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woool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荚之威,而马之死者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马蹄》)
  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应帝王》)
  这两段文字的意思是说:马的本性是以蹄践踏霜雪,以毛抵御风寒;渴则饮水,饥则吃草,怒则奔跃。这就是它本来的生活状态。即使有豪华的庭院它也不愿意去居住。可是,伯乐却说:“我会训练马。”怎样训练呢?在马身上用烧红的烙铁烙上印记,剪掉人们认为不好看的马毛,削马蹄;然后带上马勒和绊马索,牵到马棚里,拴在马槽前。经过这番修理,马差不多被折磨死了十分之三二。接着再用各种方法训练它们的技能,用渴它和饿它的方法使它听从命令,逼迫它们飞驰和快跑,训练它们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马的前边有马嚼子的控制,后边有鞭子的威胁。经这一番训练,马几乎已经死掉一半了。工匠说:“我善于用黏土制造陶器。”他能够使圆形的陶器符合标准的圆形,使方的陶器方方正正。木匠说:“我善于用木头制造器具。”他可让弯的符合标准的弧线,直的符合标准的直线。然而,黏土和木头的本性哪里是要符合什么标准的图形和线段呢?可是,人们却世世代代称赞伯乐会训马,制陶工匠和木匠善于整理黏土和木头。治理天下的人之过错与此没有什么不同。
  适应事物的发展,自然而然,无心而为,则天下就可以达到大治。
  为什么要无为呢?是因为人的有为会破坏事物和人的本性。马本来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原野上,无所拘束,根本不懂得什么“规矩”。经过伯乐这样训练以后,马的确成了有才能的马、有用的马,但也成为人的玩物和工具,这种种规矩不是束缚它的镣铐又是什么呢?木头原本是有生命的,依其本性而生长,随着境域而伸展,绝对不会、也不可能长成符合什么“标准”的木材。经过木匠的整治,有用倒是有用了,但其生命也就终结了。那些治理天下的人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老百姓也与马一样,有着自然的本性。“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马蹄》)百姓的生活,不过是织布而衣,耕种而食,这就是他们的共同本性。这时他们没有什么偏爱,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庄子把这个时代称之为“至德之世”。那个时候,老百姓悠闲而质朴,山里没有凿开的通路,河上也没有架起桥梁;大地上没有人为划分的界线,还没有被区分为你的、我的。万物一起生长,土地连成一片;禽兽成群,草木茂盛;人和禽兽生活在一起,不必相互害怕。人们可以拴着野兽游玩,鸟窝可以任由人们爬上去窥视。人们哪里知道什么君子与小人的区分!这时的百姓由于没有知识,所以没有失去本性,由于没有欲望,因而保持着原始的淳朴。
  那么,百姓是怎样失去了这种自然状态,而进入了混乱的状况呢?是由于仁义礼乐的提倡。圣人(即治理天下的人)用礼乐来匡正天下人的行为,倡导仁义以安慰人心。于是人们的疑惑也就产生了,不知道哪是对的哪是错的。天下的分化也就出现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欲望、知识,人人都开始为自己。人们开始费尽心机地发挥自己的才智,追求自己的利益,以至于不可遏止。所以说:“残朴以为器,工匠之过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马蹄》)劈开木头而制造器具,是木匠的过错;而破坏原始的道德降而为仁义,则是圣人的过错。
  因此庄子大声疾呼:“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马蹄》)如果完整的木头不被破开,如何会制造出酒器来!白玉要是不被打破,怎能雕琢出玉器来!假如道德没有丧失,怎么用得着仁义!如果本性真情没有丢失,哪里用得着礼乐!五色假如没有被破坏,怎么会有图画文采!五声要是不被搞乱,哪里用得着去应和六律!
  总之,人类的各种灾难都是统治者和圣人积极有为的结果——他们的本意是善良的,但结果却是恶的。
  历史的发展也确实昭示了这一过程:既然道德已经丧失,就只能退其次而推行仁义;既然仁义已经丧失,也只能退而次之推行刑罚;而当刑罚不奏效的时候,就只有暴政了。所以庄子说:“治,乱之率也;北面之祸也,南面之贼也。”(《天地》)治,是乱的根源,不治不乱,越治越乱。
  这里所讲的是无为的道理。所谓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什么都不干,而是要顺其自然;所谓顺其自然,就是不要人为地进行干预,用自己的私见以偏概全。
  一个懂得无为艺术的人看起来很愚钝,然而在这愚钝中却蕴藏着大聪明。《达生》篇中呆若木鸡的故事就揭示了这个道理,呆头呆脑的木鸡看起来没有丝毫战胜之心,然而最终它却能战无不胜:
  纪渻子为周宣王饲养用于比赛的鸡。过了十天国王问:“斗鸡训练成了没有?”纪渻子回答说:“没有,它正处于内心空虚而外表骄横,凭着一时意气而用事的状态。”过了十天后国王又问,纪渻子说:“还没有,它听到别的鸡的叫声或影子还是有反应。”十天后国王又问,纪渻子说:“还是不行,它见了别的鸡依然怒目而视,表现出盛气凌人的样子。”又过了十天,国王再问此事,纪渻子回答说:“差不多了,它听到别的鸡叫已经没有任何反应,看上去像只木头鸡,它的德性可以说完备了。其他鸡没有敢应战的,看见它就逃跑了。”这就是无为的效果,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人们常用“呆若木鸡”来形容一个人的蠢笨,但完全用反了,因为在庄子看来,恰恰是这样的木鸡才达到了大道无为的境界,唯有如此方可避免通达自由之境。
  我们还可以想到老子所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人往往呆若木鸡,他们不太懂得世俗的做法,甚至确实很傻。因为别人很在乎的事情他们觉得无足轻重;而那些普通人却很聪明,追名逐利,不亦乐乎。他们在日常的琐事上表现出极大的智慧,因此得到很多便宜;但那都是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一旦遇到大是大非他们就糊涂了。这怎么算得上聪明呢?人们的种种“有为”大多是这样一些小聪明。
  “不争”,看起来是软弱的,但在这软弱中蕴含着强大的力量。狂风来临之时,粗壮的大树常常被摧折,而柔弱的小草却依然故我,毫发无损。这就是柔弱中的刚强。一个“不争”的人,谁会与他争呢?没有什么可与他争的东西。事实证明,那些争来争去的人虽然得到了很多利益,但到头来却往往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自由或生命;而那些不争的人的确失掉了一些东西,但能够全生保命,与此相比,失掉的利益再大,也只能算得蝇头小利。保住人生最珍贵的东西,这难道不是最大的聪明吗?
  责任编辑 王海珍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探讨了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中的等可能性.结合具体问题,分析了解决几何概型问题的突破口——正确理解等可能,合理选择几何测度.并依据不同的几何测度对
好奇7:占星术是科学吗?答:如果要给占星术下一个科学的定义,那么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它不是科学。科学知识必须是精确无误的,并且在任何情况下同样条件都能得出同样结果。占星术
亲爱的二叔:你知道,我们的模拟训练之一,就是“重写往届高考作文”。比如2004年的那个“水的灵动,山的沉稳”.我无法弄出创意和风格——我和我可怜的同桌小蓓一样,写着写着就
【文章概括】本文选自English Weekly(27th 2008),文章难度为中等。全文393字,建议阅读时间为8分钟。【主旨大意】迈克是一个心地纯洁的孩子,在缺少父母关爱的家庭中,仍充满
雏凤清声从幼儿园起,我就不是个很让人省心的孩子。班里举行讲故事大赛,当晚父母读篇童话,第二天早上我就能绘声绘色地去给同学们讲述。记忆力自然是不差,口语表达力也挺好,
重庆独特的山水,蕴育滋养了闻名全国的重庆美女。她们,青春勃发,美丽健康;她们,聪慧勤奋,亲和自信。她们,是重庆女孩中的佼佼者—2012重庆小姐竞选总决选的美女们璀璨亮相。8
一石叔跟着一个包工头在工地上干活,由于他老实本分,深得对方信任。没多久,包工头又承包了新的工地,因为缺人手,就让石叔回老家带几个乡亲出来。石叔在老家奔走了几天,组织了
目的:研究1700008O03Rik(RIKEN cDNA 1700008O03)基因在B6小鼠睾丸中从出生到性成熟过程的表达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参与调控小鼠精子发生的作用。方法:小鼠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
根据深入开展“中国梦想·美丽浙江”主题宣传活动总体部署,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和实施“五水共治”等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中共浙江省委宣传
在北京残奥会上,来自各国的4200名选手或坐轮椅,或架拐杖,或靠人扶;但每人都是一脸笑容。同样,在四川一家康复中心,人们见到的也是一张张阳光笑脸。如果不见到伤残肢体,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