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E患者血清、尿液和肾脏骨桥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C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在SLE患者血清、尿液中的含量及与SLE脏器损害、活动性指标的关系.方法 收集100例SLE患者临床资料,ELISA方法检测OPN在100例SLE患者和30例正常人对照外周血清中的浓度,同时用ELISA检测OPN在57例SLE患者和15例正常人对照尿液中的浓度.免疫组化检测3例SLE患者肾脏组织中OPN蛋白的表达.结果 OPN在SLE患者血清和尿液中浓度显著升高,分别为(64.03±72.87)μg/L和(454.87±231.63)μg/L,与正常对照组[(29.88±11.28)μg/L,(122.67±39.47)μ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LE活动组血清和尿液中OPN浓度显著升高,分别为(80.92±87.49)μg/L和(584.36±207.15)μg/L,与SLE非活动组[(36.43±23.48)μg/L,(281.08±131.92)μ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和尿液中OPN浓度均和SLEDAI积分呈正相关(r=0.462,0.901,P值均<0.01).尿液OPN浓度和尿免疫球蛋白G、尿微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尿B2微球蛋白呈正相关(r=0.458,0.359,0.342,0.409,P值均<0.05).OPN在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小管上皮表达.结论 OPN与SLE及肾损有密切关系。

其他文献
患儿男,2岁7个月,臀部、双下肢皮肤溃疡伴痛15 d.患儿于2009年2月5日,因发热在当地诊所肌内注射"硫酸小诺霉素、安痛定(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地塞米松",当天下肢、臀部出现瘀斑,转诊当地县医院,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收住院,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头孢类抗生素等治疗1周,皮疹无好转出院。
期刊
我国皮肤病性学及真菌病学奠基人之一、一代宗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秦启贤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0年5月15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逝世,享年91岁.秦启贤教授1919年8月10日生于江苏省海安,1945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医疗系(6年制),历任皮肤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教授、教授。
期刊
雄激素性秃发是雄激素依赖性的多基凶遗传疾病,临床上有多种药物治疗,但疗程长,不良反应多,且效果不佳.我院应用非那雄胺片(商品名保发止,美国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及5%米诺地尔酊(商品名蔓迪,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单用和联合治疗男性雄激素性秃发,取得较好疗效。
期刊
经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基金工作委员会专家盲审,以下题目和申请人获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一安斯泰来皮肤病学研究基金”的课题资助。以得分高低为序:@Th17细胞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他克莫司对STAT3-VEGF通路影响的研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孙乐栋)。②他克莫司抗特应性皮炎瘙痒的可能机制探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华)。
期刊
患者女,40岁,主诉颜面、躯干、双上肢多发斑点20年.患者出生时皮肤无异常表现,约5岁时在后腰部出现小片咖啡色斑疹,逐渐增大.约20岁时在颜面、躯干部位出现淡褐色小斑点,无痛痒感觉,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既往健康,家族中无遗传性疾病及类似皮疹病史,生长发育及智力均正常。
期刊
我科于2004年3月至2008年6月间,根据临床表现和有吸毒史、非婚性接触史、输血史及性伴有上述病史的带状疱疹患者进行HIV筛查,共37例患者中查出阳性16例,报道如下。
期刊
甲真菌病是真菌感染甲板或甲下组织的疾病,是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致病菌包括皮肤癣菌、酵母(主要是念珠菌)和非皮肤癣菌的霉菌,而由马拉色菌属引起的甲真菌病报道不多,我科从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收集到3例马拉色菌属引起的甲真菌病例,现报道如下。
期刊
黑素细胞是皮肤内非常特殊的一种能产生黑素的树突细胞,含有色素细胞特有的溶酶体样的膜性细胞器-黑素小体,是合成和储存黑素的亚细胞结构.对于黑素细胞和黑素小体的深入研究对阐明黑素的转运、降解,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黑素与皮肤的抗氧化功能和屏障功能也密切相关。
期刊
自我感知的敏感皮肤被定义为皮肤对不同刺激因素,包括环境或外用产品的过度反应.据大样本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超过50%的妇女自认为是敏感皮肤,10%自称非常敏感.Frosch和Kligman根据在靠近鼻唇沟的颊部外用乳酸溶液后的刺激试验反应,可区分乳酸刺激反应者(stingers)和非反应者(non-stingers)。
期刊
光毒性是指应用于机体局部的物质经暴露于光线后诱发或增强的毒性反应,或者全身系统地应用某一物质后由皮肤光照引发的反应,许多化学物质能诱导产生光毒性效应.传统的光毒性实验方法是将一定量的受试物涂抹在动物去毛的皮肤上,经一定时间间隔后暴露于UVA,观察受试动物皮肤反应并确定该受试物是否具有光毒性.体外3T3成纤维细胞中性红摄取光毒试验(in vitro 3T3 NRu phototoxicitytes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