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深入”与“浅出”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jian20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入浅出,原指论著、文学作品等既深刻而又通俗易懂。把它用之于语文课堂教学,喻指语文教师钻研文本要“深入”,而课堂上向学生表达文本时则要“浅出”。可见,“深入”关乎教材的把握,“浅出”关乎教材的处理。事实也确是如此,要上出高质量的语文课,不仅要追求“深入”,同时也要讲究“浅出”。
  一、“深入”:让教学富有创意
  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只有深入到文本的“险远”处,才能发现文本那“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才能实现“课标”要求的多元解读和创造性阅读。因此,“深入” 教材,就要深入“文”里,深入“心”里,深入“景”里,真正把教材读透读活,使课文“其言如出吾之口,其意如出吾之心”。
  1.“吾心入书”与“书入吾心”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教师钻研教材,就需要“百回读”,读到文本的内部去,读到作者的心里去。第一步要琅琅诵读课文。拿到一篇课文,教师首先要放声朗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第二步要潜心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通过默读,明确这一篇课文在教材之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行文思路、情感脉搏、写作特点等等,做到对教材全盘把握,了然于胸。这是钻研教材的底线要求,还只能说是浅层次的研读教材。
  2.“吾心入语”与“语入吾心”
  钻研教材,必须咬文嚼字,力透纸背,读活语言。把语言符号活化为生动的画面,活化为生活的情境,多元解读语言文字的含义,多元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天鹅的故事》一文中写老天鹅用血肉之躯扑打冰面的场面,透过“腾空而起”“石头似的”等词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老天鹅的心情之急、速度之快、落地之重……而细细咀嚼 “重重地扑打”, 更能体验到老天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破冰寻食的这一壮举,是多么巨大的力量,多么可贵的顽强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这样就把简单的文字读丰富了,把静态的语言读活了,把平面单薄的文本读得立体丰满起来。
  3.“吾心入情”与“情入吾心”
  教师要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书,首先必须自己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恨,同歌同泣,让自己的灵魂受到震撼。反复地读着《桂花雨》,我从字里行间读出了作者琦君对家乡桂花的那份浓浓的爱、深深的情。爱桂花笨拙的姿态,爱桂花迷人的香气,爱童年的“摇花乐”,爱飘落的“桂花雨”……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充盈着浓浓的思乡情和淡淡的忧伤。教师只有从文本中读出浓浓的情,然后带着这浓浓的情走进课堂,才能以情激情,将文本、作者的情感、思想、智慧、精神化为学生的心灵体验和内心感悟。
  4.“吾心入智”与“智入吾心”
  教师只有充满教育教学智慧,才能营造智慧的课堂,燃起学生的智慧火焰。教师要在课堂上充满智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其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必须多方面地查阅相关资料。钻研《桂花雨》一文时,我查阅了四个方面的资料。(1)查词语的意思。如 “浸”,先查字典里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联系文中句子理解,也就能更好理解诗中“花雨缤纷入梦甜”一句了。(2)查阅琦君的生平,了解到抒发故乡之情、亲友之思是琦君散文的主要特征。(3)同时阅读了琦君的《烟愁》,进一步感受了这种浓烈的怀乡思亲情感。(4)比较阅读《故乡的桂花》,了解了两位作家笔下“桂花”的不同写法和写作的不同风格。这样研读教材,虽然花时费力,但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课堂,“营养”了学生,值!
  二、“浅出”:让学生深入分享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个体对作品的“深入”和“独享”,而是将自己的阅读成果与学生群体进行分享,让学生也能“深入”其中。但鉴于学生认知、阅历、见识之差异,其“深入”的难度远比老师要大,所以,教学的“浅出”就显得异常重要。所谓“浅出”,就要设法让平面的文本立体化,白纸黑字色彩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唯有如此,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分享到语文的快乐。
  1.相似比较—— “远近高低各不同”
  “在比较中阅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比较阅读是增长智力、提高能力、增益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比较方法,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思辨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如《燕子》中,“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一句中的“掠”字,教学时,我用了换词法引导学生比较“掠”与“飞”“窜”“划”的不同效果。细细咀嚼,从中悟出“掠”字用得多么准确传神。一个“掠”字不仅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轻快,也写出了燕子飞行时姿态的优美。亲历了比较的体验,学生领悟到了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表情达意的准确。
  2.补白拓展——“山色空蒙雨亦奇”
  有些文章语言凝练,表达含蓄,跳跃性大,给小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一定难度。如果在课文的重点处、难点处精心设计“补白拓展”,就会帮助学生缩短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排除阅读障碍,正确透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例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在分析到谈迁是如何写《国榷这本书时出示句子:“有一次 ,为了抄一点史料他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让学生分析句中的“一点”是多少。接着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就是为了这一点,谈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通过补白想象“一点”和“一百多里”,学生知道了谈迁为了撰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吃的苦、受的累,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由此可以看出谈迁的信念是何等的坚定。这样就引领学生走进了人物的精神世界感受、感悟到了谈迁的坚定信念。
  3.层层递进——“小蕾深藏数点红”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也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还是一种复杂的语言技能活动。而小学生的理解力、概括力、抽象力都比较有限,因此教学时需要设计梯度,架设梯子,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地读懂课文,理解文章内涵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时,我设计了“这是一位( )的谈迁”的填空在几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填写。(1)在学习第一段,品味初写《国榷》的艰辛后让学生填空,重点了解谈迁志向远大,有严谨认真的历史责任感。(2)研读第二段,体会厄运后再次让学生填空概括自己的感受,进而认识谈迁面对厄运永不言弃、不屈不挠的品质。(3)品读第三段,体会“从头撰写”的坚定信念后,又是借助这一个填空,让一个执着追求、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精神巨人矗立在学生面前……就这样,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谈迁的人物形象逐渐丰满高大起来。
  4.激活想象—— “点水蜻蜓款款飞”
  想象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学中要让“想象”架设起生活储备与文本之间的桥梁通过想象,把凝练的语言还原成生动的画面、动听的声音、丰富的生活、鲜活的情感。如带着想象的翅膀读着《雾凇》,就觉得那不仅仅是济南的冬天而是进入了春天的花园,“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从而感受到把大地点缀得繁花似锦的壮观的静态美。带着对生活的感受和想象读着雾凇美景的形成过程,“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从中领会到雾凇形成的奇绝的动态美。只有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景才会扑面而来。反之,离开了想象,就不可能有灵气地读活语言,读活教材。
  做一个深入浅出型教师,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虽然难,但视教师职业为事业的老师都会知难而进,不懈追求。因为深入浅出型的语文教师多一个,受益的学生就会多一批;深入浅出型的语文课多一节,对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指责就会少一些,实现“多快好省”的希望也就大一些。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城中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新课标推广以来,不少教师在挖掘语文学科人文内涵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在教学方法上做了尽可能的尝试。但语言学习的问题不但没得到应有的关注,反而逾遭冷落。今天在了解母语教学特
期刊
在当前语文教学课堂的过程当中,老师最重要的教学工具之一就是板书,在课堂上利用板书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有关的知识内容,可以很好的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并且还能明确课堂
回 家rn[美]皮特·哈米尔rn几年前,我在纽约格林威治村遇到一个姑娘,就是从她那里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也许是一个神秘的民间传说,每隔几年重复出现,以这样或那样的
期刊
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推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已经成为最本质的教学目标.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为研究视角,针对核心素养
语文科目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怎样提升高年级语文教育品质进行探析.学习语文知识不仅能够增加自身的知识量还可以培育自身的思维技能,但是因为小学生的思想认知
语文作为基础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有力的支撑作用.因为越是基础的东西,其稳固性越强,影响愈是久远.因此,对语文的课堂教学而言,必须十分
我的家乡在河南信阳,这里是大别山地区,盛产板栗、茶叶和茶油。其中,我最喜欢的特产是板栗。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板栗树悄悄地冒出嫩绿的幼芽。几场春雨过后,叶片慢慢长大,枝叶间开始结出小小的栗花骨朵。  春末夏初,板栗树上开满了淡黄色的小花,像狗尾巴花一样,毛茸茸地挂在树端,微风一吹,散发出阵阵的清香。爸爸告诉我说,把板栗花晒干点燃后,可以用来驱蚊虫。美丽的板栗花还能吸引蜜蜂过来采蜜,这种花蜜的味道
期刊
学校教育不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功成名就,我们要培养的是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只开发的校本课程,才能给学生提供多彩的教育课堂,让学生快乐的有选择性地学习,打造学生丰富的人
星期天的早上,天气特别晴朗,洋洋、军军和小林拿着风筝开心地来到郊外的草地上。  洋洋手里拿着蝴蝶风筝对军军和小林说:“我不会放风筝,我看你们放吧。”军军对洋洋说:“好,你好好看着。”小林对军军说:“那我们现在开始放吧。”军军说:“好的。”军军把燕子风筝举过头顶对小林说:“你开始跑吧!”话音未落小林便飞快地跑了起来,小林一边跑,一边放线,一边回头看风筝。小林大喊一声:“放——”军军双手擎着风筝,跟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