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肺腺样囊性癌59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n816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原发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其预后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8月至2017年12月诊断的原发肺腺样囊性癌病例59例,进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总结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相关的数据分析。并对15例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RAS及BRAF基因检测。

结果

原发肺腺样囊性癌59例中,男25例,女34例,男女比例为1.0∶1.4,年龄29~81岁,平均年龄55岁,肿瘤最大径1.0~9.6 cm,平均2.8 cm。吸烟患者15例(25.4%),不吸烟患者44例(74.6%)。肿瘤主要发生在气管28例(47.5%),左主支气管7例(11.9%),右主支气管5例(8.5%)。大体表现为气管或者支气管内灰白色结节状肿物,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小而一致,排列呈管状、筛状或者实体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表达CK7、S-100蛋白、Sox10、CD117、p63,2例病例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阳性,Ki-67阳性指数3%~40%。肿瘤分级Ⅰ级18例(30.5%),Ⅱ级26例(40.1%),Ⅲ级15例(25.4%)。TNM分期Ⅰ期39例(66.1%),Ⅱ期7例(11.9%),Ⅲ期10例(16.9%),Ⅳ期3例(5.1%)。治疗方法包括单纯手术治疗23例(39.0%),手术辅助放疗3例(5.1%),手术辅助化疗9例(15.2%),单纯化疗24例(40.7%)。EGFR、KRAS及BRAF基因均未检测到突变。第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9%、86.4%及84.7%。预后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和肿瘤的大小对患者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原发肺腺样囊性癌患者多数为早期病变,预后较好,肿瘤的大小和患者的年龄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其他文献
回顾性分析1例弥漫性软脑膜胶质神经元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女性患者,19岁。头晕、视物模糊20 d。MRI示右侧桥小脑区、第四脑室,及颅内、脊髓膜多发异常信号,强化明显。组织学呈低级别胶质瘤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示胶质神经元双向分化。分子遗传学提示染色体1p缺失,19q未缺失,KIAA1549-BRAF融合基因阳性。弥漫性软脑膜胶质神经元肿瘤是2016年WHO分类新增加的一种罕见的混合性胶质
期刊
目的通过观察赖氨酸羟化酶2(PLOD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探讨PLOD2调控食管鳞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患者(收集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中PLOD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应用天狼猩红染色检测胶原纤维蛋白沉积;LV-vec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黏液性囊腺癌(mucinous cystadenocarcinoma,MCA)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3月收集的1例MCA的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资料。结果乳腺肿物切面部分区域呈胶冻样。镜下见大小不等充满黏液的囊腔,囊壁内衬富含黏液的柱状细胞,单层或复层,或形成复杂分支的乳头状,不同区域细胞表现不同程度的异型性。肿瘤细胞细胞角蛋白(CK)7、GA
期刊
目的比较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两种方法检测涎腺乳腺样分泌性癌(MASC)ETV6-NTRK3融合基因的阳性率。方法收集十堰市太和医院病理科2004—2017年诊断的MASC 7例,10例同期诊断的腺泡细胞癌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100蛋白、乳腺球蛋白、波形蛋白、DOG1、CD117、Ki-67、SOX10;MASC病例行RT-PCR及FISH检测,
期刊
分析1例66岁男性患者的胃癌根治术标本,术后病理诊断为:(1)胃黏膜腺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变,中分化腺癌形成;(2)深在性囊性胃炎;(3)杜氏病。提示不管是深在性囊性胃炎还是杜氏病,都需要对术后标本要进行细致、认真、全面的取材和分析,以明确有无早期胃癌的存在。同时,无论患者是否合并胃的恶性病变,都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方式,如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胃大部分切除术等,三者的发生及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期刊
目的探讨肾BRD4-NUT融合基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16年11月收集的肾NUT癌1例进行临床资料、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基因检测并进行随访,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镜下NUT癌由分化差的瘤细胞呈片状或巢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表达CAM5.2、CK8/18呈胞质弥漫阳性,NUT呈细胞核弥漫强阳性。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显示NUT基因发生易位。基因检测发现该患者B
期刊
自中国《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4版)》颁布以来,关于乳腺癌的HER2临床实践及研究出现了不少新的进展。我国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编写组以2014版指南为基础,结合相关领域的更新在本期发布了《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9版)》,旨在提高乳腺癌HER2检测和判读的准确性,以更好地适用于临床。本文拟对2019版指南更新的背景及重点更新内容做进一步的解读和讨论。
期刊
目的探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Spitz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的ALK阳性Spitz肿瘤病例13例,常规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ALK蛋白表达,对7例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ALK相关融合基因,并进行随访。结果患者男性2例,女性11例,年龄4~47岁(平均年龄25岁)。12例诊断为不典型Spitz肿瘤,
目的探讨Erdheim-Chester病(ECD)合并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及BRAF V600E基因突变状态。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9月诊断的4例ECD合并LCH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及BRAF V600E基因检测,并随访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2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7~55岁(平均32.5岁)。病理组织学:病变有两种区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MGMT的改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至2015年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科诊断的161例幕上胶质母细胞瘤,运用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表达和EGFRvⅢ突变,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EGFR扩增;用焦磷酸测序法检测MGMT启动子甲基化情况。分析EGFR和MGMT的分子遗传学改变及其与预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