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英语创新班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n312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开发创新性思维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本文以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新班为例,在英语课中尝试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开展创新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予学生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孕育的空间,提供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锻炼的场所。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 创新教学 教学改革
  继我院实行大学英语分层教学之后,学院在每个系成立一个创新班。创新班来自于各系不同专业,英语层次不同的学生,这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以笔者担任的电创14-1班为例,该班由来自电子工程系不同专业的26位学生组成,其中A层同学2名,B层同学 12 名,C层同学12名。在这种形势下,对英语进行创新性改革就变得更为迫切。
  一、教学方法及手段
  该班只有26名同学,属于小班教学,这有利于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因为该班没有英语教材,笔者只好结合该班人才培养方案,自行确定适合创新班学生英语水平、能力和素质要求的教学内容,自编教学讲义,自作教学ppt。根据同学的英语水平,选择教学难度总体接近B层,兼顾A层和C层同学。每次上课采用多媒体进行授课,通过交际法、启发法以及情景教学法等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同时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和学生上课反映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好地激发了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
  根据该班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着重对学生进行听说以及综合性的语言技能相关训练与技巧学习。
  1.重视文化教学。电创14-1班是个由不同专业组成的理科班,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能够利用英语进行交流,进行专业学习。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渗透文化知识,使学生了解语言差异中蕴含的文化差异,让学生学会在比较中体会文化中的共性和差异性,并逐步提高其对文化差异的体悟和把握能力,逐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同学分小组搜集、对比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及差异,在全班同学面前分组陈述,让每位同学了解和体会各国的不同文化。
  2.创设真实的语境。目前我国高职部分英语教师仍然重视词汇、语法等基本技能,这就使得课堂枯燥无味。教师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应的情境给学生提供形象的、生活的、直观的学习场景,把课堂情境中感知过的语言知识和技能鲜明地融印在记忆里,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更好地完成学生所学与社会交际场景的联结。例如,在讲餐厅就餐这一话题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分小组准备食材,共同做食物并在在全班面前用英语讲解这道菜的原材料及做法。在餐厅这种情境设定中,学生既有角色扮演的模仿,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发散思维,更好地促进了创新能力的提高。
  3.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高职院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途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着重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布置教学任务时可让学生自主地去完成,只提供现场的指导和帮助。此外,对于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教师应充分扮演指导者、监督者、合作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自然学习环境和网络学习环境中寻求适合自己的资源,不断进行自主学习。比如,笔者要求学生定期参加英语口语角活动,并在口语角中担任主持人,同时多位同学在活动现场进行表演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英语比赛与活动等。这不仅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不断地增强学生自身的英语运用能力。
  三、取得的成效
  1.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帮助同学树立良好的自信心。这个班一半同学来自C层,很多同学对英语不感兴趣,并且不自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时常鼓励他们大胆开口说英语,每当学生用英语讲完后,教师不应只关注学生的错误及纠错,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感到自己又取得了进步,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期末成绩。除了教学中进行口语测试外,笔者还在教学之余增设大量的口语练习情景,很多以前不敢开口说英语的学生变得敢于用英语表达,学生的口语能力明显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期末口语及格率比上学期增加许多。同时考虑到考试有时会使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不会运用语言知识与技能,严重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笔者讲解阅读材料后要求学生分组出期末考试阅读理解习题,由同学在班上统一讲解,教师再做出评价,最后再从中选出较好的习题作为期末考试阅读题。该班学生及格率为88.46% ,相比上学期及格率也有所上升。
  总之,教师应提供创造性的语言环境,充分激发、引导、鼓励学生,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结合,以充足的语言输入来确保足够的语言输出,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红菱.大学英语创新思维能力多维培养模式研究——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创新实验班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3(7):76-78.
  [2]陈效新,蒋凤英.理科实验班创新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9):80-82.
其他文献
英语试卷  命题人:田 民 唐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063000 侯玉红 唐山市开滦一中 063000  王丽红 唐山市第二中学 063000 李玉霞 玉田县第一中学 064100  许振勇 丰润区车轴山中学 064000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1.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
听长辈说,“我们那时候,地上若有一张带字的纸,我都会捡起来兴致勃勃地读一遍——身边可读的东西实在太少了”。  听父母说,“我们那时候,新华书店门口常常排起长龙,为了买到一本新书,有人甚至天不亮就会去排队”。  听老师说,“我们那时候,想读一本书或者查一份资料都得跑图书馆,‘狼多肉少’,能不能借到还得看运气”。  而你所处的这个时代,已经很难想象阅读曾经竟然是那么“奢侈”的一件事。无论何时何地,你只
这是非常严格的自我管理,也是我们一生都要面临的功课。  他说,确认患有1型糖尿病那天,是他一生中最孤独的一天,虽然他只有16岁。  最开始所有人都不信,因为他没有任何症状,他不消瘦、不渴、不尿频。他去医院只是因为感冒久久未愈,全身不舒服,然后医生给他开了一张验血糖的单子。   第一次结果出来,全家都傻眼了。再查糖耐量,每天监测血糖,每天扎一针。最后医生说:“不典型……但应该是1型糖尿病。”  
和毕飞宇约见在西子湖畔宝石山上的纯真年代书吧。穿着白衬衫的他刚一落座,我便隐隐感到了这位在现当代文学史教材中频频出现的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双料得主,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获得者在无形中给人的威严感。然而聊了几句之后,这种威严感便在他幽默而认真的言语中被一点点消解。采访中,助理偶尔递过待接的电话,“不接”,他“任性”地回答,然后深吸了一口烟,满足地继续聊他的故事。整个采访就像一堂风趣的小说课,时间一
【摘要】现阶段的中职生源多数是中考考场上的败兵,他们经历了中考的失败和挫折,走进了中职院校的大门,抱着混张文凭,学点技术的目的等待毕业,对学习不够重视。尤其是英语基础差成为不可辩驳的事实,单词记不得几个,而英语是中职学校教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单词教学又是又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可见,单词教学在中职英语教学中不得忽视。  【关键词】中职英语 英语教学 单词教学  一、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中职生大部分由
初来乍是,理想与现实    相对于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处处碰壁的状况,我毕业时很幸运地进入了一个足以让多数人羡慕的国企。光单位门前挂的“为祖国贡献石油”的牌子就令人激动不已,特别是对于一个刚入社会、充满无限遐想的新鲜毕业生,那更是一种莫大的荣誉。不过应该要说明一下,这荣誉背后不可或缺的是:优厚的福利待遇和一个足以满足虚荣的称谓——某某研究院的研究员。  我并非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中学的时候我一心想做科
2018年已经过去,世界杯如期举行,很多名人相继去世……回顾自己的2018年,有初识的惊喜,也有分离的悲伤,这个已经过去的2018年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给TA加一个定语,贴一个标签,你会写什么呢?  Step 1:登录锐角網,搜索“给过去的2018贴一个标签”;  Step 2:你可以直接跟帖留言,也可以发布新帖分享一下你觉得2018年最值得说的事情,当然也别忘了贴标签。  Step 3:届时
早安小意达  植物美学内容创作者、独立花艺师   回憶起中学时代,我的脑海里立刻涌现出许多与木本生活有关的画面。   校园花坛里的栀子花在暑假来临时散发出甜美的香气;银杏掉落的叶片被我们夹到书本中制作成书签;我们采集葱兰的黑色种子种进花盆,人生中第一次体验到从播种到花开的快乐……心底那颗热爱植物的种子,也在这样的木本生活中生根发芽了。   如今,我的生活和工作与植物更加亲密无间。我在居住空间
这是今年3月下旬,我在海南儋州湾所见的候鸟群落。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位叫陈正平的巡护员。陈正平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个“话唠”,十几天接触下来,我越来越发现他是一个有趣又勇敢的人。   2010年之前,陳正平是一个经营海鲜生意的老板,曾经一年挣过上百万元。之后,他毅然放弃自己的事业,成了儋州新英湾红树林湿地保护区的一名护林员。最初,他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000多元。   “小时候,我总能在海边捡到满满一
看到“佛系”这个词,我想起三年前看过的一本书——《一根稻草的革命》。后来有一段时间,有空时,我就会再翻看这本书。我对书中一段话印象深刻:观察一块农田,如果你把这一块小小的农田当作素材彻底加以研究的话,自然就能明白人类到底能否了解什么是自然,能否晓得人类智慧的局限。科学知识只不过是帮助洞察人类的智慧是多么渺小……   我们可能在一件纯粹的事情上附加了很多人类的幻觉,比如:学习可以探求知识,增加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