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自卫队奋勇抗日的乡村校长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秀峰,又名林焕芝(1911-1969),广西苍梧县夏郢乡(今梧州市万秀区夏郢镇)德安村人。林秀峰爱国爱乡,任民治乡小学校长期问,逢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他组织乡村自卫队,多次抗击来犯日军,深受乡亲拥戴,因抗日有功,抗战胜利后受地方当局嘉奖。
  林秀峰出生于一个家底殷实的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考入岭南大学。大学期问,富有爱国思想的林秀峰积极参加学生革命运动,抗议国民党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被地方当局列入逮捕镇压对象,当警察进入校同实施抓捕行动时,机敏的他带着同学从下水道逃出避难。
  大学毕业时,正值日本侵华加剧,困难当头,林秀峰没有找到国作。他从事盐业买卖的父亲林敬堂要求他在梧州助其从商,但他不听。无奈,林敬堂只好求在困民革命军广东某部队当网长的四弟林武相助,招林秀峰入伍从军。见林秀峰气宇不凡、知识渊博,林武把林秀峰送到当地军校受训,结束归队后让他当副官。
  1935年秋冬,林秀峰因不满当局消极抗日,辞官退伍返回梧州。他既不投靠当局军政,也不帮父亲从商,而是问到自己生长之地夏郢民治乡,当一名小学老师,并任校长。他努力为家乡办事,想方设法改善办学环境:广泛动员各方力量捐钱出力、献砖献瓦,把学校从庙宇祠堂整体搬迁到思婆山(现德安小学),既解决教室紧缺的问题,又避免学校常年受水淹之患。此举得到乡民的支持拥护和信任。
  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林秀峰从报刊和电台听到大片国土沦陷、国家危难、人民遭殃的消息,愤慨焦虑,彻夜难眠,萌生组织乡民保家御敌的强烈念头。他常对乡亲说:“天下者,黎民之天下;国家者,困民之国家;地方者,我们的地方,我们不保谁保,我们不干谁干!”
  民治乡地处桂江河边,位于夏郢西南7公里。除儒岩村在夏郢桂江东边与梧州富民村紧连,其余的3个村在桂江的西面,无船不通,乃天然屏障,是易守难攻之地。全乡总面积30多平方公里,从宦家湾码头至旺坡村,河流呈“7”字形弯弓状,全长16公里。西面崇山峻岭,东面丘陵平阔。大部分民众务农为主,少部分人从事经商、捕鱼打猎、小手工业造船修艇和打铁制钉等,生活水平在当时较其他地方高些。但该乡有4个甲(村)20多个电(自然村)10多个姓,生活水平不一,田山纠纷多发,宗派斗争激烈,社会矛盾复杂,多有械斗、群殴发生。怎样才能把全乡700多户4000多人团结、统一起来安内攘外,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林秀峰的心头。
  当时梧州地方政府贯彻实施“军、政、教三位一体制”,各乡设中心校,由乡长兼校长并兼后备队大队长。林秀峰授命于危难,三职于一身。他凭着白己岭南大学毕业、在军队当过军官的声誉,同夏郢乡陈况乡长沟通,建议充实夏郢民团,为只有12人、缺乏枪械的队伍配足枪支弹药。此外,他鼓动各个小乡白建自卫队,既为维护地方治安也为武装抗日。
  1939年,林秀峰率先在民治乡成立一支43人的白卫队,并亲任队长。他进村人屯,走家人户,与村长、甲长、族长、教头(各村姓武馆教头)商量,为抗日筹粮筹钱。他在第一次村长、甲长、族长、教头会议上说:“我们民治乡,地处桂江河边,俗话说‘街边仔’‘步头鱼’,我们不是‘街边仔’,但我们是‘江边仔’。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随船而上随艇而流,从来没听说过有人受欺负。今天,日本人侵略中国来犯我们,很快就会殃及大家,抓夫拉丁抢财物,大家是听到了,也知道了。如果他们侵犯我们,我们能容忍得了吗?”大家纷纷表示决不容忍,加入自卫队。很快,自卫队粮食的筹集和银圆的补助得到落实,至于枪支弹药,林秀峰则暗示白有办法解决。
  曾是该自卫队员的蒙水泉后来忆述:这支队伍初建时,有2支驳壳枪,41条“七九”枪,手榴弹子弹若干。当时枪支弹药解决办法有3个:一是从夏郢乡里领10支枪,二是向相邻的平浪乡借8支枪,其余的由林秀峰通过其叔父林武等解决。
  通过林秀峰的劝导和协调,各方消除成见和隔阂,打消各白为主、自立山头的念头,各村屯、各姓氏、各武馆协会空前统一和网结,民治乡一盘散沙、矛盾多发、纠纷不断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变。
  有了人员、组织、装备,接着就要解决队伍能打能战的问题。林秀峰把过去当副官的经验和所学到的军事知识全面应用到自卫队组织和训练上来。开训的第一天,他一个个问话,一个个谈心,问怕不怕死,怕死的可以不参加,可以回去。他说,今天我们是守住自己的大门口,保卫自己的家人和财产;吃的可以保障,每人每月45斤大米,这是我和村长、甲长定的;钱不多,目前只能每人每月发6块银圆。结果,40多名队员无一退缩。紧接着,他组织队员开展40多天的集训,把步兵操典、技术学、兵器学、地形学等知识结合现实传授给每一位队员,主要是练习射击、刺杀、投弹和防御,掌握步枪、手枪、手榴弹的本领,其次是请各武馆教头施教,练习拳脚、散打和飞镖,并加强纪律性训练。林秀峰还带领队伍发动群众到江边构筑工事、挖防空洞。
  1937年9月,侵華日军军机第一次轰炸梧州高旺机场,此后又多次入侵梧州狂轰滥炸,造成梧州大量平民伤亡,财产损失惨重。许多人纷纷涌向郊区、农村、山区投靠亲友,躲避轰炸,当时仅林村就有138人到民治乡避难。林秀峰看在眼里,痛在心头,说:“你们到我们这地方避难,说明你们对我的信任,我们决不会让你们在这里被鬼子欺负。”
  1944年9月,敌军侵入梧州后,到处抓丁拉夫,抢粮、抢物、杀掠牲畜,多次进犯夏郢民治,受到夏郢自卫队的坚决抵抗。敌军把这支民问抵抗武装视为眼中钉。
  1944年11月上句,敌军派出4艘机动艇沿江而上,另派80余名日本兵从鱼岐岭爬山进入儒岩。在龙门社(德安林村对岸)炮击居民,子弹像雨点一样落在林村江岸上的蔗林、榕树、房屋。防守在江边以大榕树、防洪堤、竹根下作掩体的自卫队,派人回村转移村民和难民到德心冲(又名豹咬冲)一带隐蔽,同时,由林秀峰率领队伍与敌军激战。自卫队同守在江边,发现敌军企图渡江,就以密集火力打击,数次阻击敌军过江,为村民转移赢得时问,双方激战几个小时。终因敌强我弱,加上林秀峰被敌军炸弹炸伤左脚,自卫队被迫撤离回德心冲。敌军乘虚而入,渡船过江,进村抢粮、抢物后返梧州。
  1944年11月下旬,敌军再次进犯民治,派出两艘机动艇共30多人沿江而上。当敌军进入民治乡所辖的宦家湾码头,被自卫队岗哨发现,哨兵向天鸣枪报警。敌军以为是自卫队向其开枪,即在船上往哨兵方向扫射。3公里外的自卫队听到枪声后,林秀峰一面派出10人小分队回各村屯转移群众,一面集合余下队员到林村所构筑的工事。当敌艇进入有效射程后,自卫队所有火力集中开火,将1艘敌艇打坏。激战中,受创敌艇逐渐沉入水中,艇上敌军慌忙弃艇向对岸游去。另一艘敌艇见势不妙,转头逃跑。林秀峰发出冲锋号并率领队伍冲下江边,队员凭着自己熟悉水性,三下五除二地在水里活捉2名日军,把他们押到林村伽蓝庙审问。懂日语的林秀峰经过审讯得知一人叫片山三郎,另一人叫铃正三郎,两人供认此次来犯目的主要是消灭林村自卫队、抢粮食等财物。审问结束后,林秀峰把这两名俘虏送到苍梧县府处理。
  这一消息很快就在梧州传开,得到梧州各阶层人士的赞誉。民治乡民众无比兴奋,拍手称快,有拿酒送肉来奖励的,更有送小伙子加入自卫队的,很快,自卫队发展到83人。
  1945年8月,梧州光复。当地政府为积极抗日的林秀峰请功,林秀峰被委任为梧州警备司令部警察局侦查队队长,后任梧州市城南镇镇长、桂东游击队第五支队队长。
  1949年9月,林秀峰随败退的国民党官员离开大陆定居香港,1969年10月病逝,享年58岁。
其他文献
人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在我11个春秋的生活中,我的最大爱好就是读书。  记不得从什么时候起,爸爸总喜欢带我逛书店,无意间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刚开始,我喜欢读妙趣横生的故事书,后来我又迷上了科技书、文学书……博览群书,成了我最大的嗜好。  读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每天放学回到家里,做完了当天的作业,我就拿起我心爱的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今年是名动中外的南京艺术学院百年诞辰。可能有些人还不知道,“南艺”之前叫华东艺术专科学校,而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又是由3个院校组合而成,其分别为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私立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山东大学艺术系(音乐、美术两科)。前两者在中国艺术教育史册上占有重要的一页,而山东大学艺术系,经过革命战争的洗礼,富有解放区的文艺传统。三者都是中国近现代不同时期的新生事物。它们的结合,为南京艺术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奠定
我父亲王力(王了一)1986年5月在北京病逝。我在北京与父亲的遗体告别后回到南宁,就有人问我:“老王,你父逝世,你分得不少遗产吧?”我没有正面回答,只说:“他有多少遗产,我不知道,只知道他捐了10多万元稿费给北京大学作为王力语言学奖金!”这是实在话,因为我从没打听过父亲有多少财产,父亲逝世后我们8个兄妹谁也没提过要分遗产的事。问我的人就会这样想:像我父亲这样“著作等身”的大学者,会没有较多的财产吗
在中国人民长达14年的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涌现出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在安徽定远县,有一位71岁高龄的老人,率领一支4000多人的农民抗日军,于古稀之年举刀驰骋疆场斩杀侵略者,成为侵华日军口中闻之胆寒色变的“铁人”。  山河破碎匹夫奋起  1867年2月16日,方绍舟出生于安徽省定远县炉桥镇,系前清优增贡生。年轻时的方绍舟豪爽旷达、慷慨大义,诗词书法贯通古今,接受革命新思潮后屡有新论,是
巴金爷爷的《朋友》一文,谈了什么是朋友,如何对待朋友等问题。巴金爷爷认为人生不可能没有朋友,对朋友应该给以无私的帮助,给以温暖、鼓舞和力量。  读罢巴金爷爷的《朋友》一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使我对朋友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以后要更加珍惜友情。  文中写到巴金爷爷的朋友默默地付出自己的一切,使巴金几次从黑暗的深渊边缘走出来,使巴金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以诚恳地态度对待生活。巴金说:“友情是生命中的一
某个时刻,我们会不会觉得日子有点单调甚至无聊呢?不要惊慌,只要我们转变一下思路,生活马上就会有趣起来,譬如你盯着你手里的这本书、桌子上的那支笔或者那盏灯,在心里默念:“变——”哈哈,上当了是不是?它们都没有变,它们还是它们。它们需要的不是咒语,而是我们自己最神奇的想象力。真相只有一个,想象却可以无限。当我们觉得一切皆有可能,万物都有灵魂时,很多东西都不一样了。一个毽子成了精  苏州大学实验学校天然
奇山秀水孕奇才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奇山秀水的广西桂林和阳朔,孕育了许多英才雄杰,曹邺便是阳朔名载中华史册的历史文化名人。  曹邺,字邺之,唐代桂州(今广西桂林市)阳朔人。据《广西通志》《阳朔县志》等资料记载,曹邺出生于约816年,卒年待考。其故宅在阳朔县城龙头山南麓(今阳朔县阳朔镇小学一带),亦有原居住在阳朔县白沙镇遇龙桥南侧的曹家塘、后迁到阳朔县城的传说。  曹邺天资聪颖,勤
走入一片森林,我静静地听,听那些任何乐器都无法模拟的自然的歌声。听,水,刚柔兼备,它唱出的歌是不是特别好听呢?  聽,在森林里,有那么一种声音,欢快而清脆,纯净而动人,只有它——山泉才能唱出。它像一曲无词的歌谣,从森林深处传来,虽无词,却能穿透我的内心。一瞬间,我的脑海中只存在这一首小曲,宁静致远。  听,在森林里,有那么一种声音,雄壮而磅礴,洪亮而清澈,只有它——瀑布才能唱出,像一支和谐又气势磅
张友林,生于1931年2月,四川雅安县人,建国初期开始在西南军区给邓小平拍摄照片,是著名的军事摄影家。他先后给小平同志拍摄了数百张照片,不少被收入中央文献办公室编印的邓小平大型画册,数十张老照片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还有不少老照片未曾发表。他用手里的相机,为小平留下了珍贵的瞬间,记录了伟人的丰功伟绩。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老摄影家抚今追昔,向我回忆起半个世纪来
“女大十八变”,不知不觉中我由黄毛丫头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心中不由生出美滋滋的感觉。说实话,在中学,同学中有人谈恋爱那是公开的秘密,而我却特别喜欢我的外语老师刘老师。刘老师刚从大学分出来工作,讲课很有水平,我们大家都喜欢他。  可是,刘老师对我的热情总是不以为然。我只好把心思写在日记上,在日记中诉说我的爱意。为了保守这个秘密,我把日记藏在枕头里。然而我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妈妈帮我整理房间,拆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