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之秋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8454517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年不到常熟了。其实上海离常熟挺近的,早晨出门,八点过后已经坐在破山兴福寺的庭院里喝茶了。寺院整修得很好。庭院空阔,虽然已经坐满了茶客,但一些都不显得拥挤。这在国庆长假中尤为难得。到底二十年不到了,不免牵记当地的许多胜迹,就向隔座吃茶的一位老先生打听,柳如是的墓,有名的“王四酒家”……是否还在?老先生让我安心,这些名所不但全然无恙,而且新加维护、重建,面貌全新了。这就使我安心、放心,从容喝茶了。茶座侧边正好有一株挺拔的高树,日光从树冠泻下,散落在茶桌上,不禁想起唐代诗人常建的诗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诗人多少年前所见的景色,竟与今日无异,真是奇迹。
  破山兴福寺的得名,多半也靠了常建这首诗。诗收在《又玄集》中,仅次于杜、李、王维之后,原题是“题破山寺后院”。这首诗太有名了,且已大字写成标语样式树立寺内,这里就不必重抄了。顺便想起了“唐人选唐诗”。汲古阁刻有九种,而《又玄集》不在内。唐代是诗的朝代,很有点“人人都作诗”的气势,在文学史上诗的成就也最高,从官方考场,到旗亭画壁,无处没有诗的踪迹和歌咏声。在这种“举国若狂”的形势下,社会上对诗的选本的需要是迫切的大量的。我看,“唐人选唐诗”简直就是唐代的《唐诗三百首》,《又玄集》的编者韦庄就在序文中说道,“总其记得者,才子一百五十人;诵得者,名诗三百首”。此外,在明代书坊翻宋刻《河岳英灵集》前留有数行宋刻坊本的“广告”,可证这些唐人旧选到宋代依旧是畅销读物。在唐代,这些选本是陆续出现的,入选的作者和诗篇也各个不同。这就说明在不同时期,当红的诗人和名篇都有很大的变化。早期选本没有杜甫的名字,因为他还没有出现,后来李杜并选,而李在杜前,到了《又玄集》,成书已在晚唐光化三年(九○○),是唐代最后的选本了。排名已是“杜、李”。这就说明了诗坛的易帜。像这样作家、作品的消长变换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读者对诗人评价变化的痕迹,自然也分明地显示出“初盛中晚”的划分,不同时期诗风的变化。是最可靠的诗史研究原始资料。可惜文学史家都忽略了未加注意。是一种遗憾。选本尽管有许多缺点,但自有其本身的价值,不应忽视。
  最近偶然读到台湾《清华大学学报》谢正光先生的一篇论文,知道钱牧斋家族曾是兴福寺四代的大檀越。就像《红楼梦》中贾府与铁槛寺的关系一般。在牧斋晚年发生了与钱氏同宗别支钱朝鼎争夺寺产的一场激烈斗争,在《有学集》中收有牧斋两通争产的信件,措词激烈哀切,显然处于下风无奈状态,争产的结果不可知,两年后牧斋死去,钱氏家难继起,而挑起事端、终至逼死河东君的对手方正是钱朝鼎和他的马仔钱曾(遵王)。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一书中记钱氏家难甚详。不料事前争兴福寺一事早露端倪了。一为待死之降清贰臣,一为新朝之显贵,又同为地方上的豪族乡宦,其沥血厮拼初战之处即为清净禅林之兴福寺,又哪里是今日游人想象得到的。
  离开兴福寺后就到“王四酒家”午饭。寺前空地上有上百部小轿车停放着,可见游人之盛。更出意料的是,“王四酒家”早非当年一角小楼,几副座头,壁间悬着翁叔平木刻嵌绿的小联的原样,已化为金碧辉煌、海上风格的酒店,门首高悬着洋澄湖大闸蟹上市的通天招贴,提醒我们此际正是持螯赏菊的时节。不过时间迫促,只点了旧有印象的“叫花鸡”、“血糯”等几样小菜,草草杯盘,随即登车离去了。值得一记的是“酒家”收费不高,与上海同级饭店较,仅三之一而已。
  还是按照二十年前的老经验,车出西门,沿了虞山山麓向下驶去。买了一张地图,公路上的著名景点,都一一标出,可惜路边没有显著的标记,只能在疑似的部位来往寻觅,最后是在一处临时搭建、出售蒲桃的摊位前停下打听,女主人不屑置答,只将嘴角一努,原来河东君墓正在摊位后面。她仿佛经历得多了,竟有不少游客,频频打听这个三百年前女人的遗冢,回答得厌烦了。赶忙下车,转往摊后,只见二十年前光秃秃的一堆土馒头,已被茂密的丛莽包围,连举步都难,河东君的遗冢在杂乱的杂树包围下,只能约略窥见新树的墓碑,想走近去更是困难。在一侧的钱牧斋墓情状略同,新添的是各有一座碑亭,亭柱各有一副嵌绿对联,词句新雅,但含义迷离,不易索解。也不能走上去细看,不知可有碑记。钱柳下世迄今三百余年,遗著多已重刊,更有陈寅恪为撰《柳如是别传》,于钱柳生平出处也已有一定的共识,我想是应该有一座简明的碑志,给游人以理解的帮助。照目前的情形,虽已努力绿化,但似乎缺少修整,落得眼下荒芜不活的状态,未免可惜。
  二十年前初访柳墓时,觉得奇怪的是钱柳两墓何以均逼近公路侧边,却不想到这里原来即是拂水山庄的遗址,后来修公路,即穿园而过,钱柳两墓幸得保存,未被平毁。当时公路对过山麓还堆存了许多废弃的建筑石料,曾跑过去看过,不知是否是钱园的余物。今天自然是荡然无存了。
  四十年前于吴下书坊偶得康熙刻《小方壶存稿》十八卷,《文钞》六卷。休阳汪森晋贤著。刻于康熙五十六年,是作者手订的全集。文钞卷一有《自桐川抵虞山记》一篇,记朱竹推荐虞山钱氏藏书甚富,劝其往观。遂于康熙丙寅(二十五年)由王石谷作介于钱遵王,前往观书。此文记游踪极详。碧巢也是著名的藏书家,有裘杼楼。富而好事,喜刻书,朱竹的《词综》即晋贤所刻。其藏书路数与虞山派不同,自然不为钱遵王重视,其记云:
  至三里桥,过遵王别业,竹树萧然,池水萦带,堂中所列悉宋元版本,余无他籍。语次,索其藏书目录,云寄宛平公矣。次日,抬饮。出宋钞国语及陶诗示余。纸色书法知其非近时物。饮散,复出香奁诗及与地图,装制颇精。
  看情形钱遵王是看不起浙派藏书家的,认为他们不识版本,对藏书精品不能赏识,书目也托词不拿出来。难怪汪碧巢在文末说:“若钱氏之藏书不能尽观,未免有遗憾焉。竹其谓我何!”竹是想搜集宋元人秘集,为《词综》补遗,更希望能多见未见书,无奈把任务委托给一位外行的藏书家,计划不能不落空了。朱竹艳羡也是园的藏书,以致书林中流传着关于《读书敏求记》的故事,是不奇怪的。
  汪晋贤在常熟还游览了拂水山庄遗迹,他说:
  至拂水岩,……至山麓,舍舆而西,经花信楼,楼为乡先辈程孟阳旅居:孟阳与牧斋交甚笃,牧斋筑耦耕堂于拂水山庄,与孟阳读书其中,亦足以见两翁之志矣,循楼而南,为石径,多古柏老榆,下皆茭田,田之上即拂水山庄。皆乔木深竹,门以内为秋水阁,娄子柔所书额也。阁下有石桥,桥北为明发堂。堂东西多曲房邃宇,涧壑树石,人迹所罕至。其东北书室尤僻寂,风从灵牖入,作声。其中则牧斋及河东君二殡在焉。余与诸子凄然感之。
  钱柳死于康熙三年,至丙寅已二十余年,尚未葬。这是世未前知的佚事。晋贤写书室双殡,阴森可怖。可见钱氏家难后后裔凄凉惨戚情状,二十年后仍未葬,不能葬或不敢葬,其中情事,悬想可知。至拂水山庄未圯前之情状,所记极详,绝非后人悬揣以意为之的图画所能及矣。
  昔年为重刊山阴祁氏《远山堂曲品剧品》曾涌读祁彪佳日记,此书钞稿本今在国家图书馆,我所见的是活字排印本。读来深感趣味。他是淡生堂主人祁承的儿子,与诸兄世守藏书,但他自己并不热心收书,却是一位典型的“戏迷”。偶过书肆,所买的大都是政治方面的新书,兴趣所在却是坊间俗文学,特别是流行的曲本。远山堂所藏曲本极为丰富,见于其子祁理孙《奕庆藏书楼书目》。又极喜观剧,到处观场,都一一记在日记里,我曾将他所观剧目一一辑出,大致可以看出晚明剧场流行上演的是哪些戏文,有如一篇晚明流行的大戏单。看戏之余,他还将剧场、家乐中演出的传奇杂剧一一著录,加以品评,写成“曲品、剧品”,开戏剧评论风气之先,并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珍贵的戏曲史料。对俗文学他也有浓厚的兴趣,他出任苏松巡按时,与冯梦龙有深厚的交谊,趣味相投,全在通俗文学方面。
  祁彪佳的兴趣是多方面的,他在崇祯十二年己卯日记前有小序,他说:“予自乙亥乞归,至此已五载,不为不久。杜门不预户外事,不为不暇……乃碌碌土木,迄无已时。”乃命此卷日记为《叶录》,这又是他的别一种兴趣所在。他与当时著名的造园叠石名家张南垣关系密切,花了许多精力营造他的“寓园”。他的亲家张宗子(岱)也是讲究享受的贵公子,来往密切。同赋《寓山仕女春游曲》。他的师友有刘念台、倪鸿宝、杨龙友、谢三宾、钱牧斋、毛子晋、汪然明等。牧斋曾向他借淡生堂书,“予以先人之命,不令借人,但可录以相赠,因托德公兄简出诸书”(崇祯十二年二月十八日)。“作书致钱牧斋,以抄书十种应其所索。又作书致毛子晋,索其所携《余苑》。”(同年五月初九日)这一两年中,与汪然明过往尤密,书札不断。如崇祯十一年三月二十日日记:“与汪然明魏行之放舟南塘,抵城。共访张燕客。……余送汪然明抵梅市田方别。舟次然明剧谈王修微女侠状,可下酒一斗。”汪然明是徽人而客杭州的富商,平生喜与侠妓名姝往还,常为她们排忧解难。世所共知他俨然是柳如是的保护人与经纪人。柳如是其时正寄居湖上汪家别墅,选婿待嫁,汪则为她寻觅合适的对象,供其选择。祁幼文是在苏松巡按任上卸职闲居的贵官,不可能不在汪氏的目光之内。果然,在祁氏崇祯十二年日记《弃录》三月二十九日条,就出现了下面一条,时彪佳在湖上。
  张介子、汪彦文过访,晤汪然明及柴式之郎君。归寓。介子操舟,邀予小酌。至吴弘文寓,访柳如是,获晤。又与吴弘文访张深之。……
  如是时年二十二岁。以名伎身份居杭。声价甚高,常人不易得见。以前苏松一带地方最高长官往见一位名女人,祁幼文下“获晤”一语,可见“嘉会”之难得。汪然明只在背后操持,当时并不在场。此次晤面经过,幼文并未详记,但可证如是己卯春确在杭州,同时知道她周围的人物。她在己卯春的诗集《湖上草》最后一题是“题祁幼文寓山草堂”,也是题赠彪佳的。
  悬圃凉风物外姿,石楼丹总相宜。
  家通洛浦琪云接,人倚湘君放鹤迟。
  花满晓临珠盖拂,莺啼春入玉衣吹。
  伊余亦有怀园引,笛里青霞渺桂旗。
  此诗列于《别汪然明》诗后,为《湖上草》压卷之作。看来似是题画卷诗,河东君未必亲至寓山。诗是写景,但处处不离对祁氏家风的钦慕,尾联更别有深意。总起来看,如是对彪佳是留下美好的感情的。赏画题诗,初晤以后必有更多接触,可惜日记中别无记录,只留惊鸿一瞥而已。
  祁彪佳为官从政却另有一番风度。他是否东林或复社的成员,查吴扶九《复社姓氏录》,无彪佳名,而豸佳、鸿孙、骏佳俱在录中。总之,他是属于“清流”的、深知民生疾苦,任苏松巡按,撰《按吴政略》,深悉民隐,尽调查研究之能事,他常携书手数人自随,所有公私文牍必抄存副本,因此保存文献最多,他和吴昌时是朋友,却能在崇祯一朝最后一场政治大斗争中挺身而出,揭发参奏,使周(延儒)吴俱被诛死(周玉绳是赐自尽)。南都弘光一局,他是拥立之一人。后辞官家居,清军南下,破杭州。清帅必欲彪佳赴杭相见。乡人亲属多劝他一见,便辞官归,亦不丧失名节,而可保一方平安、家族无恙。彪佳没有接受此种“人文主义”的“第三条道路”,写好遗书,深夜自沉于他辛苦修治的寓山园池中。被家人发现时,遗体端坐池中,水仅没顶而已。
  以上两事,陈先生《别传》都未说及,写此聊当补遗。
  二○○七年四月二日
其他文献
邓薇站在领奖台上,脸上还挂着晶莹的汗珠,自信的笑容散发着光芒。一年里,她12次打破世界纪录,“薇薇”一笑很倾城。年少成名天赋高 独霸一方  邓薇天赋极高,2010年,才17岁就拿到安塔利亚举重世锦赛58公斤级冠军。这个年龄的对手还在青少年比赛打磨,她已经在世界成年赛场绽放光芒。奖台上的邓薇笑容灿烂。  伦敦奥运周期,邓薇已经具备了冲击金牌的实力。但在国内选拔赛的激烈竞争中,她输给李雪英,没有得到前
一    青叶,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女孩,普通到她甚至怀疑,那个她讨厌的和她初中同班三年的短发男生是不是知道自己的名字。  升入高中的第一天,天气很不好,黑压压的乌云在青叶的头顶聚集,像一团团灰蒙蒙的棉花糖。刚到教室,便听见外面有淅淅沥沥的声音了,不大不小的雨,正如青叶此时的心情。  有个像皮球般圆滚滚的女孩坐到青叶身旁,微笑着冲她打招呼,“嘿,同学,我叫朱圆玉。”青叶转脸看了看这个新同桌,嘴里突然蹦
我退休之前一直在内蒙古教育系统工作,在1973年到1980年的8年时间里,长期担任基层体育教师。回首当初带领孩子们上体育课的日子,那些情景记忆犹新。很多记忆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新体育》对我教学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是人生的一部分。没经验 看杂志我是1954年生人,1972年高中毕业,参加了内蒙古五原县组织的“音体美师训班”,经过一年半的培训后,被调到镇上的蒙古族中学担任体育教师。1972年,正
黄永的风格独一无二,他有自己特殊的表意技术:首先是他频繁使用的“搬运”——将彼时彼地之物搬运到此时此地中来,并进行改装、嫁接和重写。不仅仅是把一些著名的“空间场所”,如万神庙、五角大楼、古罗马竞技场,搬到美术馆中来,同时,也将中国的佛教用品商店搬到美术馆中来。除了这些建筑空间外,还有一些“经典”物件,如喇嘛教中的转经筒、佛教中象征性的大象、伊斯兰教中的唤礼塔,所有这些,都被搬到美术馆中来。这些空间
当我们的耳边总响起“电子商务”、“互联网”、“微博”、“团购”这些词时,大家似乎感到生活已经被IT业垄断,一切与“高科技”相关的都是朝阳产业,而传统行业正在消亡。其实,以衣食住行为基础的人类需求永远不会消亡,关键是如何让传统行业焕发新生。    当我选择做酒店业时,面临的是所有传统行业共同的问题——产品高度同质化,就像走进一片森林,每棵树都一样。酒店行业的竞争分成两个层次,高端的是拼豪华、拼设备,
74岁的徐根宝再次创业,在上海成立了崇明根宝俱乐部,他希望5年内能率队冲入中甲。15年前,徐根宝扎根崇明“十年磨一剑”,15年后,他再次出发,对于一名执着的足球人来讲,他永远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徐根宝欲带队冲中甲。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年维泗足坛名宿、中国足协顾问徐根宝是我带过的国家队队员、国家队队长、国家队教练,我们50年的交往从来还没有间断过。前30年我们同吃同住,同练同赛,同忧同乐。我
什么事都会发生。  “世界是如此荒谬而又有趣,每一天都不会真正重复。因为什么事都会发生,世界才能真实地存在下去。”著名漫画作家朱德庸如是说。  如果用这句话来给2000年以来的世界足球做总结,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最难猜的运动,“在你看好他的时候总是消失不见,而你冷淡他的时候又重新出现”,如此周而复始地遵循着墨菲定律。    冠军:一切皆有可能    四年前,根据伦敦著名的威廉·希尔博彩公司韩日世界杯
我1983年生于农村,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的环境就是“土”,虽然天蓝柳绿鸟语伴虫鸣,但只要一阵风吹来,就见黄土在淮北平原肆无忌惮地飞舞。我们找沙质的土壤,辟出儿时聚集的天地,沙质地面雨天吸水、晴天柔软,不像黄土地,雨天一踩就成了泥巴,晴天满地疙瘩。当时,这就是我们的体育场。就是这么随意的场地,我们玩的项目可是五花八门。跳远、跳高、爬树、摔跤、斗鸡、踢毽子、足球、羽毛球,没有杠铃就举人力车轮子,后来
我怕预测任何事,好的怕竹篮打水,坏的怕不幸言中。不过,这世上还有很多人喜欢预测,哪怕陷入窘境,譬如格列兹曼和多纳鲁马。每年夏季足球转会窗口开启,市场就像这个季节里捉摸不定但又肯定会来的雨。典型的洗牌时间,一面金钱一面球员。职业经理人推杯换盏之间,俱乐部重建便告完成。那些处在转会漩涡中的球员们开始展现球技之外的品质。很难说清对他们来说,换身队服是被命运和梦想左右,还是被眼前的利益左右。先说搞砸的格列
有人说:历史像个小姑娘,看你怎么打扮。有人说:“史无真言”,史官形格势禁,要为“贤者隐”,要编造一时被污为“坏人”者的“劣迹”。同一题材历史剧中的历史人物,说的并不是他们自己当初说过的真话,而是编剧、导演甚至演员为他们杜撰的话语,体现编者为自己设计的符合某种需要的主题,塑造导演和演员心目中想要塑造的形象。过了一两代人的时间,旧剧重拍,一些过去的幽魂,重现舞台,依然说着需要的话语。  一九八七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