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到素养:网络时代的生存规则与应对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v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网络的传播特点与网络素养概念的提出
  即便不引用任何调查数据,相信也没有人会质疑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和普及趋势。用“日新月异”和“来势迅猛”这两个词形容网络在21世纪的发展态势,可以说一点也不夸张。的确,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7月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较2009年年底增加3600万人;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年底提高了2.9个百分点[1]。据测算,到2010年10月30日,我国网民数将达到4.46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将达到33.4%。[2]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国网民使用的上网设备多样化程度不断加深。截至2010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2.77亿,半年新增手机网民4334万,增幅为18.6%。其中,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整体网民的11.7%。[3]放眼世界,网络技术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同样势不可挡。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2010年10月19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过去5年,全球互联网用户的数量翻了一番,2010年年底全球互联网使用者将达到20亿,占全球人口总数的约三分之一(全球人口总数目前为69.09亿)。其中,发达国家的网民将占其人口总数的71%,而发展中国家的网民将约占其人口总数的21%。[4]
  来势汹汹的网络究竟带给了人们什么?在经历了短暂的惊喜与欢愉之后,网络引发的问题在不断增多,如青少年不当或过度使用网络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5],网络技术的“去中心”本质对政府监管甚至国家安全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6],以及网络激发的新型社交模式对传统家庭结构的消解[7],人们不得不用更谨慎的态度、从更深层的角度,思考网络对个体、社会乃至对国家产生的影响。
  仅从个体层面来说,随着脑神经科学的发展,以及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学科学者对网络传播特点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上网时间过长、利用网络工作效率低下、长时间使用网络导致注意力丧失等现象,并不是青少年网民特有的或个别网民遇到的问题,事实上每个使用网络的人都面临以上挑战,而这既与网络技术本身的特性有关,也与网络传播背后的商业意志有关。
  首先,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传播第一次使文字、声音、影像等多种传播形式集于一身,这使得网络传播极具吸引力。笔者对各年龄段网民进行访谈后发现,几乎所有的网民都表示“活动影像比照片更吸引人,照片比文字更吸引人”“如果可以选择,当然首选从网络获取关于某则新闻的报道,因为不仅有文字,还会有照片或视频可以浏览”。①在金融危机和互联网浪潮的双重夹击下,2009年3月,素有“世界第一报”之称的《纽约时报》惊爆因广告收益骤减,面临破产危机的消息。[8]
  第二,网络蕴含无穷无尽的内容,并且24小时全天候服务。与传统媒体严格限定人们什么时间、获取什么内容、能够获取多少内容相比,网络赋予了人们前所未有的自主权。面对网络,何时获取、获取什么、获取多少,完全由网民自己决定。乍看起来,网络的这一特点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福音。然而,正如著名的《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凯文
其他文献
目的:对硒酵母联合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展开探讨.方法:入选本次研究的均是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共计126例,入院时间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将患者入
目的:探析对在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应用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不同应用价值.方法:以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3月-2020年7月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80例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迅猛增加,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肝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因此NAFLD的诊治和预防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的主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