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凡事能够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并能找到支持观点的论据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基于辩论与讨论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提升这方面的能力。本文首先介绍基于辩论与讨论模式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然后介绍具体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辩论;讨论;小学语文;课堂模式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没有主动性,但是基于辩论和讨论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善这个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一、基于辩论与讨论的语文课堂组织形式
首先是确定辩论的主题。小学课堂中辩论的主题应当依据课文的内容进行选择。在学习一篇课文的过程当中,会有很多的观点和问题可以做辩论主题,如何选择合适的主题至关重要。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针对这个问题看看有什么样的观点会产生。然后让学生思考或是小组讨论,选择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为主题。
其次是辩论双方的安排。因为目前的教学是大班制,很多班级都是30人以上,因此不可能按照真正辩论赛的形式,双方派出4名代表進行辩论和讨论,这对于大部分的学生而言都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因此,在课堂上开展的辩论和讨论不能规定学生的具体阵营和观点。当一个问题提出的时候,学生要先自己思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论据,要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发言。当学生思维受到阻碍的时候,也可以前后桌讨论一下。但是,不会规定学生应当选择哪一种观点。
然后开始辩论和讨论。先是持一种论点的学生发言。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该论点的论据,接着让持反对意见的学生发言,如此循环,让讨论激烈地进行下去。
最后进行评价。教师和学生一同参与评价,对辩论中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
二、辩论与讨论模式的具体应用
以《三打白骨精》一课为例,具体说明基于辩论与讨论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
《三打白骨精》主要讲述的是孙悟空和白骨精斗智斗勇的故事,文章最为经典的就是对人物的刻画和描绘,因此课堂教学的重心要放在人物形象分析层面,让学生通过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各抒己见,并学会描写的方法。
1.确定辩论的主题,导入辩论
在上课之前要让学生尽量熟读课文,做好预习的功课,并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与《三打白骨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兴趣,对课文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认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2.开始辩论与讨论
首先,针对“白骨精”这一角色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几个关于白骨精的问题。白骨精在文中一共变了几次身?每次变身过程中她在想些什么?白骨精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尽量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通过这些问题学生能够加深对课文的认识,概括出白骨精的特性。一些学生认为“狡猾”是白骨精最主要的特性,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贪婪”才是最主要的特性。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论据进行辩论。
其次,研究“孙悟空”这一形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三打白骨精之后和唐僧的交流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请用一个词概括孙悟空的形象。通过前两个问题,学生能够对课文中孙悟空的所思所做更加熟悉。引导学生研究孙悟空打白骨精时的心理活动,以及与唐僧交流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个角色。学生对孙悟空的概括是多个方面的,一些学生认为“勇敢”可以概括孙悟空这一形象,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坚决”能概括孙悟空这一形象。另外,学生认为孙悟空不能很好地与唐僧交流是他的缺陷之一。学生对孙悟空的评价不再拘泥于以往的高大上,让孙悟空的形象更加立体并深入人心。
最后,分析唐僧。唐僧看见孙悟空打白骨精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反应?每一次对孙悟空的惩罚和责怪方式是什么?最后请概括唐僧的性格特点。学生在分析唐僧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发现他对弱小是怀有慈悲心肠,对孙悟空也是有包容和忍让的。但是随着误会逐渐加深,他对孙悟空渐渐变成了失望。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理解唐僧的内心活动,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传贤.走进语文课程标准 聚焦“语言文字运用”——哈尔滨市第19期小学语文教研论坛纪实[J].黑龙江教育(小学),2012(9):44-48.
[2]庞欣,方坚荣.以“辩”激趣 以“辩”促学——论辩论活动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J].小学教学参考,2013(22):8-9.
[3]叶美燕.让思维在辩论中开出创新之花——将辩论赛引入小学语文课堂初探[J].高考,2016(9):218.
[4]彭丽雅.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辩论;讨论;小学语文;课堂模式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没有主动性,但是基于辩论和讨论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善这个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一、基于辩论与讨论的语文课堂组织形式
首先是确定辩论的主题。小学课堂中辩论的主题应当依据课文的内容进行选择。在学习一篇课文的过程当中,会有很多的观点和问题可以做辩论主题,如何选择合适的主题至关重要。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针对这个问题看看有什么样的观点会产生。然后让学生思考或是小组讨论,选择有代表性的观点作为主题。
其次是辩论双方的安排。因为目前的教学是大班制,很多班级都是30人以上,因此不可能按照真正辩论赛的形式,双方派出4名代表進行辩论和讨论,这对于大部分的学生而言都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因此,在课堂上开展的辩论和讨论不能规定学生的具体阵营和观点。当一个问题提出的时候,学生要先自己思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论据,要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发言。当学生思维受到阻碍的时候,也可以前后桌讨论一下。但是,不会规定学生应当选择哪一种观点。
然后开始辩论和讨论。先是持一种论点的学生发言。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该论点的论据,接着让持反对意见的学生发言,如此循环,让讨论激烈地进行下去。
最后进行评价。教师和学生一同参与评价,对辩论中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
二、辩论与讨论模式的具体应用
以《三打白骨精》一课为例,具体说明基于辩论与讨论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
《三打白骨精》主要讲述的是孙悟空和白骨精斗智斗勇的故事,文章最为经典的就是对人物的刻画和描绘,因此课堂教学的重心要放在人物形象分析层面,让学生通过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各抒己见,并学会描写的方法。
1.确定辩论的主题,导入辩论
在上课之前要让学生尽量熟读课文,做好预习的功课,并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与《三打白骨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兴趣,对课文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认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2.开始辩论与讨论
首先,针对“白骨精”这一角色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几个关于白骨精的问题。白骨精在文中一共变了几次身?每次变身过程中她在想些什么?白骨精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尽量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通过这些问题学生能够加深对课文的认识,概括出白骨精的特性。一些学生认为“狡猾”是白骨精最主要的特性,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贪婪”才是最主要的特性。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论据进行辩论。
其次,研究“孙悟空”这一形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三打白骨精之后和唐僧的交流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请用一个词概括孙悟空的形象。通过前两个问题,学生能够对课文中孙悟空的所思所做更加熟悉。引导学生研究孙悟空打白骨精时的心理活动,以及与唐僧交流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个角色。学生对孙悟空的概括是多个方面的,一些学生认为“勇敢”可以概括孙悟空这一形象,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坚决”能概括孙悟空这一形象。另外,学生认为孙悟空不能很好地与唐僧交流是他的缺陷之一。学生对孙悟空的评价不再拘泥于以往的高大上,让孙悟空的形象更加立体并深入人心。
最后,分析唐僧。唐僧看见孙悟空打白骨精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反应?每一次对孙悟空的惩罚和责怪方式是什么?最后请概括唐僧的性格特点。学生在分析唐僧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发现他对弱小是怀有慈悲心肠,对孙悟空也是有包容和忍让的。但是随着误会逐渐加深,他对孙悟空渐渐变成了失望。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理解唐僧的内心活动,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传贤.走进语文课程标准 聚焦“语言文字运用”——哈尔滨市第19期小学语文教研论坛纪实[J].黑龙江教育(小学),2012(9):44-48.
[2]庞欣,方坚荣.以“辩”激趣 以“辩”促学——论辩论活动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J].小学教学参考,2013(22):8-9.
[3]叶美燕.让思维在辩论中开出创新之花——将辩论赛引入小学语文课堂初探[J].高考,2016(9):218.
[4]彭丽雅.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