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专注,也许就怪你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xuchao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屋子玩具,玩了一会儿就不想玩了;闹着要去玩滑梯,滑了几次就说没意思;做什么事情都三分钟热度,虎头蛇尾……孩子的专注力出问题了吗?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一个月的孩子也能专注地用脚踢床上的小吊铃好一会儿,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专注力也会增长。很多孩子玩沙玩水的时间能够持续1个小时,甚至更长。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孩子的专注力不是被培养出来的,而是被保护出来的。那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内驱力所引发的冲动,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只要家长不干预,大部分孩子都会是一个安静而专心的孩子。
  但是,如果缺乏耐心不能让孩子做主,如果不能细心观察分辨孩子的状态,你总会在有意无意中影响孩子的专注力。看看,也许这样的小误区就发生在你旁边。

不分时机的关心


  嘻嘻从幼儿园回来不久就在地上快乐地搭着积木。嘻嘻玩得正兴高采烈的时候,奶奶拿了杯水过来:“孩子,喝口水。”不一会儿,奶奶又在旁边问:“孩子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一下?”还没两分钟,奶奶又喊:“孩子要开始收拾玩具,准备吃饭……”
  不恰当的关心有时也是一种打扰
  这种情况最常发生在隔代育儿中老人带孩子时。老人会问寒问暖,生怕照顾不周。殊不知,当孩子正在专注地玩时,一会儿问他要不要喝饮料,一会儿问他饿不饿,正在聚精会神玩耍的孩子就会总是处于被打扰的状态中。久而久之,孩子就没有办法进入集中精神的状态,并且还会觉得很烦躁,就更加不容易专注手头上的事情了。

准备一个不受干扰的房间


  如果条件容许,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专门玩耍的房间。房间的色调要统一,可以用白色或者米色为基调。有为孩子设计的玩具架,上面整齐地放着孩子喜欢的玩具,能够方便孩子自行取用。另外,成长中的孩子喜欢席地而坐,房间的地面最好铺上地毯或者垫子。这样孩子可以在这个房间安静专心地玩耍,不被打扰也不会影响到其他人。如果碰到吃饭的时候,妈妈的饭菜已经做好了,可是孩子还有一个游戏正好没有做完,妈妈可以在做饭的时候就提醒孩子:“还有半个小时就要吃饭了,宝贝玩完了这个游戏,就来帮妈妈一起做饭吧!”这样培养了孩子的注意力,也培养了孩子的时间观念。

玩具太多


  琪琪的玩具区里,堆放着各种玩具,琪琪拿起串珠,刚穿了3个珠子,眼睛又盯住了妈妈昨天刚买回来的积木,转身刚搭了几块积木,又看到了小汽车。妈妈发愁,怎么琪琪玩什么都两分钟热度呢?
  玩具多,容易让注意力分散
  太多的玩具其实更让孩子分心。方向与专注程度成反比。多一个方向,多一个刺激,孩子的专注力就会随之下降。因此,给孩子提供太多的玩具,相当于给孩子人为制造困难,让孩子不容易集中注意力玩。

每次给孩子玩具不超过2个


  父母们常常把几大箱子玩具都放在客厅里面,想当然地认为孩子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其实,孩子玩具多他自己也不知道玩什么,很容易导致孩子注意力分散。建议每次给孩子玩具最多不超过2个,如果孩子对于2个玩具都很喜欢,则可以教导孩子先玩完一个,再玩下一个。

多玩动手游戏,提高孩子注意力


  比如画画,做手工,帮助妈妈做家务等,这些动手的事情都能够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妈妈可以鼓励孩子多玩动手操作游戏,以此训练他们的注意力。例如玩套叠玩具和拼图,一般来说,孩子初学玩拼图时可用简单的,如用贺年片自己剪成5~8块的拼图。逐渐可以让孩子拼复杂的拼图,如分省份的地图、贴图和积木,能力提升后可以拼切分为30~50块的图。孩子越大,集中注意的时间就越长,甚至可以坚持到45~60分钟。

总被干涉


  4岁的莱莱在动物园看斑马,半个小时都不肯走。爷爷急了:“莱莱,快!老虎多好玩,老虎还没看着,快没时间了。”
  3岁的小燕在堆积木,摆摆这边,摆摆那边,正在琢磨。妈妈在旁边帮忙:绿色漂亮,摆一个绿色的,然后伸手帮着摆上了最高的一块。气恼地小燕一下把积木都推倒了。

指手画脚,注意力的最大干扰


  父母总是忍不住想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给孩子,往往看不到孩子自己的需要。因此,我们总是看到这样的家长:孩子专心看猴子的时候,他非要指着远处让孩子看大象;孩子观察绿叶的时候,他非要指着天上让孩子看飞机。还有很多时候,孩子玩玩具,孩子的玩法并不是玩具的本来玩法,比如想探索拆掉了玩具枪,把跳棋里的玻璃弹珠做蛋糕玩过家家。或者此时,父母总忍不住想纠正孩子的玩法或者干涉孩子的“小破坏”。还有很多父母像莱莱的爷爷一样,总会从现实的角度去考量,比如买了门票就要一次都看完,或者天快黑了要尽快看。
  大人总是有无数的理由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却不知道这样粗暴的干涉只会剥夺了孩子的玩耍自由。父母的干涉和主导其实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行,我来帮你。”孩子就会认为自己不行,没有办法自己独立完成一个游戏。失去了动力,一件事情就很难再持续下去。而且,父母不断的支配、干涉与打扰,会让孩子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完成事情,久之,就会放弃。

忍住!需要的时候再出现


  在孩子游戏时,父母需要做的,不是干涉或主导孩子玩,而只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陪伴和支持。如果孩子正沉醉在他的游戏中,你就远远地关注着他而不要轻易地打扰。如果孩子愿意邀请你和他一同游戏,也应该多听听孩子的需要,而不是给孩子的“杰作”指手画脚,甚至着手去添砖加瓦。不要对孩子的半成品评头论足,当他希望你分享他的快乐时再和他分享。

跟随,给孩子专心观察的时间


  孩子的专注力总是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事上。遇到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可以跟孩子一起停下来细心观察。他会通过感受,从动物的形态、声音,到动物身上的气味,建立起自己对动物的新认识。孩子对事物的兴趣越浓,其稳定、集中的注意力越容易形成。要让孩子尽情享受专注的乐趣、发现的乐趣。

交流和引导要适当


  父母的作用在于创设一个积极的环境。父母可以给孩子多准备一些适合其年龄段的游戏材料,比如,手工书和不同的画笔,让孩子交替感受不同画笔的感觉。父母还可以在孩子画画的时候与孩子交流,而不是主导。比如,孩子画完一幅画给父母看,父母可以跟孩子讨论画的是什么,自己看到了什么。这种交流可以激发孩子更深地去创作,延长孩子注意力的时间。
  此外,父母在游戏之前还可以给孩子一些小任务,让孩子很清楚要做什么,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小小的成就感,这样,也能够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

看电视太久


  画画最喜欢看电视广告了,丰富的画面,快速变换的场景,他一眼不眨地盯着电视屏幕。有时候,妈妈要做饭,为了让他安静地待一会儿,就打开电视让他看,他可以一动不动连续看两个小时。
  电视的刺激强烈、零散,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这种情形常常发生在父母比较忙,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用电视来作为陪伴孩子的替身的家庭里。电视场景变化、跳跃,根本没有给孩子锻炼专注力的机会。相反,孩子适应了电视的强刺激,就很难再把注意力集中到书上,会给今后造成学习障碍。英国一项研究发现,超过80%的儿童因为看电视导致注意力难集中。

控制看电视的时间


  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每次看不超过半小时。看太多的电视对他的健康、阅读能力、社交能力和想象力都是有害的。建议选择短的、移动慢的、表现简单的活动,如跳舞和唱歌等节目。父母可以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孩子在户外玩的东西很简单,就是石头、沙子、水、树枝等,这些东西有些孩子可以持续玩两三个小时。

让孩子远离噪音


  孩子注意力的稳定性差,容易受到新异刺激的影响,因此爸爸妈妈在与孩子做游戏或看书读故事的时候要尽量创造安静的环境,避免电视、糖果等诱惑。有研究表明,如果长期把孩子放在噪音环境下会影响孩子的听力状态,这样做也会影响孩子后期的专注力,过度的噪音会让孩子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应该专注的事物上,甚至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发展。
  玩具“反”斗城特邀阳光国际心理学院执行院长开设“父母星达人”育儿专栏,品格教育专家从心理学角度解析不同年龄段宝宝的生理心理特征,助您充分理解宝宝的需求,让育儿变得轻松快乐。

内向孩子的沟通技巧


  作为父母,需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原本的气质类型就是内向安静的,也应了解内向性格的一些优点,如内向的孩子心思细腻,往往专注度更高,大多喜欢艺术、音乐、绘画等。虽然人们常说一个人天生就是外向者或是内向者,但早期家庭经验及其它环境经验也的确能影响儿童的内外向特点。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强权式家庭关系中,父母或独裁专断,或过度保护与溺爱,孩子就会出现假性内向,其反应出的深层内心状态是:顺从、依赖、无创造性及害羞、社会性退缩。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可以有效使用一些方法:
  固定的“聊天时间”:家长要养成与孩子聊天的习惯,多让孩子说说话,保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注重“身体语言”沟通:不要忽略“抱一抱”,“亲一下”,“赞赏、鼓励的眼神”,这些都是孩子需要的。要用身体语言告诉孩子 “妈妈在关注着你”。
  保持倾听:家长避免过于主观,需要静下心来去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孩子的想法有时是有他的道理的。
  减少负面沟通:如经常指责、埋怨孩子,认为孩子做的总是不对的;过于理智,凡事都要问个究竟,没有考虑孩子自己的空间和隐私。
其他文献
本套试卷严格依据2010年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的内容、范围和要求设置,试题难度力求与高考试卷相当。本套试卷注重高孝模式的传承和创新,力求体现公平的原则。本套试卷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低起点高要求,如第3、8、9、10、12、17、18题等。为使试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本套试卷注重在知识点的交汇处命题,如第10题、第17题(理)、第18题、第22题等。本套试卷注重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