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上好生物课,提高课堂效率,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改提出了教师应有积极的创新精神,要有新的教育理念。生物教学应如何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些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
生物教师教育思想上必须树立四种观念,即创新观念、全体观念、全面观念、全局观念。教育教学观念,对教学改革起着导向作用,直接制约着教育教学效果。只有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会采用创新方法,培养创新人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变传统“标准型”教育观为创新型教育观;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由教师中心论向师生双主体论转变;由“师道尊严”观向师生平等、民主观转变;由封闭式教学观向开放式教学观转变。
1.灵活地、创新地处理教材
通过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即改革教材中落后于社会与时代发展的知识体系,建立使学生认识和把握未来发展的知识体系和活动体系,使受教育者在创新意识、思维、品格等方面的素质得以发展。
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要遵守两条原则:一是信奉而不迷信,二是遵循而有所立。教材编写通常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时间的推移,教材中势必会有部分内容不能适应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而对教材部分内容作适当变动是十分必要的。此外,教材内容的编排不一定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作为学生们学习的指导者,就应该在深钻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过程中,找准课程标准、教材与学生这三者之间的联系。若发现教材不能实现课程标准要求,就需要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例如,教师可以增加反映现代生物科技新进展的知识,如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可以增加人与生物圈关系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可以增加促进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实践能力。总之,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在创新教育中十分重要。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如何处理教材是关键,必须深刻认识其重要性。正确把握对教材处理的原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爱学、会学”。
2.创新教学方法
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一般由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因素组成,其中教学方法是桥梁和纽带。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落后教学观念的支配,存在诸多弊端,因此广大生物教师应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合作型学习、自学式学习。其中探究式学习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其过程是:提出课题一设计一探究一结果一分析、评价。其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索。例如,“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活动,首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种子萌发可能的条件:如水、空气、温度等,接着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实际操作,收集实验数据和资料,再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其次,在课堂上可采用“发现问题教学法”、“多方位质疑法”诱导学生多方位产生质疑、多方位发现问题,使他们的求异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例如在学习“蒸腾作用”时,教师提出“水往低处流是自然规律,但植物体内的水为什么能从根部流到树冠?”;在讲“生态系统”的成分时,可引导学生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图”,向学生提出“生态系统中,如果缺少分解者,将会出现什么后果?”等等。通过恰当质疑,使学生生疑而解疑,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得以发展的良好效果。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发挥其特殊作用。现代教学媒体在生物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它能增大教学容量,开阔学生视野,诱发学生思维,增强了教育的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和有效性,深受学生欢迎。在今后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现代教育技术真正渗透到整个教育体系之中。
1.更新评价观念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教学评价中的不适之处也越来越明显地在新课程改革中体现出来。教师首先应从以“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旧观念向“素质鉴定”观转变。多元化、多方位、全面性地对每个学生做出界定,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亮点、善于发现学生的价值,使学生良好的个性得以最大限度地发展。范围上:教学评价必须全面、全员、全程采集和利用与学生各种素质培养及各种技能发展有关的评价信息,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全部学习、教育的动态过程。应从片面的只限于智能范围的单一性评价向全面的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价转变。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评价。例如,可评价学生对探究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能否根据问题提出假设、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实验、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能否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能否独立思考和是否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等等。
2.提高教师素质
生命科学是当前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教育科学如今也在教改中迅速前进。面对创新教育、社会的飞跃发展,教师应重视继续教育、终身学习,不断扩充知识信息,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教育改革与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不断积累,才能出现新的创造基础,才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满意的教师。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中学)
一、转变教育观念
生物教师教育思想上必须树立四种观念,即创新观念、全体观念、全面观念、全局观念。教育教学观念,对教学改革起着导向作用,直接制约着教育教学效果。只有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会采用创新方法,培养创新人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变传统“标准型”教育观为创新型教育观;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由教师中心论向师生双主体论转变;由“师道尊严”观向师生平等、民主观转变;由封闭式教学观向开放式教学观转变。
1.灵活地、创新地处理教材
通过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即改革教材中落后于社会与时代发展的知识体系,建立使学生认识和把握未来发展的知识体系和活动体系,使受教育者在创新意识、思维、品格等方面的素质得以发展。
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要遵守两条原则:一是信奉而不迷信,二是遵循而有所立。教材编写通常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时间的推移,教材中势必会有部分内容不能适应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而对教材部分内容作适当变动是十分必要的。此外,教材内容的编排不一定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作为学生们学习的指导者,就应该在深钻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过程中,找准课程标准、教材与学生这三者之间的联系。若发现教材不能实现课程标准要求,就需要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例如,教师可以增加反映现代生物科技新进展的知识,如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可以增加人与生物圈关系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可以增加促进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实践能力。总之,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在创新教育中十分重要。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如何处理教材是关键,必须深刻认识其重要性。正确把握对教材处理的原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爱学、会学”。
2.创新教学方法
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一般由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因素组成,其中教学方法是桥梁和纽带。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落后教学观念的支配,存在诸多弊端,因此广大生物教师应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合作型学习、自学式学习。其中探究式学习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其过程是:提出课题一设计一探究一结果一分析、评价。其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索。例如,“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活动,首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种子萌发可能的条件:如水、空气、温度等,接着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实际操作,收集实验数据和资料,再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其次,在课堂上可采用“发现问题教学法”、“多方位质疑法”诱导学生多方位产生质疑、多方位发现问题,使他们的求异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例如在学习“蒸腾作用”时,教师提出“水往低处流是自然规律,但植物体内的水为什么能从根部流到树冠?”;在讲“生态系统”的成分时,可引导学生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图”,向学生提出“生态系统中,如果缺少分解者,将会出现什么后果?”等等。通过恰当质疑,使学生生疑而解疑,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得以发展的良好效果。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发挥其特殊作用。现代教学媒体在生物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它能增大教学容量,开阔学生视野,诱发学生思维,增强了教育的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和有效性,深受学生欢迎。在今后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现代教育技术真正渗透到整个教育体系之中。
1.更新评价观念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教学评价中的不适之处也越来越明显地在新课程改革中体现出来。教师首先应从以“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旧观念向“素质鉴定”观转变。多元化、多方位、全面性地对每个学生做出界定,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亮点、善于发现学生的价值,使学生良好的个性得以最大限度地发展。范围上:教学评价必须全面、全员、全程采集和利用与学生各种素质培养及各种技能发展有关的评价信息,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全部学习、教育的动态过程。应从片面的只限于智能范围的单一性评价向全面的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价转变。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评价。例如,可评价学生对探究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能否根据问题提出假设、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实验、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能否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能否独立思考和是否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等等。
2.提高教师素质
生命科学是当前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教育科学如今也在教改中迅速前进。面对创新教育、社会的飞跃发展,教师应重视继续教育、终身学习,不断扩充知识信息,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教育改革与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不断积累,才能出现新的创造基础,才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满意的教师。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