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业在开展创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一定会有多种缺陷与不足存在。我们主要结合某省农业对其进行客观分析。从生产需求角度开展全新的农业新技术研究工作,是有效改善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问题的重要途径。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必须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进而通过建立相应激励机制的方式,提升农业项目评估体系整体质量与水平,真正改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新技术推广;科技成果转化
该省是农业大区,在农业科技发展的大力推动之下,其农业发展得到较为显著的进步。通过对该省农业总体状况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虽然其农业面积较大,但是整体质量与效率较低。利用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式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是该省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必须提高对农业新技术的重视程度,在原有基础上强化推广力度,为农业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农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产学研用衔接不紧密
经过多年发展,该省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清晰的结构框架,建成了一批覆盖全区优势特色产业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产业技术创新团队、试验站等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聚集了全区最精良的研究团队和设备。这些平台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自治区级科研部门,如农业科学院、科学院及其他自治区属农业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等。由于受到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等多方面的影响,科研人员多数专注于发表高级别的论文、申请专利等,产生了“重论文,轻生产应用”,注重量化指标、新颖性、前沿性,忽视与生产应用需求相结合的倾向。他们以完成自己承担的课题、追求自身的科研成果为首要目的,以能够获得某领域的重大发现、重大成果来衡量其价值,其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的力度不大,成果的熟化程度也不够,从而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科研机构自身具有的公益性能被弱化,农业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得到很好解决。
2.农业科技创新较弱
为实现对农业发展现状的改善,很多省市已经结合实际出台相关政策。通过建立试验站的方式,带动地方科研力量,但是受到编制问题的影响。政府中并没有真正的添加人员以及编制问题存在,科研条件较差以及科研能力有限的问题长期存在,在科研方面几乎没有任何收益。在开展科技创新以及指导农业时,积极性相当低。从总体上看,该省在农业生产中直接将农业新技术推广到大型的农业龙头企业当中。虽然已经成立大批量的农业合作社,但是农民仍然是农业合作社构成的主要成员。长期驻守乡镇的农技人员是真正推广农业新技术的基础。很多乡镇存在设立农技服务后,并不能真正的推广技术能力的问题。很多知识较为落后,较少的人员编制以及能力较弱的农业新技术,都会导致科研推广能力不能获得理想中的效果。科技创新的目标更是长期无法实现。
3.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总体来看,虽然从事农业
科学研究的人员较多,但从事科研成果转化的人员少,科技研究创新推广呈倒三角形,即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推广队伍不稳定。该省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平均每年仅为28.6%,大批的科研成果无法转化为生产力,投入与产出无法形成正比,致使农业生产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大批科研成果产出与农业生产技术需求缺口巨大,矛盾突出,这也与该省当前广大农业生产者接受科技新成果能力有限有关。
4.农业科技项目缺乏科学评估体系支撑
科技厅每年都下达大量科研项目任务,覆盖了全区的农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推广等领域。但有关部门往往重立项和指标完成情况评估,轻项目实施过程监管、指导,以及项目完成后的后续实地跟踪调查评估。有时项目建立的示范基地随着项目完成而消失,推广的技术离开了示范基地便无法继续推广,即技术推广平台建设难以达到稳定持续,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障碍。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建议
1.从生产需求角度开展农业新技术研究
建议农业科研立项要切合该省农业生产实际,注重解决该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科研单位在兼顾基础研究、前沿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兼顾科研成果转化,从生产需求角度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创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方式,将科研成果能否转化为农业生产力、提高其技术水平、解决生产中技术瓶颈视为科研出发点。同时,要转变对农业科技人员科技成果的考核评价方式,从追求论文、专利数量等逐步转向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应用,将科技成果转化率纳入科研成果的考评之中,作为农业科技人员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2.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
建议自治区政府除了以项目支持农业科技成果研究与创新外,还应加大农业新技术推广经费和科技人才投入力度,特别是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培养力度。随着现代农业向精准、智能、品质方向发展,严格农业生产经营条件,实现与国际接轨,利用农业科学院、现代青年农场主学院等教学资源优势,推荐培训一批优秀农业生产经营者,推行农业生产经营培训考试制度试点。通过农业职业技术考试的生产经营者才有资格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应对其在政策、技术和金融上给予优惠支持,并强化其在农业生产中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将其发展成为创新型农业企业家,并对其生产的农产品进行适当补贴。将这些经过培训且合格的生产经營者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动者,以有效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效率。同时,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设备设施等资源进行共享,实现科技人员、科技资源协同创新发展。
3.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用活《关于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暂行规定》,鼓励事业单位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作投资,科技成果转化获得的收入归单位,实行统一管理,不需要上缴国库,对完成转化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研究合理可行的分配制度,激励科技人员投入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建立农业科技项目、科技成果入股评估机构,对农业科技成果做出科学评价。
4.构建农业项目评估体系
农业科技项目科学评估工作需要在多个环节内进行,其中主要涉及到立项前、实施过程、验收以及后续管理等。推广模式、方法以及农户接受度都是调查评估的主要对象,同时,我们不能忽略技术研究、措施以及方法的重要性。部分项目在经济性、社会效益以及发展前景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必须高度重视这类项目,维持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加大扶持力度。
参考文献
[1]李恒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具体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6(5):178.
[2]安梅,马梅,王瑞仙.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7,37(4):152.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新技术推广;科技成果转化
该省是农业大区,在农业科技发展的大力推动之下,其农业发展得到较为显著的进步。通过对该省农业总体状况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虽然其农业面积较大,但是整体质量与效率较低。利用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式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是该省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必须提高对农业新技术的重视程度,在原有基础上强化推广力度,为农业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农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产学研用衔接不紧密
经过多年发展,该省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清晰的结构框架,建成了一批覆盖全区优势特色产业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产业技术创新团队、试验站等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聚集了全区最精良的研究团队和设备。这些平台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自治区级科研部门,如农业科学院、科学院及其他自治区属农业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等。由于受到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等多方面的影响,科研人员多数专注于发表高级别的论文、申请专利等,产生了“重论文,轻生产应用”,注重量化指标、新颖性、前沿性,忽视与生产应用需求相结合的倾向。他们以完成自己承担的课题、追求自身的科研成果为首要目的,以能够获得某领域的重大发现、重大成果来衡量其价值,其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的力度不大,成果的熟化程度也不够,从而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科研机构自身具有的公益性能被弱化,农业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得到很好解决。
2.农业科技创新较弱
为实现对农业发展现状的改善,很多省市已经结合实际出台相关政策。通过建立试验站的方式,带动地方科研力量,但是受到编制问题的影响。政府中并没有真正的添加人员以及编制问题存在,科研条件较差以及科研能力有限的问题长期存在,在科研方面几乎没有任何收益。在开展科技创新以及指导农业时,积极性相当低。从总体上看,该省在农业生产中直接将农业新技术推广到大型的农业龙头企业当中。虽然已经成立大批量的农业合作社,但是农民仍然是农业合作社构成的主要成员。长期驻守乡镇的农技人员是真正推广农业新技术的基础。很多乡镇存在设立农技服务后,并不能真正的推广技术能力的问题。很多知识较为落后,较少的人员编制以及能力较弱的农业新技术,都会导致科研推广能力不能获得理想中的效果。科技创新的目标更是长期无法实现。
3.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总体来看,虽然从事农业
科学研究的人员较多,但从事科研成果转化的人员少,科技研究创新推广呈倒三角形,即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推广队伍不稳定。该省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平均每年仅为28.6%,大批的科研成果无法转化为生产力,投入与产出无法形成正比,致使农业生产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大批科研成果产出与农业生产技术需求缺口巨大,矛盾突出,这也与该省当前广大农业生产者接受科技新成果能力有限有关。
4.农业科技项目缺乏科学评估体系支撑
科技厅每年都下达大量科研项目任务,覆盖了全区的农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推广等领域。但有关部门往往重立项和指标完成情况评估,轻项目实施过程监管、指导,以及项目完成后的后续实地跟踪调查评估。有时项目建立的示范基地随着项目完成而消失,推广的技术离开了示范基地便无法继续推广,即技术推广平台建设难以达到稳定持续,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障碍。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建议
1.从生产需求角度开展农业新技术研究
建议农业科研立项要切合该省农业生产实际,注重解决该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科研单位在兼顾基础研究、前沿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兼顾科研成果转化,从生产需求角度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创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方式,将科研成果能否转化为农业生产力、提高其技术水平、解决生产中技术瓶颈视为科研出发点。同时,要转变对农业科技人员科技成果的考核评价方式,从追求论文、专利数量等逐步转向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应用,将科技成果转化率纳入科研成果的考评之中,作为农业科技人员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2.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
建议自治区政府除了以项目支持农业科技成果研究与创新外,还应加大农业新技术推广经费和科技人才投入力度,特别是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培养力度。随着现代农业向精准、智能、品质方向发展,严格农业生产经营条件,实现与国际接轨,利用农业科学院、现代青年农场主学院等教学资源优势,推荐培训一批优秀农业生产经营者,推行农业生产经营培训考试制度试点。通过农业职业技术考试的生产经营者才有资格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应对其在政策、技术和金融上给予优惠支持,并强化其在农业生产中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将其发展成为创新型农业企业家,并对其生产的农产品进行适当补贴。将这些经过培训且合格的生产经營者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动者,以有效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效率。同时,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设备设施等资源进行共享,实现科技人员、科技资源协同创新发展。
3.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用活《关于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暂行规定》,鼓励事业单位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作投资,科技成果转化获得的收入归单位,实行统一管理,不需要上缴国库,对完成转化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研究合理可行的分配制度,激励科技人员投入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建立农业科技项目、科技成果入股评估机构,对农业科技成果做出科学评价。
4.构建农业项目评估体系
农业科技项目科学评估工作需要在多个环节内进行,其中主要涉及到立项前、实施过程、验收以及后续管理等。推广模式、方法以及农户接受度都是调查评估的主要对象,同时,我们不能忽略技术研究、措施以及方法的重要性。部分项目在经济性、社会效益以及发展前景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必须高度重视这类项目,维持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加大扶持力度。
参考文献
[1]李恒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具体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6(5):178.
[2]安梅,马梅,王瑞仙.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7,37(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