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志,给农民工办春晚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王德志在电话里指路,位于北京市通州区金盏乡皮村的北京工友之家,是下了公交后“拐两个弯就到”的地方,不远。可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真走起来却发现“上了当”:足足走了2里多地,途中路过的一扇铁门上,几个大字还着实令记者怔了一下:早晚见墓地。
  走进北京工友之家的大门,王德志从一间小屋里掀帘而出。他听记者提起那片墓地,立刻发出北方人特有的爽朗大笑:“早晚见墓地啊,是我们皮村的一大景观。”他说,城乡结合部就是打工者在城市的生存空间,三环建好了,他们就迁往四环,四环通了,他们就聚拢到五环,五环通了,就有了皮村,“这就是被边缘化的结果。”
  王德志是北京工友之家的创立者之一,有着文艺特长的他一心想为工友们提供更高层次的“精神食粮”。2012年1月8日,由他导演的“打工春晚”在皮村社区剧场上演,崔永元担任主持。相关视频被传到网上,4天后,点击量就达5万余次。王德志也因此走红。
  最近,就在央视如火如荼地进行蛇年春晚筹备工作的同时,王德志这处简易房围起的小院也没闲着——2013年打工春晚早早进入了准备中,同去年一样,崔永元继续担任主持,导演也仍是王德志。
  都是平时生活中有感而发
  有人看了2012年的“打工春晚”后,觉得“土得掉渣”:工人们表演的多是自己的现实生活,譬如怎样电焊、怎样砌墙刷泥。这样原生态的表演对于大多数的电视观众来说,几乎不具有观赏性。但王德志说:“我们的生活本就如此,艺术是依附在生活上的,这最真实,也最动人。”
  今年晚会的规模较去年更大,来自全国各地的报名电话和信件不断涌来,王德志的挑选标准很简单:首先内容上必须真实,来自于网络、道听途说的故事不要;其次不能太消极,“生活是不够好,但我们对城市的向往很强烈,我们的生命力很顽强,我们的精神积极向上。这是我定义的晚会格调,让大家看后心中能有希望。”
  节目单上,一首诗让人眼前一亮:
  “我是一棵葱,被剥许多层。原本是白胖的身躯,却露出了青瘦的原形。世间谁下手这样的绝情?等你再吃我时,以气刺进尔的鼻孔。
  ——建筑工友张师傅”
  还有一首名为《傻夫妻》的诗:
  “我叫金凤霞,今年二十八。嫁了一个夫,戏称李大傻。为啥说他傻,抛妻离开家。四季去打工,下苦来养家。在外能吃苦,危险他不怕。钱没挣多少,浑身叠伤疤。爱着心中他,我也装回傻。来到他身边,悉心照顾他。虽然屋简陋,总算是一家。一对傻夫妻,相伴到天涯。
  ——河北建筑工友谢仲成”
  这些诗对于王德志来说,已经熟得不能再熟,但再次和记者一起欣赏,仍禁不住读出声来。他说,许多工地都是几对夫妻同住一个宿舍,虽然简陋,却也透出温馨。再苦的人也有享受生活的一面。“这就是我们下苦人的苦中作乐。啥叫幸福?这就是大工地上一对对傻夫妻的傻幸福。”
  王德志说,这里面几乎没有临时为了晚会而做的,都是平时生活中有感而发。“有很多作品,我读时是强忍住不掉眼泪。”
  《红楼梦》被翻得油乎乎的
  王德志说,他能从一个人说话,听出他是不是属于外来务工人员:“你与一座城市有什么关系,在语言表达上是不同的。我们的话语里,对城市永远怀有一种想归属而不得的复杂感情。”虽然当上了“春晚导演”,王德志仍旧把自己当成打工者。
  1995年,18岁的王德志带着自己创作的相声离开内蒙古,踌躇满志地想要登上春晚舞台,结果却连央视大门都没能进去。不甘心回去的他留在了北京,做过杂工,在水站送过水,发过小广告。“第一个月领到300块钱薪水时,我拿了70多块给自己买了一套《红楼梦》,一有空就蹲在厨房的面袋旁看,因为就那里干净点,但书最后还是被我翻得油乎乎的。”
  读书让王德志的精神世界日益饱满,但同时也让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2002年,王德志结识了现在的好友孙恒(北京工友之家创办者之一),“他也爱看书,有想法,我终于有了被人理解的感觉。”他们与另外几个志同道合者一起,利用业余时间,为打工者免费表演,这就是北京工友之家的雏形。“后来影响大了,我们的工作内容也不断扩充。”目前已拥有1家打工博物馆、5家同心互惠公益商店、1家同心实验学校、1个打工青年艺术团、1个文化教育协会和1家打工者问题协助中心。
  北京工友之家成了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家园,工友们来这里最爱做的事就是“倾诉”。“有时一个工友过来,使劲跟你说他受的委屈,哭一阵儿,擦干眼泪,再回去干活,但是我知道他心里已经好受很多了。人是需要组织的。你是记者,杂志社就是你的组织;学生在学校,学校就是他的组织;在农村还有个村委会。可是我们这些打工者永远处在不稳定状态,没有归属感,能有个倾诉对象就很满足了。这可能是我们这群人一种最低的精神需求了。”
  花300块拍电影
  一边为工友服务,王德志一边也在不断充实自己。他的房间里摆满了五花八门的书:有《中国式民工》、《延安文艺史》、《汉英对照怀旧金曲》……
  王德志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每个群体都需要精神归属,也需要精神世界的表达。这个内蒙古青年开始大胆涉足纪录片、电影这些“挺高深的”领域。2007年,他拍过纪录片《皮村》;还自编自导自演过两部打工题材的电影:《顺利进城》和《命题人生》。2009年,拍完《命题人生》后,“有人叫我‘王导’了,我开玩笑说,‘我拍的那是大片!’”王德志跟记者“坦白”,“其实机器是跟别人借的,演员都是义务的群众演员,总共花了不到300块。”
  《命题人生》之后,王德志想给打工者这一群体再拍一部“像样点的电影”。“什么才是像样的?”记者问道。“主要就是思想性,”王德志说,“所有的导演都是主观的,镜头一立就避不开他的观点,而我想表达的是一种疑问:在这个大时代下,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命运至此?但我不想像那些‘地下电影’的艺术家那样,非要表达人的悲惨和绝望,我还是认为,艺术最终应该带来一些希望。”
  能挣脱身份的束缚,站在大背景下审视自我,王德志说,这都归功于他有很多“指路者”:“中国人民大学的温铁军教授是工友之家的顾问之一,我常听他的课。还有李昌平老师、于建嵘老师,我会经常向他们提问。”而提到崔永元,王德志的语气里更多了一分敬佩:“崔老师话不多,但句句实在。他给我带来的最深影响是态度上的:坚持自己的个性。”想了一下,王德志又补充道:“这些人是真心实意在关注打工者这个群体,而且我觉得他们有个共性,就是都特别朴实,甚至谦卑。”
其他文献
在地膜覆盖和露地直播条件下,比较了转基因常规抗虫棉新品种鲁棉研28号的产量、产量构成和生长发育特点。结果表明,鲁棉研28号采用地膜覆盖增产显著,主要原因是明显缩短了生育期
会议
对杂交棉种生长优势发挥,必须创建良好的生长环境条件,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从调节肥水等配套栽培技术改变生态环境,充分发挥边行优势,节支增收,以实践经验介绍其基本做法,供适宜栽
鲁棉研32(鲁1151系)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最新选育的转基因常规抗虫棉品种。2005—2006年参加山东省区试,2007年进入山东省生产试验,产量性状、纤维品质及综合抗性均表现突出。
在大面积应用杂交棉和一钵一粒播种育苗后,全壮苗和移栽缓苗快对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更为更要。分析杂交棉营养钵育苗技术,指出影响营养钵育苗全苗壮苗、栽后发苗的因素和有效
近年来市场上缓释肥料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其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不尽相同。本文就“恩泰克”缓释肥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以期为缓解棉花后期早衰的问
在总结河北省抗虫棉高产栽培经验和多点试验的基础上,以提高棉花单产为目标,通过抓源头(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抓关键栽培技术创新(适期晚播、深耕松土、及时揭膜、肥
通过近五年的系统研究,探明了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棉田土壤盐分和养分变化规律、不同肥力盐渍土抗虫棉生长发育特点和不同产量水平盐渍土抗虫棉养分吸收规律,揭示了滨海盐渍土盐
会议
他是典型的水瓶座,镜头外喜欢安静地呆着。他似乎不善言辞,兴起时也能跟你侃侃而谈。他是《士兵突击》里的史今班长,也是《抹布女也有春天》、《辣妈正传》里的居家好男人。
论述新疆现代植棉技术的发展基础,分析新疆棉花简化种植节本增效的实现途径,提出提高单产、降低能耗、可持续发展是推动这一途径向前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规模化种植、全程机械化操
目前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面积已占植棉面积的80%以上,这除了与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选育日趋成熟以外,还与转基因抗虫棉生产技术快速推广应用,保证转基因抗虫棉丰产丰收直接相关。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