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现象及Fas蛋白、PCNA 、p53、bcl-2 mRNA表达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ch2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肝缺血再灌注肝细胞凋亡发生的时空分布、基因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在观察SD大鼠(n=40)肝缺血0,30,45,60 min再灌注3,6,24 h存活率及病理形态基础上,重点观察大鼠(n=100)全肝血流阻断30 min再灌注0,0.5,1,3,6,12,24,48,72,96 h凋亡细胞分布(原位末端标记术,TUNEL),G0~G1期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细胞指数分布(流式细胞术),肝细胞显微及超微结构(光镜、电镜技术),Fas蛋白、PCNA蛋白(免疫组化)及p53、bcl-2基因mRNA表达(原位杂交).结果缺血30 min组多见细胞凋亡,细胞应答反应主要为三期:①急性期:再灌注0.5 h Fas蛋白首先在血管周围高表达;②亚急期(3~24 h):TUNEL阳性细胞在血管周围高分布,并向周围扩展;病理形态可见严重变性、细胞皱缩、细胞增殖三种变化;G1期细胞数大量减少,凋亡峰逐渐升高, 12 h后出现增殖峰,相关基因表达增强;③恢复早期(24~96 h): G1期细胞指数回升,凋亡峰和增殖峰持续并缓慢下降;相关基因表达陆续减弱.结论肝缺血30 min再灌注期机体可能通过下述基因调控途径影响细胞损伤应答反应:① Fas死亡基因与bcl-2存活基因的双重调控;②细胞凋亡与增殖双重调控;③经p53基因实现的细胞周期调控.

其他文献
患者男,46岁.因1个月前左膝关节迅速增粗,并有持续性剧烈疼痛入院.患者8岁时无诱因出现右手各指逐渐增粗、变形,行走摇摆,未诊治.随年龄增长,右手指增粗成球形肿块.左手指、双足趾相继出现程度较轻的同样改变,双腕、双膝、双踝部出现局限性隆起,无疼痛,伴有跛行.曾在外院行右小指包块切除术。
患者男,70岁.因左足底肿块11年,近3年肿块多发且不断增大入院。
肩关节脱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用传统的复位方法绝大多数患者均能复位,但对肩部肌肉发达、疼痛耐受较差或脱位时间稍长的患者,复位有一定困难,如用力不当有造成肋骨和肱骨骨折,甚至血管或神经损伤的危险.2001年我科运用液压及生物力学原理设计了液压自动复位器用于肩关节脱位的治疗。
"漂浮膝"是指同一下肢股骨干和胫骨干骨折[1].该损伤主要由车祸引起,造成双骨干骨折,整段膝关节漂浮,治疗非常困难[2].由于交通伤本身具有伤情重、易多发的特点,为防止感染以往对于这类骨折多采用延期手术治疗,而较少采用早期内固定治疗.1996年3月~2002年9月,我院对"漂浮膝"损伤施行早期手术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