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结合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究

来源 :大众汽车·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旨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完善其专业技能,为学生日后实践打下坚实基础。本文主要对理实结合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合理的教学改革方案,以期改进机械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为该行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 理实结合;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机械设计专业对实践性的要求较高,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学生的综合素养,就需要在教学中,合理设计理实结合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内容,改变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培养更多复合型较强的学生,更好的推动行业及领域的发展。
  1 理实一体化概述
  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该模式规避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明确师生的关系及在教学中的地位,并通过合理教学目标及任务的设定,增加实践课程数量,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知识的理解及讨论,加强学生的记忆,达到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目的。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将书本中较为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之后再通过学生实践操作,实行知识的深入了解和延伸,通过自己动手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也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加强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2 教学方法
  2.1 讲授法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讲授法,需要先对所学知识予以演示和讲解,之后对其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并解释、分析及论证其中提到的概念理论,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完善的框架知识体系。同时该方法的应用能够将课程内容予以详细划分和标注,便于学生在后续复习中及时掌握课程教学重点,并利用所需内容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学生的理解、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逐层递进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达到最终教学目的。
  2.2 演示法
  演示法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示范性操作的方式完成知识内容的展示,学生通过观察来了解知识内容的一种方法。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清晰的观看到各环节机械操作的内容,并生成较为生动的影像,加强对书本知识的感性认知,实现抽象知识与实际现象的有机融合,进而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速度,让其学会如何正确操作该项技能。在开展演示法教学前,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做好设备工具的准备,便于演示活动的顺利进行。
  2.3 练习法
  在理论教学结束后,教师可通过练习法教学的要求让学生完成实践演练,将所需理论知识内容实行反复检验和确认,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提问、探讨、研究等方式解决问题,加强知识掌握效果,确保日后实际操作的准确性、规范性。同时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加大监督指导力度,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避免错误的发生。且做好练习过程记录,增强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如果因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练习中,则教师可组织学生做好临场观摩,对学生提出的疑问予以及时解答,提高学习质量。
  3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的问题
  3.1 课程内容死板、僵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是通过固定结构的设计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要求学生在设计中,注重各项参数的合理性、机械结构运转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但是部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存在一些问题,动手能力不强,为了完成设计作业往往会出现抄袭等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不加以管制,时间一长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3.2 教学指导占比低
  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负责向学生传到设计内容、参数要求及考核等相关信息,最多是帮学生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其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及实践课程的进展情况并未充分了解,学生往往只能通过网络资源及课本内容开展设计作业,设计内容千篇一律,可行性较低,影响教学效果。
  3.3 缺乏标准化及规范化的设计要求
  设计标准化及规范化要求的缺失,导致学生在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各项参数计算存在偏差、图纸绘制信息不全、装配表示不规范等,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諸多不符的情况。再者,设计内容并未进行准确的说明书编写,操作中问题频发,降低生产效果。
  3.4 考核实用性较低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考核是由日常表现及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的。传统的考核内容从学生出勤率、设计内容、说明书编制、零件及装配图纸设计等方面实行综合考量,虽然内容丰富,但却较为注重最终成果,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况,这使得学生对考核的认知和理解存在偏差,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
  4 理实结合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4.1 题目改革
  题目改革是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首要内容,在题目设定中,既要满足实践教学需求,也需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从简到易的学习过程,以优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所以,教师采用的主要方式有:题目的设计要与现今社会需求相结合,与实际生活融合起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参加到实训活动中来;结合书本知识让学生自拟题目,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改进学习质量。
  4.2 加大团队协作力度
  在课堂教学中,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针对同一课题开展设计研究工作,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同时在分组时,可将不同等级的学生组合起来,通过学习成绩较好学生的带动,提高整体实践学习质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4.3 加强指导
  现今教学中,要想实现一对一指导仍存在较大困难,这使得教师指导功效得不到充分发挥。为此,应成立设计小组,将教师融入其中,与学生一起进行问题的探讨,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设计思路,给出专业指导意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4.4 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原有的考核内容中,可加入讨论纪要、计算草案及设计草图等的考核,打分方式也可从教师单一评分转变成教师评分与组员评分相结合的方式,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达到理实结合的教学目标。
  5 结束语
  总之,理实结合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需在原有教学基础上,加强理论和实训的结合,且根据自身条件合理选择教学方法,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以此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友良.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轻工科技, 2018(2):159-160.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内燃发动机生产向高速度、低能耗方向发展,采用合理的活塞材料显得尤为重要。活塞新材料的开发应用,有助于提高发动机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噪音和废气污染等。  关键词 铝活塞;针状气孔;缺席及改进措施  1 活塞结构分析  活塞分为头部、裙部和活塞销座三个部分。活塞顶部设有缩口型燃烧室,在环槽部安装两道气环和一道油环。裙部起导向
1832年约翰·克里斯蒂安·迪茨制造了一辆蒸汽汽车,外形很像蒸汽机车,当时曾拖着几节车厢行驶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Bruxells)街头上,不过,最终它还是回到铁路上去了。另外一位法国人阿美德·伯利在1872年~1878年期间也造出了几辆蒸汽公共汽车,这些车的技术性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安装了变速机构和圆形方向盘,速度快的车已经可以达到64公里/时了。(图1)  蒸汽汽车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走
在丰田汽车公司60多年的历史上,有一位终生与汽车制造打交道、对公司起了“承前启后”作用的总经理;  他从创业时起就投身其间,从描绘发动机图纸到技术部负责人,从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到全面领导公司的总经理;  经历了公司战前战后所有的发展阶段,通晓公司如何建立起来,有过什么困难和问题及其如何解决,知道今后应该如何继续保持发展势头。这位总经理就是丰田英二,目前出任丰田汽车公司的最高顾问。    与汽车结缘
摘要:在汽车实际运行过程中,机械故障的发生对于汽车运行会差生不利影响,因而需要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对故障进行准确诊断,以便能够更好及时处理故障,使汽车运行得到更好的保障。本文就汽车机械故障原因及诊断关键技术,为解决汽车机械故障提供较好依据。  关键词:汽车诊断;汽车维修;应用  引言  為能够对汽车机械故障进行较好处理,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汽车机械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且要掌握故障诊断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