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育的生发性教学研究

来源 :求学·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s2997iz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历史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助推器。在时代发展中,尽管人才培养的方式和目标不尽相同,但历史教育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如何在当代优化历史学科教育,是摆在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也是培养全民历史意识,增强全民历史人文培养,促进社会进步、人的优化和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历史教育;教学开发;培养途径
  一、中国历史教育的现状
  (一)我国历史教育的历史
  我国从古代就十分重视国家治理,谋长治久安之策。早在周代就设置史官机构,《春秋》也成为重要的历史教育典籍。唐代开科取士注重将史科知识列入考试内容,宋代书院的兴盛把科举考试的要求推向“制度无不考、古今无不知”的程度[1]。历史教育在学生启蒙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育中将传统伦理情操教育理念贯彻其中。
  但当前高校的教育观和教学观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文科类教育中除了专门的历史专业教学,在选修课中只能见到零星的历史课程,比如“中国近代史纲要”,历史教育在高校有被边缘化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历史教育的发展现状
  历史教育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
  第一,学科体系不合理。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很强的体系,甚至可以说是几十年不变,涉及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当代史和世界史却比较忽视历史教育与其他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容易造成学生知识面单一。
  第二,课程内容缺乏更新。历史学科的体系性决定了历史学科只重结构,忽视内容的更新,很少有新理论和新观点及时出现在历史教学中,史实固定化,缺乏新内容,对新兴、交叉学科缺乏合理的借鉴和利用,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三,课程结构的不合理。在学科教学中存在这样的情况:专业课专业化程度深;基础课知识面又不能满足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选修课开设太少,有装点门面的意味,缺乏开拓性、深挖性、普及性强的科普类历史课程,缺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技能的历史选修课程。
  第四,教学方法的单一。在授课中往往只是在课堂上进行口头传授,形式呆板,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实践课设置偏少,加上实习时间短的特点,历史教育专业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与专业岗位相适应和融合。
  第五,历史专业的发展缺乏后劲。历史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广泛,原因包括历史学科特点的制约、国家扶持的力度、历史系教师的待遇,这些也是制约历史教育发展的因素。
  二、历史教育的作用和发展误区
  (一)历史教育的作用
  1.记录传承。历史教育作为社会学科,在我国已具有五千年的历史。从原始社会末期的口口相传,到春秋时代史官的出现,再到孔子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开辟平民教育,历史教育不断发展和丰富,至今留下的以
  《二十四史》为代表的国史典籍更成为记录历史的珍贵资料。所以,历史的第一个作用是传承,把历史的发展变化及规律记录下来,通过对人类实践的重新认识,指导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诸多方面的发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
  2.育人养德。历史作为人文科学,重在给人提供价
  值性而不是功利性,对于培养人们形成健全的人生观、道德观、民族观作用巨大。历史教育给人提供考察社会的思维方法和评价事物的标准,尽管社会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的,但历史学知识凝结了前人关于世界发展的宏观思考,也蕴含着强大的科学发展观。
  3.经世致用。社会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功能和经验功能。历史教育在历史长河中不乏管理功能,从先秦时期的“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教导,到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再到推动中国当代旅游业的发展和崛起,所产生的强大经济功能还是以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的。
  (二)历史教育的误区
  1.把专才培养和历史通识教育有机分开。历史教育进入现代,由于经济价值不明显,一方面历史专业教育陷入低谷,但是历史教育与中学历史教学之间较为脱节,大量历史专业人才被闲置,院校为维持专业生存却仍不断扩大招生;另一方面普及性的历史功能培养滞后于教育,人文素养、爱国教育、思政教育力度都不够,历史课受高校文史类专业招生人数偏少的影响长期不被中学所重视,历史课程的广度缺乏、普及性不强。
  2.社会历史的通俗化倾向。历史发展和历史撰述几乎是形影不离的,书写历史与文学撰写也是一对双胞胎。这表明历史具有文学性,甚至“言之无文行而不远”[3]。但文学的发展要以历史的发展为背景,文学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不能用文学作品来代替历史。《史记》以后,历史的文学性和文学化的历史小说经历了南北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明清章回小说的发展阶段。戏说历史在元代就有出现,在当代影视剧中有泛滥的、颠覆历史理性的势头,甚至有进入课堂拿影视情节当历史的现象,片面追求生动化却造成了历史教学走向通俗化甚至庸俗化,所以必须坚持历史教学的真实性、理性和科学性,推动历史教育的美德功能和教化功能的正常发挥。
  三、扩大历史教育的生发性教育
  (一)强化人文素养教育
  历史教育要完成辅助青年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任务。因此,历史教育的目的还是应该落在培养人和塑造人上。为学生提供人类文明发展宏大资源的锁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包括树立理想、价值观和审美[4]。
  所以,一是在历史教学中要渗透情操和道德的教育,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科学评价,来引导、培育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正直、富有理想和正义感;二是加强国情教育,使他们熟悉中国历史,了解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联系历史大潮和世界局势,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三是弘扬传统美德,把握民族本质的东西,塑造良好人格;四是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養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形成鲜明的历史意识
  正确认识历史作为人类文明的记载,是对人类、社会、自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和积累,是人类发展的基石。因此,要培养学生广博的兴趣和增加他们的文化知识;引导他们尊重历史规律,了解世界发展趋势;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评价能力,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使学生摆脱仅重视课本知识和学业考试的单纯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对历史事件的评价。
  (三)提高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把信息技术融入历史教学中,精心准备教学设计,制作精品课件,在授课中增强多媒体的应用;把教学方法和教学培养目标合理结合,把课堂与时事和热点结合,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提高学生学业的科学评价,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四)健全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
  使课程的设置之间加强纵横协调,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挂钩,提高知识的更新速度;通过开设选修课和落实学分制等方式,吸引学生选修历史课程;增加校本教材和乡土教材的开发,提高外地学生对就学地历史的了解,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开展第二课堂和田野教学的机会,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培养学生的情操和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参考文献
  [1]梁励.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特点探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2(3):78.
  [2]刘向.战国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3]左丘明.左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6.
  [4]闫宇凤.论历史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施策略[D].陕西师范大学,2016:16-18.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改革的新时期,要求数学教学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全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近些年来,以往单一数学模式的弊端已经逐渐显现出来。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学习数学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其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是在现阶段的数学教
期刊
摘 要: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初中阶段至关重要的一门课程,充满了人文色彩,对建设初中生道德品质、培养初中生的法律意识有着重大意义。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学生身心发育变化的历程,结合实际情况,加入人文素养教育策略,将人文精神建设和人文品质建设融入道德与法治的整体课程,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章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业生涯中十分重要的阶段,也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塑造都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小学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掌握沟通的技巧,平等地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方能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  关键词:沟通技巧;小学生;班级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
期刊
摘 要:主题班会课是开展班级德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形式,文章尝试在初中主题班会课中,通过认知理解、实践应用和迁移创新等教学策略开展德育活动,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初中;主题班会;教学策略  一、引言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提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了较高的要求。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形结合思想运用得比较多,因此就要加强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并且在头脑中建立联系,为以后的高考以及更深入地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方法;高中数学;教学措施;应用分析  数学作为学生各个学习阶段都要学习的科目之
期刊
摘 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我国各个学科的教学都发生了一定的创新和改革。对于初中物理这门学科,教师也有必要了解并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生动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让学生从不同的学习渠道对知识内容进行理解和思考,在物理课堂上掌握更加丰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技巧,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物理素养。文章针
期刊
摘要: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幼儿园的家园共育提供了全新的教育平台,微信的出现使得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同时也让家长能够随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这不仅是利用科技的进步来发展教育工作,更是贴合时代进步的一种表现。本文着重探讨了微信群在幼儿园家园共育中的使用状况以及使用微信群带来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微信;家园共育  基金项目:泰州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教育信息化专项课题“
期刊
摘要:攀岩是目前多所体育专业院校的必修课程,但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西安体育学院攀岩必修课程进行研究,在体育专业攀岩课程基础之上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希望通过改进攀岩课程内容组织及考评方法等,为攀岩必修课程的优化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借鉴,也为体育专业院校攀岩课程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  关键词:攀岩;课程优化  基金项目:2017年西安体育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西安体育学院《攀岩》课
期刊
摘要: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备受关注和重视。该门课程注重对小学生个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宽泛,教学灵活性强。作为新课改的一门新学科,该课程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良好客观的教学评价将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发展,及时发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促进课程目标得以实现,帮助小学生提高综合实践水平。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
期刊
摘要:高中物理主要是由力学、电学、磁学三部分组成,属于基础物理的入门学习过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能力。而对于缺乏相关能力的学生而言,在接触高中物理时,往往由于无法正确抓住其中的关键信息点,且无法在脑海中还原不同要素之间的作用机理,而导致整个推导过程受阻,影响到对后续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因此,我们要将这种抽象的状态和影响机理以表象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使更多的人能够以简单易懂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