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欢 人牛苦短必须尽欢

来源 :成都女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_PEP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你心目中,70后艺术家是什么样子的?放浪形骸?自由不羁?不修边幅?所有这些预设的概念,在你见到赵欢之后,肯定会被全盘推翻。名字里的那个“欢”字很能体现她的人生信条:人生苦短,一定要做有趣的事情,而且想到了就要去做,行动起来,迟疑和委屈自己从来不是赵欢的风格。
  /人物名片/
  赵欢
  70后艺术家
  re—C廊桥艺术空间艺术总监
  少年之欢
  我行我素
  出生于艺术家庭的赵欢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以至于赵家姑娘初长成就相当调皮,我行我素。
  当赵欢的艺术家父母一起到了日本后,还得回过头来为留在成都的女儿操心,在回来一个人照管女儿和接女儿出国两个选择之间,夫妇俩到底是选择了后者。于是,某日一觉醒来,初中生赵欢已经置身于一个陌生的国度:语言听不懂,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远隔重洋。赵欢进了日本的初中读书,一切从头开始适应。
  日本学校并不鼓励学生的个性,总是要求整齐划一,每学期的3天运动会里居然没有一个单人项目。初中3年读完,赵欢不干了,叛逆丫头作出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决定:无论如何不在日本呆了,要回中国参加高考。她想念成都的小伙伴,觉得如果不回来和他们一起体会一下那个年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赵欢“威胁”父母,如果继续留她在日本,她就不读书了!
  父母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只好在女儿的倔强面前缴械投降,带女儿回到了成都。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玉林西路,可以说是成都乃至全国当代艺术的发祥地,艺术聚集地鳞次栉比,艺术家云集。赵欢的父亲是著名摄影家,在艺术圈里交游广阔,且往来无白丁。耳濡目染之下,赵欢也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当时的高中注重文理科成绩,3年里没有一堂美术课,这让赵欢觉得非常震惊,念及日本初中注重艺术鉴赏和动手能力的那些艺术课程,赵欢第一次对自己回成都的决定产生了怀疑。
  没有更多的时间让赵欢去后悔,转眼就到了高考前夕,“一诊”、“二诊”接踵而来,直到填志愿的时候,赵欢都处于极度迷茫的状态之中,所有的热门专业,没有一个是自己喜欢的,她看不到通往自己未来的那一条路。有一天,父亲的一个艺术家朋友刚刚办了一场个展,到赵家送展览画册,看到对着高考志愿一筹莫展的小丫头,纳闷地问赵欢:“你小时候那么喜欢画画,为什么不报艺术院校?”赵欢说高中一堂美术课都没有,不知道能不能考上。父亲的朋友安慰她说:“专业考试又不难,你又有很好的底子,恶补一下应该可以一搏。”在父辈的鼓励下,赵欢仅仅突击了两周就通过了专业考试,顺利考上四川教育学院,读艺术专业。
  求学之欢
  自由自在
  2000年,大学毕业之后的赵欢去了荷兰。不仅仅因为荷兰璀璨繁荣的当代艺术在隔海召唤,更是由于堂姐一句话。堂姐从日本赴荷,她告诉过赵欢那里是多么的随性、包容、自由,人与人之间是多么的融洽和谐,末了她说:“你肯定会喜欢。”
  到荷兰的艺术院校报到的时候,几个导师经过综合衡量,觉得赵欢的实力完全可以略过头两年的基础课程,直接进入第三年的工作室创作阶段。唯有一个荷兰老师,操着蹩脚的英语,整整劝说了赵欢一个月,他告诉赵欢,如果直接进入工作室创作,无异于选择了定性的方式,与在中国找个工作室自己关门创作没有任何不同,而若是想来感受欧洲教学方式和艺术理念,必须抛开所有之前在国内学过的基础,从第一年的课程开始。刚开始的半个学期,赵欢同时选择了第一年的课程和第三年的课程,两边体验下来,发现那个英语蹩脚的荷兰老师说的果然有道理。而且,从第一年的课程开始同时是选择了和其他各国来的新生一起成长,人与人之间更多探讨和了解,4年的大学学习下来,不仅颠覆和重塑了赵欢对于艺术的看法,更让她结交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上艺术学校很少有奖学金可以拿,但赵欢在荷兰读大学的4年,不仅修得全学分,还拿到了全额奖学金,连赵欢自己都懵懵懂懂,因为她根本就没有申请过奖学金,有一天直接就被通知填个表格领钱,自己也不知道这种好事是如何落到自己头上的。成绩出众的赵欢在毕业之后继续进了大师班深造。迥异于国内教育机构的扩招,荷兰艺术院校的大师班一届仅仅只有7个学生,而他们7个学生的专业教授有2位,客座教授多达7位,每周还有一个国际知名艺术家来和他们共同探讨艺术话题。
  赵欢坦言,在国内的时候,自己从来就不是一个好学生,更多的是应付考试,直到到了荷兰,发现自己真正想学的东西太多了:画画、摄影、版画、丝网印刷、策展、艺术管理……各种各样新奇有趣的知识在向她招手,而且知识含金量都很高,要求她必须全力以赴。她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连周六周日都得满欧洲飞,去观摩各类艺术展览,并与策展艺术家对话和讨论。
  生活之欢
  有你陪伴
  赵欢知道自己骨子里是个贪玩的女孩,但当所有新鲜的知识要求她全力以赴、占据她几乎所有时间的时候,为了让自己更有责任心,少出去玩儿,赵欢养了一只拉布拉多犬。那是一只出生不久的米白色拉布拉多,温柔的大眼睛写满对人的满心信赖和依恋,赵欢给它取名叫“超妹儿”。
  超妹儿成了赵欢在异乡生活最好的伙伴,它渐渐长大,很黏人,恨不得在主人脚边寸步不离。赵欢懂得它的那种依恋,走哪里都尽量带着它,若是宠物不许入内的场所,赵欢便将它留在门口,随便托个人照看几分钟,自己办完事出来再领走。阿姆斯特丹街头几乎所有咖啡馆和小店都能见到超妹儿的身影,渐渐它就成了当地的小小明星,走到哪里都会有认识不认识的老外操着蹩脚的成都话叫它的名字:“超妹儿!”超妹儿也并不认生,听到人叫,不管对方的成都话是否标准,它都摇着尾巴一脸热切扑过去跟人家打招呼。
  读完一年大师班,赵欢短暂地回国呆了半年,这期间,她将超妹儿托给同样养狗的一对朋友照顾。分离的日子,她发现自己想它得不得了,恨不能天天回家打开电脑跟它视频,看它是不是还好,是不是想她。再次回到荷兰,赵欢大概用了一年的时间完成论文、答辩,规划未来。最终,在2006年,赵欢回到成都,而超妹儿乘坐荷航的有氧舱随主人飘洋过海。   2008年,汶川大地震牵动了所有艺术家的心,赵欢参与了周春芽等艺术家发起的五彩基金,积极为受灾地区的儿童奔走。这个时候,在荷兰读书时候交往的男朋友居然不远千里专程来到成都探望赵欢和超妹儿,确定赵欢安好之后,他开始为五彩基金的救助活动拍摄纪录片,正是此举顺利帮助他赢得了美人心,之后,赵欢嫁给了他。
  现在的赵欢已经有了一个两岁的儿子,秉承男孩要“放养”、“粗养”的原则,她一般把儿子交给保姆照顾,倒是超妹儿,赵欢总是带在身边,走到哪里带到哪里。
  当记者在位于草堂西路的re-C廊桥艺术空间的展厅里进行采访的时候,超妹儿安安静静地趴在主人脚下。赵欢收养在画廊里的那只流浪狗辛巴跳上跳下地来招惹它,想叫它一起去玩,超妹儿每每敷衍地和它扑打两下,把辛巴撵走之后,又回来安安静静地趴着,似乎能昕懂主人正在聊它。
  拍照的时候,超妹儿和辛巴都兴奋起来,脚前脚后地在赵欢身边雀跃追打,赵欢宠溺地看着它们,笑着告诉记者:“它们可爱抢镜了。”
  艺术之欢
  以梦为马
  很多人都忍不住要问赵欢:为什么回国?
  16岁的时候离开呆了两三年的日本,是因为那里铁板一块的生活对于叛逆期的少女来说太闷,太多约束,但又是什么让赵欢放弃呆了近7年的荷兰呢?赵欢说,自己也经过了反复思考,荷兰太自由了,什么都是合法的,什么都是允许的,若置身其中,再叛逆的人都会发现根本找不到点来抗争。即使是上街为了这个事情那个事情游行,参与其中的人常常都不知道究竟是要争取什么,只是为了凑凑热闹,找个由头开心一下。一直在这样的环境里呆着,人会变得很空虚。赵欢在荷兰最后的一两年里,国内和荷兰两边飞,她发现,每次离开荷兰之后再回去,生活在荷兰的朋友总是没有任何变化,对于他们来说,一年和一个月没有任何区别,可每次离开国内之后再回来,发现生活其中的人总是有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是无比的美丽,“在荷兰,人需要想方设法去寻求刺激,还不一定寻得到,但在日新月异的中国,生活本身就充满了刺激。作为一个艺术家,我必须参与其中。”
  何况,故乡成都是如此让人眷恋的一个城市。赵欢说,这么多年来,见了很多成都人走出去,但最后差不多都会回来,这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是如此迷人,而她正是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成都艺术家搭建国际化的发展平台,让他们不用再走出去。
  回到成都后,很多艺术家和艺术机构找到赵欢合作,赵欢观望了很久,自己在蓝顶搞创作,也牛刀小试帮当时新开业的K画廊做了一两个展览试水。最终,赵欢选择了廊桥,开办起了非营利性艺术机构,于是有了后来的re-C廊桥艺术空间。因为赵欢说,把艺术和学术本身放首位,而不是把营利目的放首位的平台,才是她自己真正想要的。
  在商业化普及进日常生活的今天,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做事的女人实在很让人钦佩,但无论在什么年代,无论在什么国度,我们的社会总是需要有这样一些以梦为马的人,引领时代发展的方向。不然,生活该是多么的无趣。
  /赵欢小讲堂/
  艺术发展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
  成都是一个很有养分的一个城市,自古以来都是,也诞生了很多艺术家,但是有一点,就是说我们需要把艺术平台搭建得足够好,才能够让这些艺术家留下来。之所以我从欧洲回来,没有去北京、上海,我跟所有人都这样说,如果我在那些地方还不如不回来,我就是想在成都搭建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让所有的艺术家能够留下来,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而不是在成都没有一个发展的空间,必须离开。成都艺术平台的搭建和北京、上海不一样,跟其它国家的运转也不一样。它怎么样才有自身的模式和风格,除了艺术家之外的力量,这个是需要去思考的问题。如果每一次展出的时候,只有艺术家相互之间来捧场,这样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而且这样的交流也是非常狭窄的,甚至可以说是狭隘。
  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上海的当代艺术发展很慢,而且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有艺术家呆在上海。但是后来政府的一个推动让状况发生了巨变,当时上海做双年展,所有的出租车上面都有展出的宣传,这种力量,不是靠一个艺术群体能够做到的,是靠社会。包括当时所有媒体的宣传,也不是说宣传单个的艺术家怎么了,而是整个人文素质的提高。艺术人文素质的提高,我觉得需要艺术空间还有艺术院校,多做一些学术性的真正的探讨。这个探讨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内部,可以邀请很多有这方面有兴趣的人,和他们接触,让他们慢慢地走进当代艺术的环境里面。北京有798,还有操场地,还有壹号地,上海有莫干山号,而成都与它们不同,暂时还没有一个能够让大众和艺术圈走到一块儿的专门区域,这一点是非常薄弱的,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力量。
其他文献
在成都这个美食之都,随处可见各地美食。单说甜品一类,就有法式甜品、港式甜品、台式甜品……各种甜品店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对于那些想要经营一家口味正宗的甜品店店主来说,让顾客在熟悉但不正宗的口味与正宗但不熟悉的口味之间选择,不是件容易的事。  谁才是正宗?  缘起  与其找工作不如自己当老板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看到很多朋友都在找工作,觉得压力挺大的。我不想去挤毕业季的求职高峰期,再加上一想到朝九晚
期刊
梁文道从不讳言自己是佛教徒,评论时事时也从不隐藏自己嫉恶如仇的性格。这个男人拥有非凡的语言组织能力,即使他冷静叙述一件事,也能唤起听众的热情。冷与热、平静与激情,这并不矛盾,二元对立原本就是佛教徒梁文道需克服的陷阱。“我只有一个希望,活在真实里。”  没有“国民。性格”这回事  9月1日,梁文道在成都举行演讲的当天,成都大雨。即使天气恶劣,金沙剧场远在西三环,场地内依然座无虚席。从一开始,梁文道的
期刊
欧阳应霁曾表达过这么一个观点:家居设计师是根本没有必要存在的职业,每个人应当按个人的爱好来设计自己的家。每个人对自己的家,都应奉行“私设计”,按照自己的喜好与习惯去设计一个家,往里填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家是一个人栖息之地,是人之趣味的体现,家是家,家不是样板房。  家得是个让你有牵挂的地方  杨冕的家在东郊蓝顶艺术区,跟荷塘隔路相望。推开他家那扇敦实厚重的大门看不到奢华的装修,没有地毯甚至没有地砖
期刊
8月31日,腾讯家属开放日成都站在成都腾讯分公司举行。腾讯的发展离不开辛勤付出的员工,也离不开默默支持的家属,每一年,腾讯公司都会举办家属开放日,在衷心感谢家属支持的同时,也将公司的关爱文化持续传递。  认识我们了解我们  家属开放日最先安排了几十位家属参观了成都腾讯分公司,从1楼到5楼,在礼宾小姐的带领下,分别参观了客服中心、游戏开发等部门,让每一位家属都清楚了解到自己亲人的工作环境,感受到了腾
期刊
9月5日,《成都女报》精英女性读书会第二期走进了位于群光广场负2楼的西西弗书店,特邀嘉宾阿德老师携其最新的“四谐码”理论,与灵慧读书坊的导读周书羽教大家开启全新情爱关系。  开启全新情爱关系  《原来可以这样爱:开启全新情爱关系》有别于一般的两性情感书,它重点探索的是男人和女人间不同的心理需求、人格和心灵深层,读后会对两性感情的本质与发展过程有更清晰的认识,并通过与自身两性关系的经验进行验证,从而
期刊
世界皮装风尚发源地在中国  各个国际时装周落下帷幕后,关于今年秋冬时尚潮流的讨论却依然热烈,而干万里之外的中国西部时尚之都——成都亦然因为“时尚向北”的话题引发热议。是哪个品牌的时装作品在成都通往各地市的高速公路沿线站牌上组成了一道道绚丽的风景线?是谁有这样的底气,甘于在潮流之城成都谁说自己时尚?海宁又是谁?近期,因为“时尚成都找到北了”的话题,引发了一番热议。日前,记者带着关于这个时尚话题的种种
期刊
玛丽亚·卡拉斯一生演出歌剧上百部,从婉转如云雀的花腔女高音到最丰沛的咏叹调,她都能一一诠释。以一己之力,她将意大利歌剧从衰落中复兴。可她显然无法同样凭一己之力撑起自己的生活,全世界的歌剧爱好者起立为她鼓掌,她却单单将眼神倾注于希腊“船王”,这是个悲剧,悲得她再浓烈的唱腔也归于沉寂。  “不是意志力,是爱。”  玛丽亚·卡拉斯原名为茜茜莉亚-索菲亚-安娜-玛丽亚·卡罗盖洛波乌罗斯,生于纽约的她10岁
期刊
私下里,彭艳钟爱以不同的面目和不同的风格示人的,有时是长发温柔,有时是中性短发,有时是俏皮卷,有时是淑女直——她还不愿意这么早为自己定性,对于一个90后女主播来说,未来路还长,可以容她慢慢尝试和探索。  请叫我“百变女孩”  1990年出生的彭艳不上妆的时候看起来是一个很甜的邻家小妹,短短的头发很有几分俏皮的味道。她拿出手机给工作人员看自己不同时期的照片作为造型参考,让她最为得意的一张是长发时候的
期刊
富有生活阅历的女性常跟年轻人说:幸福是一种感知能力。但凡能力,总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去获得、加强。有时学习到如何体会幸福属于机缘巧合,有时来自主动的寻求,一旦学到便永远地拥有这种能力。点滴小事里,有大干幸福。  从平凡生活里看到爱  李晓 成都悦扬广告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我本身是一个幸福感很强的人,常常能从也许在他人眼里平凡无奇的生活细节里感受到幸福。  举个例子吧,我和老公各自有自己的工作,每天
期刊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及欢庆建国63周年,成都市妇联、成都市文化局、成都市体育局、成都市文明办、成都市城管局将于9月中旬联合举办成都市第3届“家庭文化艺术节”。  “家庭文化艺术节”每两年一届,本届艺术节将在前两届的基础上拓展创新,以“文明成都幸福家”为主题,多方面展示近年来我市家庭文化建设和城市文明创建取得的丰硕成果,全方位展现我市城乡家庭及广大群众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  本届“家庭文化艺术节”主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