)发现了牛顿——梁氏定律、梁氏变换和钟慢尺缩绝对性原理,并用牛顿——梁氏定律将牛顿力学修正为普适经典力学,用梁氏变换将爱因斯坦相对论修正为普适相对论。梁氏还发现了利用质数表可以将一个正数写成质数之和,于是解答了“1+1”、“1+1+1”和梁氏猜想。牛顿——梁氏定律和梁氏变换导致改写世界科学史及改写世界大中学物理教科书。  【关键词】牛顿——梁氏定律:梁氏变换:钟慢尺缩绝对性原理: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水利设施建设逐渐完善,然而在渠道衬砌混凝土施工中,普遍容易产生裂缝,尤其在斜坡上,造成输水渗漏甚至工程破坏。由于裂缝产生的原因复杂,涉及学科多,因此,渠道衬砌混凝土裂缝处理措施是一个相当普遍性的技术难题。这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与工程技术人员携手努力,长期探索。  【关键词】水利渠道;衬砌混凝土;裂缝成因;质量控制;预防措施  【Abstract】Along with
期刊
在从事农村小学教育的这些年,我发现同一个班集体的学生,因为任课教师的更换,有的会使这个班集体的学生表现更加出色,而有的则恰恰相反。前年我校的四年级,在我接手之前是一个差班,学习和纪律都不理想,成绩一塌糊涂,平均分50分,全镇倒数第二名,但在经过我一年的努力之后,平均分达到了70分,居全镇第二名。由此看来,并不是学生差,而是他们的兴趣没有被激发起来,只有教师想方设法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学的效果才会
期刊
【摘要】在过程工业生产中有很多介质是液体,它们的输送是靠泵来完成;离心泵是泵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随着过程工业的不断发展,对离心泵的性能要求不断增加。离心泵做为输送液体物料的一种机械,对连续性较强的化工生产中尤为重要。因此,就需要有很多输送高温介质及高扬程的离心泵。而离心泵运转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因而,如何提高泵运转的可靠性、寿命及效率,以及对发生的故障现象、原因及时准确的判断处理,是保
期刊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不是“缺乏知识”的人,而是有着自己的知识但却需要不断的修正和发展这些知识的人,学生及其学习现状对其学习行为和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教学是教师的双边活动,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最终目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全面调查和了解学生的学情,可以利用观察法、资料法、问卷法、实验法、参与活动法等方法去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
期刊
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呢?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从以下几方面多思考、多探索、多研究。  1给学生成功的愉悦,帮学生树立自信  教师在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时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和保持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了成功感,就对自己有了信心和兴趣,也就更主动、更积极、更专心地学习语文,从而
期刊
当今社会,初中生大多时间都要在课堂学习知识。因此,很大程度上课堂教学的质量好坏将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如何才能做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呢?这需要孩子、父母、老师共同努力。  1.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的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凸显,越来越跟不上现代社会高速发的进程。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  1.1教师  (1)备课不充分,照本宣科。有些老师自认为初中的知识对于他来说,是易
期刊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推广,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已悄然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它以声音、图片和动画等多种形式来再现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并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改变了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子白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The inno
期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实际,且应用于生活实际,以培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如何让生活真正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把握数学与生活的衔接,提高教学效率,这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值得
期刊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在新课标中提出的语文综合学习,适应了语文现代化教学的需要,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堂集中授课形式的补充与延伸,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特别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打破了学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