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标志之四:产业集中度提升

来源 :汽车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ti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产业集中度”也叫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额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集中度稳步提高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工业企业产业集中度很低,尤其在电子、汽车等领域,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比较,十分明显,很难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但最近这些年,汽车行业的情况开始好转。
  今年1月,工信部发布的《2012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显示,去年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同比轻微增加至87.3%。
  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5家汽车生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都超过100万辆,其中上汽销量突破400万辆,达到446.14万辆,东风、一汽、长安和北汽分别达到307.85万辆、264.59万辆、195.64万辆和169.11万辆。上述5家企业(集团)2012年共销售汽车1383.33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71.7%,汽车产业集中度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近日,相关机构公布了2012年度汽车工业“三十强”名单,上汽主营业务收入近1万亿元,占“三十强”总量的三成,一股独大。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分别为5411.75亿元和3903.68亿元,分别占总量的18.14%和13.08%;这三家企业就占“三十强”总量的61.83%,而其余27家企业只占38.17%。虽然前十家汽车企业集团中,大部分企业的产能都是以合资汽车企业为主,本土品牌所占份额少之又少,但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还是有顽强的表现。其中,保持增长的企业有:长城汽车以431.60亿元,同比增长43.4%的业绩跻身“三十强”前10位;2011年排名第18位的重庆力帆,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达220.88亿元,同比增长21.4%,位次提高到第16名;浙江吉利主营业务收入达256.16亿元,同比增长12.4%,位次仍为第15名;比亚迪以213.54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0.8%,排名跌落至第17位。
  2011年12月30日,国务院印发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这份“十二五”规划中,特别提到了汽车产业结构的问题,明确规定:到2015年,汽车产业集中度,也就是前十家汽车企业这一数值要从2010年的82.2%,上升到“十二五”的90%以上。
  重组还需国家层面出手
  实现产业集中度较好的解决方式是企业重组、并购。像天津和一汽、上汽和南汽、兵器和中航的这样大手笔的重组,无疑会明显提升产业集中度。但这样跨地区、跨部门、大规模的整合,没有政府之手是难以完成的。
  早在2008年国内汽车企业销量过百万辆的只有一汽、东风和上汽。前10家汽车企业产销占总量的80%以上。130多家整车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年产销量不足万辆。美国这么大的一个汽车消费大国只有3家汽车企业,全球汽车产业经常只提“6 3”。在汽车这个资金、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如果没有集中度,肯定不会有大发展。
  从政府、社会、学界、汽车界都希望中国汽车业加快并购整合的进程。但事实上,中国汽车业并购重组的道路依旧艰难。是谁在阻挠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呢?答案肯定是强大的地方利益和集团利益!而且这种强大的地方利益与集团利益,不单单阻挠汽车业整合,还包括钢铁、风电、铝业等无数的产业。
  对任何一个地方政府而言,能够拥有一个钢铁、汽车这样的企业,就意味着GDP、税收、解决就业。所以要将这些企业给整合掉,或者关掉了,那几乎是断了很多地方政府的财路。所以国家层面虽然可以加强宏观调控,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行政手段等来推进产业调整,但很多地方政府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来保住这些规模不大的小钢厂、小汽车厂。而且在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中,常常以地方政府的胜利而告终。
  工信部现在明确提出2015年汽车行业产业集中度要达90%,非常明确地指出,将推进推动整车企业横向兼并重组。鼓励汽车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方式整合要素资源,优化产品系列,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产能利用率,大力推动自主品牌发展,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推动零部件企业兼并重组,支持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与整车生产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发展战略联盟,实现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化生产。
  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向服务领域延伸,完善汽车行业服务体系,以品牌营销为主体,大力发展研发、采购、现代物流、汽车金融、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实现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