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四国杀”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ih0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面的国产四强变迁很热闹,整个国产手机行业何时才能摆脱“赔本赚吆喝,越吆喝越赔本”的循环?
  华为终端董事长余承东在业内有个绰号叫“余大嘴”,常常语出惊人,更喜好预测未来。
  


  2014年巴展(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余承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作出论断,手机行业面临大洗牌,能活下去的只有三到四家厂商,华为是其中之一。
  那时候,绝大多数人认为,除了华为,另外三到四家,应是当时国产四强“中华酷联”中的中兴、酷派和联想,顶多再加上一个小米。
  2016年11月,华为Mate9发布会后,余承东再次做出预测:3-5年内,中国大量的国内手机品牌会消失,最后只可能留下两到三家。
  那时候,一些人估摸着,这两到三家,除了华为,可能是当时“OV华米”中的OPPO、vivo和小米吧。
  也有人看出点余承东的预测套路,一是能剩下几家只需看当下有几大国产巨头,二是除了华为不说剩下是哪几家。照着这两个路数,准没错。
  这的确是中国国产手机江湖的变化规律,从运营商时代的“中华酷联”到互联网时代的“华奇小魅”,再到实体回归时代的“华米OV”以及消费升级时代的“OV华米”,中国国产手机四强从未停止更迭。
  唯一的变化可能是更迭速度。从“中华酷联”到“华奇小魅”,大概用了3-5年时间,但从“华奇小魅”到“华米OV”再到“OV华米”,国产四强已经开始以季度为周期更迭。
  老套路成就新霸主
  如果说2016年是国产手机的春天,那么OPPO和vivo绝对是两株冬夜中悄悄潜藏在地下多年的毛竹,不细心观察,根本看不见它们破土而出。
  2016年9月,在北京一家国美卖场中,小米品牌促销员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如果我们的手机外型也做成iPhone那样,卖得绝对比OPPO和vivo好。”
  放在两年前,小米的粉丝和促销员们对OPPO和vivo大多不屑一顾。
  彼时,小米拥有一群狂热“米粉”,多数来自最早接触互联网的一、二线城市,小米创始人雷军甚至被冠以“雷布斯”的称号,获得了媒体的极大关注,尽管其中不乏诸如“山寨”的批评之声。
  反观OPPO和vivo,这两家从步步高集团孵化出来的兄弟品牌,至今在一线城市用户中占比不高,却靠着一群口齿伶俐的促销员,凭借深入祖国乡村的“蓝绿”门店,成了国产手机销量最高的品牌,创始人更是异常低调,在媒体前鲜有露面。
  “农村包围城市”,帮OPPO和vivo赢了过去一年的手机大战。只是这场战争的铺垫太过漫长,获胜的手段和方式对于一些总渴望超出常规和商业奇迹的人来说,甚至有些无趣。
  事实上,OPPO和vivo遵循的,依旧是一套与“步步高时期”相同的逻辑——深耕线下渠道、专注某类消费群体(年轻人),以及价值观输出。
  尤其是6500家直营店及合作店面的惊人数量,让行业惊呼深耕线下渠道才是王道。有外媒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卖OV的零售店比麦當劳还多”,截至去年6月,已有24万家私人零售店在销售OPPO手机,销售vivo手机的约为OPPO的一半,分别相当于麦当劳全球分店数量的6倍和3倍。
  不过,OPPO和vivo崛起背后,不只是手机行业中“渠道为王”老套路,还有中国庞大的经济体量作为支撑,更契合了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博弈竞合脚步。
  在互联网红利减退大背景下,几乎整个互联网行业都在拥抱实体经济,就连马云也在去年提出,“纯电商的时代很快就会结束,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将没有电子商务,取而代之的是‘新零售’。”
  手机行业同样如此,当基于“信息不对等”的第一波互联网红利结束,手机市场开始向成熟市场转变,“体验需求”成了核心痛点,消费者开始重新走进店铺。
  渠道!渠道!
  在线下开实体店本身并不难,魅族、小米、华为都这么干过,OPPO和vivo能依靠线下实体店逆袭,则源于另一条核心准则——保证对渠道的把控能力。
  2011年末至2012年初,中国手机行业迎来一次新的变革,此时全行业正在经历由功能机转向智能机时代。
  OPPO同样如此。这次转型中,对上游供应商回收物料,对下游渠道商承担损失,让OPPO付出了接近上亿元代价。坚持过半年后,随着OPPO智能手机全面上市并大获成功,才走过2012年的惊险一段。
  但好处是,花大代价铺垫和积累,不仅让经销商铁了心跟OPPO干,增强了OPPO对渠道的控制力,还抑制了互联网品牌经常出现的价格紊乱、窜货现象。
  当纯粹倚靠互联网渠道的厂商进入瓶颈期,手机行业还未发生重大技术变革的过渡时期,OPPO和vivo的历史积累,为它们带来的高速增长便在情理之中。
  查阅公开数据可知,即便在销量排名不那么靠前的几年,OPPO和vivo仍始终维持在最赚钱手机厂商前三名。
  2013年~2014年,OPPO的市场份额在9和10名徘徊,vivo则一直在10名开外,但综合多家数据,OPPO 2013年全年净利润26亿元,排名第二,仅次于小米的30亿元,排名第三的vivo净利润也有20亿。
  2014年,净利润排在第一的小米收获了65亿元,紧随其后是是华为终端的60亿元,OPPO、vivo各有30亿元。
  可以说,OPPO和vivo没有大起大落,无论是它们的行事风格还是市场策略,始终没有脱离传统民族企业的成长逻辑:多年来这两家厂商只做了一件很简单的事,将中国市场的那些脉络和规则摸透,这个思路坚持了很多年,终于见到成效。
  一招鲜不能吃遍天   不过,老套路能把这得之不易的王冠戴多久,并不好说。
  从红海到血海,整个手机行业已然变成高风险行业,一点闪失就会为整个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甚至,来自对手的一款更具竞争力的产品,都会导致自家市场份额断崖式下降。
  这也是为什么,跃居第一后,在谈及“友商”的一些失误时,OPPO副总裁吴强依然显得异常谨慎,“苹果7没有那么不堪,大家过于小看苹果的创新”,“三星的这个问题(Galaxy Note7手机爆炸事件)确实比较麻烦。这种时候大家应思考怎么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
  一招鲜不能一直吃遍天,国产手机厂商不仅深谙这个道理,而且早有前车之鉴,比如小米。
  激进的开局为小米带来了甜头,2011年的8月16日,小米在北京发布了国内首款双核手机,零售价1999元,当同类配置的国外品牌售价还在3000元以上时,这个价格刷新了国人的观念,将智能机带入“中国的时代”。小米凭借“饥饿营销”和“粉丝经济”,迅速树立了品牌地位。
  而后,“互联网+”概念萌生,诸如乐视、360等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入手机行业,国产手机迎来了大规模的换机潮,小米成了第一波互联网红利最大受益者。在小米初期突飞猛进的2013、2014年,它始终是利润最高的国产手机厂商。
  这或许给雷军带来了一些错觉,认为只要依靠“互联网”的轻资产模式就足以带來高利润,始终停留在“性价比”的层面而忽略了更踏实、稳健的布局。2015年小米这类主打“性价比”的手机成为“廉价低质”的代名词,开始被广大用户所抛弃。
  2016年一季度财报发布,小米的疲态开始显现:OPPO超过小米居国内第二;而在IDC公布的全球手机季度跟踪报告中,小米在当季度甚至滑出前五,被列入“其他”。
  取长补短的重要性
  在小米手机走下坡路的那个阶段,“供给侧改革”、“新经济”、“工匠精神”成为市场热词,实体经济回归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趋势。
  雷军自然意识到瓶颈到来和大形势变化。2016年6月,雷军在SOHO中国“潘谈会”上,顺势将小米定义为“新国货”,并欲推动“新国货运动”。仅仅一个月后,伴随着小米电视2S的诞生,“新国货”彻底覆盖“为发烧而生”,成为小米新的品牌定位。
  然而,长期以来的硬件短板和渠道单一,非一日可以弥补,更不是一句口号可以代替。
  与会包装善营销的小米相对应,拥有线下渠道、可以与消费者直接沟通的手机厂商优势开始凸显,此时的小米却刚刚开始补齐线下渠道短板。截至2016年底,小米一共开通了54家小米之家,今年计划开店200家,未来三年计划开1000家。这与OPPO和vivo的覆盖率差距悬殊,甚至与华为、金立也有很大差距。
  反思小米的过去,除了没有补齐“渠道单一”的短板,另一个是没有很好强化自己的优势。
  做软件出身的雷军,曾任金山公司董事长,初期小米亦凭借强大的UI设计——MIUI系统,迅速积聚用户,通过一年的发展,MIUI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安卓第三方团队,一度以优秀的系统设计闻名。
  然而,手机行业观察人士宿艺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MIUI)没有核心的软件、操作系统,只能在UI上进行优化,修修补补”,尽管开始优势明显,“可是三四年之后,所有厂商都学会了对安卓的优化,它就没什么优势了。”
  而小米的一众互联网手机追随者,大多也置硬件同质化于不顾,在“UI优化”中乐此不疲。
  系统层面真正的竞争核心是什么?葛颀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手机产业的竞争核心是生态”,换句话说,“一个销售额1000亿的公司,背后生态圈的公司销售额可能到了1万亿,当大家都在这个平台上挣钱,其实反映了你对产业的贡献,小伙伴越多,钱越多,影响力越强。”
  面子与里子的选择
  与国产手机四强中的其它三家不同,在整个国产手机发展史上,华为有其特殊的地位。
  通信业这三十年所有的起起伏伏,华为几乎一个不落地经历过。从“中华酷联”到“华米OV”再到“OV华米”,华为也是唯一一家经过几轮洗牌,依然盘踞在国产四强的企业。
  去年12月30日,余承东在《华为消费者业务2017年CEO新年致辞》中不无感慨地回忆道,“五年前华为品牌刚起步时,我们定下挑战目标:‘要让印着华为LOGO的高端智能手机卖到100万台’,大家觉得不可思议。”
  五年前,既是华为的转折点,也是国产智能机的转折点。
  2011-2012年是中国3G爆发性增长的一年,随着2009年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的下发,为了最快速度扩充3G用户规模,降低网络铺设成本,三大运营商从拉拢终端厂商入手,想方设法补贴3G手机,出现了一系列千元合约机。
  补贴策略不仅为运营商在3G时代拉拢用户立下汗马功劳,还催生了“中华酷联”四大金刚。
  然而,宿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当年,负责中兴终端的何世友曾坦言,中国三大运营商和手机厂商推出的千元机,销量在100万台以下的,其实都是不赚钱的。实际是压低了利润,利用运营商的补贴进入市场。”
  而当各大手机厂商都沉醉在“高补贴、高销量”中时,华为终端却面临着来自集团内部的压力。
  2011年华为的“三亚会议”上,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决定放弃通信设备基因的先天“运营商优势”,终端业务从此不以运营商、而以消费者为客户,这也意味着,华为终端要实现从“白牌”到“品牌”的转变。
  据宿艺透露,正是任正非认为华为终端的品牌价值拖累了整个华为集团的品牌价值,其盈利能力与企业级业务并不匹配,因此余承东不得不砍掉了中国市场和欧洲市场上运营商渠道大约一半的低端定制机。
  看似割去一块肥肉,失了四强的面子,但那场阵痛改革却让华为幸免于三年后手机行业的一场大地震,保住了华为的里子。
  2014年,根据相关部门要求,三大运营商下发“压降销售费用”通知。一年之内,三大运营商大幅缩窄对终端的补贴成本,仅中国移动终端补贴成本就降低了28.5%、渠道酬金下降7.8%、广告费用减少了24.6%。
  除“因祸得福”的华为,其余三家均受到巨大冲击,联想和中兴在国内手机市场被落到十名开外,酷派委身乐视后依然颓靡,离补贴越近的厂商摔得越惨。
  不依赖补贴,走自己的路,才有了华为终端2015年的业绩——华为智能手机全年出货量突破1亿台,成为继苹果、三星之后全球第三个年销售智能手机过亿的厂商。
  然而,大喜之后,华为终端又迎来了下一个挑战。任正非又抛出了那个老问题,“利润都去哪了?”
  不止华为,根据市场调查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全年营业利润中,苹果利润占比高达79.2%;三星利润占整体14.6%;华为OPPO、vivo加起来的利润才占据4.4%。
  即便四巨头更迭,这依旧是中国整个手机行业都面临的问题——当国产手机在低端制造中争得头破血流,市场份额直线上升,大的利润却依然掌握在海外巨头手中。
  这样的结果不禁让人感叹,表面的国产四强变迁再热闹,但整个国产手机行业何时才能摆脱“赔本赚吆喝,越吆喝越赔本”的循环?
其他文献
近期,美国国内围绕医疗保险以及税收政策的讨论如火如荼。然而实际上,美国财政前景仍然堪忧。据美国社会安全和医疗信托理事会及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推测,当下美国债务占GDP比例较历史常态已相对较高。未来,赤字和债务将继续上升,使得更多投资被拒之门外,阻碍经济增长,形势不容乐观。  根据推测,2017年联邦预算赤字为6930亿美元,即GDP的3.6%。至本财年末,债务国内生产总值比预计为77%。国会预算办公室
期刊
相对于集中释放各种政策包来压低成本,未来的政策重点更应放在优化企业成本结构上。    2016年8月国务院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下称《方案》)一年之后,降成本政策开始进入效果检验期。  “《方案》是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后,针对降成本出台的第一个系统性文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朝才对记者表示,《方案》提出要经过1-2年的努力取得降成本的初步成效
期刊
长期以来,我国直接融资发展不尽如人意,银行信贷的持续较快增长直接推动了杠杆率的上升。而政府信用又在一定程度上为国企债务水平攀升提供了隐性背书。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房地产市场调整和国际市场不确定性预示着经济运行仍有一定下行压力。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去杠杆,要控制好力度和节奏,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对此,有以下四點建议:  第一,应当更加关注我国的杠杆结构问题。虽然我国整体杠杆率不算太高,但非金融企
期刊
近些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迈越宽,在收获了海外市场、技术,并向世界释放中国经济发展红利的同时,无论是绿地投资还是跨国并购都面临了不少挑战。随着反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中企绿地投资不但可能会面临越来越严苛的审查,另外也将受到国际民粹主义经济政策影响。针对当前摇摆不定的国际绿地投资形势,专家建议:  第一,应有区别和选择地引导中企绿地投资,注重投资质量把控。  第二,绿地投资可与跨国并购有机结合
期刊
项目备案实行分级管理  財政部近日印发《关于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的补充通知》,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国有资本运营和配置效率。  根据《通知》,财政部负责研究制定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有关制度,建立资产评估专家库,监管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评估工作。主管部门负责监督中央文化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国有资产评估工作,督促中央文化企业建立内部国有资产评估管
期刊
“独角兽”企业为何在北京扎堆?北京成为一座“独角兽之城”意味着什么?  带着一系列问题,《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了长期关注“独角兽”现象、在中关村工作13年的中关村管委会原主任、现任中关村银行董事长的郭洪。  跟着别人走不会产生“独角兽”    《财经国家周刊》:如何看待“独角兽”在北京、在中关村扎堆的现象?  郭洪:它反映了时代的深刻变化、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性的交互,爆发式催生新经济现象,传
期刊
发展优质制造,可以使企业享受到巨大的“品质红利”,实现产品竞争力的跃升。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制造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中国制造”也成为全球市场上认可的品牌。  但我国仍是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竞争力与制造强国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工信部副部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辛国斌坦言,目前我们的很多产品在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与国外产品差距明显,质量问题比较突出,在每年带来较
期刊
既要发挥中投作为股东的积极作用,完善投后管理和公司治理,又要通过中投的参与来提升被投资方的价值。  当前,“一带一路”已成为全球发展的主题词和关键词之一,不仅聚集了众多目光,也反映了广泛的利益共识和对前景发展的诉求。    关于其重大意义的阐释甚多,作为背景的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也已引发了诸多讨论,但目前仍缺乏来自跨境投资角度的深度认识。作为我国主权投资基金和全球重要机构投资人的中投公司,如何在“
期刊
在一些行业走出下行拐点进入回升通道的同时,仍有部分上市公司业绩持续恶化甚至上演“大变脸”。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贸易投资、制造业等领域活动日趋活跃,中国经济也交出了超市场预期的“成绩单”。  作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在资本市场,能直接作为佐证的指标无疑是盈利情况。时值8月过半,《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粗略统计,截至8月13日,A股已披露业绩预报的2144家上市公司,有1252家业绩较去年同期出现改善
期刊
外交关系委员会《定时爆炸的比特币》(8月17日)  当前,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正在成为恐怖主义集团融资的主要来源。利用虚拟货币的匿名性,恐怖组织可以邀请支持者为其捐赠资金以购买武器。随着一些虚拟货币公司改善了匿名服务,虚拟货币交易变得更加难以追踪,严重阻碍了政府对恐怖资金流动的打击行为。  遏制恐怖主义融资是当前美国最高反恐需求,主要在于诸如“伊斯兰国”之类的极端组织迫切需要通过虚拟交易寻求融资支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