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与《安徽俗话报》的创办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givi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俗话报》由陈独秀创办于1904年,是我国近代重要的白话报刊之一。由于陈独秀不仅是该报的创办人,还是该报的主编兼主笔,他的思想无疑会对该报的宗旨和宣传内容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考察陈独秀早年所走过的道路和思想演变的轨迹,对《安徽俗话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反之,研究陈独秀,也不能不研究《安徽俗话报》。
  陈独秀少时曾受大哥引导学习《昭明文选》,并由此成为“选学妖孽”。后接触到宣传维新思想的《时务报》并深受影响,逐渐转变成维新派。
  但陈独秀作为维新派的时间并不长。戊戌变法失败、八国联军入侵、《辛丑条约》订立,促使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觉醒。1901年11月,陈独秀第一次东渡日本,参加了“旅日中国学生的最早一个进步团体”——“励志会”,接触了包括《清议报》在内的一批宣传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意图唤起国人救亡意识的报刊,思想变得更加激进。1903年5月,陈独秀因在家乡安庆发起拒俄演说会而遭到清政府通缉,从而使他对清政府彻底失望。这时的陈独秀抛弃了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到1904年《安徽俗话报》创办时,他已完成了由“康党”(维新派)到“乱党”(革命派)的彻底转化,成为一名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士,而《安徽俗话报》也成为他宣传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
  在创办《安徽俗话报》之前,陈独秀曾多次参与报刊的创办与编辑,这为日后《安徽俗话报》的创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陈独秀年轻时就很看重印刷品的宣传鼓动作用,早在他参加江南乡试落第后不久,就有过印发作品来宣扬自己思想主张的举动。1897年底,陈独秀写成了一篇约7000字的《扬子江形势论略》。他将这篇《扬子江形势论略》自费刻印散发,广泛宣传自己的主张,以唤起国人爱国救亡意识,当时的他只有18岁。可以说,陈独秀后来利用报刊作为宣传新思想、唤起民众觉悟的工具,并成为一名成绩卓著的报刊活动家,与他年纪轻轻就已经看到舆论宣传的重要性不无关系。无怪乎有论者认为:“陈独秀作为传媒人的生涯实际上可追溯到此时。”
  参与《国民日日报》的创办和编辑工作,是陈独秀真正意义上的报刊实践活动的开始。但在此之前,他就有过在安徽办报的梦想。在1902年第一次安庆藏书楼演说会之后,陈独秀就曾提出创办《爱国新报》。1903年,陈独秀在发起成立“安徽爱国会”时,再次筹办《爱国新报》。遗憾的是,由于遭到通缉而被迫离开安庆,陈独秀最初的两次办报计划都未能付诸实施。
  如果把拟办《爱国新报》看作是陈独秀报人生涯的开场序曲,那么参与创办和主编《国民日日报》则代表其报人生涯的正式开始。该报主创人章士钊曾回忆:“《苏报》被封后,余与陈独秀继办《国民日日报》,以善其败。”在《国民日日报》工作的这段经历,对陈独秀来说意义不凡。这是他第一次把报刊作为宣传工具来唤醒民众、启蒙民众。作为《国民日日报》的创办人之一和编辑兼撰稿人,可以说,陈独秀由此积累了办报的各方面经验,为他日后的办刊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对稍后《安徽俗话报》的创办影响更为直接,不仅办报的操作过程可供其参考,而且办报的理念也为其所借鉴,甚至陈独秀在《安徽俗话报》上发表的连载小说《黑天国》的创作手法,也与他和苏曼殊在《国民日日报》上合译的《惨社会》极为相似。而承印《安徽俗话报》的上海东大陆书局,也是主办《国民日日报》的章士钊开办的。正是因为有了在《国民日日报》的这段经历,才使得陈独秀能够在该报因多种原因停刊后,很快在家乡安庆创办了一份自己的报纸——《安徽俗话报》,实现了他自办报刊的夙愿。
  《安徽俗话报》创刊于1904年3月31日(光绪三十年二月十五日),由陈独秀发起,与房秩五、吴守一共同创办。陈独秀自上海回到安庆后,就决心把革命种子播种到安徽内地,促使皖人觉醒。他与桐城学堂的学长房秩五和吴守一商议创办《安徽俗话报》。房秩五曾回忆:“仲甫(陈独秀)几无日不来校,纵谈时事,极嘻笑怒骂之雄。一日,约共办《安徽俗话报》……”
  陈独秀本来是要办一份《爱国新报》,为何又更名为《安徽俗话报》呢?“这与20世纪初‘省际意识’的上升和白话报的涌现有关。”陈独秀自己的话就是很好的证明:“现在各种日报旬报,虽然出得不少,却都是深文奥意,满纸的之乎也者矣焉哉字眼,没有多读书的人,那里能够看得懂呢?这样说起来,只有用最浅近最好懂的俗语,写在纸上,做成一种俗话报,才算是顶好的法子。……现在已经出了好几种:上海有《中国白话报》,杭州有《杭州白话报》,绍兴有《绍兴白话报》,宁波有《宁波白话报》,潮州有《潮州白话报》,苏州有《苏州白话报》,我都看见过。我就想起我们安徽省,地面着实很大,念书的人也不见多,还是没有这种俗话报。……我因为这个缘故,就约了几位顶相好的朋友……在我们安徽省,来开办这种俗话报。”可能就是由于这样的原因,陈独秀把原先计划的《爱国新报》改为《安徽俗话报》了。可以说,报纸的更名是陈独秀审时度势,顺应环境和时代的要求而做出的决定。
  《安徽俗话报》在安庆编辑,由房秩五“任教育,守一任小说,余稿悉由仲甫自任之”。每期稿件均由陈独秀汇齐,寄至芜湖科学图书社,由科学图书社承担发行工作,《安徽俗话报》的社址便设在该社。由于芜湖当时还没有印刷厂,所以,每期由科学图书社寄至上海,由章士钊的东大陆书局印刷,印好后再寄回芜湖。同年暑假,桐城学堂改名桐城中学,移回桐城,房秩五“赴日本学师范,守一亦回桐城授课,仲甫乃将俗话报全部迁至芜湖”。科学图书社又坚持了约一年时间。汪孟邹的侄子汪原放曾回忆说:“1940年,他(陈独秀)写信给汪孟邹,要到芜湖来办《安徽俗话报》。不久,这个25岁的青年背了一个包袱,带了一把雨伞,就住到科学图书社的楼上来办报了,在大约一年时间里,共编辑出版了23期。每期出版后陈独秀都是亲自动手分发、卷封、付邮,勤勤恳恳为传播革命思想而努力工作。”陈独秀后来回忆当时的情况时也曾说:“我那时也是二十几岁的少年,为革新感情所驱使,寄居在科学图书社楼上,做《安徽俗话报》,日夜梦想革新大业,何物臭虫,虽布满吾衣被,亦不自觉。”
  《安徽俗话报》为半月刊,朔望发行,32开本,每期约40页。主要栏目有:“论说”、“紧要新闻”、“本省新闻”、“历史”、“地理”、“实业”、“教育”、“小说”、“诗词”、“兵事”、“格致”等。除上面提到汪原放曾回忆出了23期外,汪孟邹也回忆说:“我们办《安徽俗话报》,一共办了23期。”“仲甫的脾气真古怪哩。《安徽俗话报》再出一期,就是24期,就是足一年。无论怎么和他商量,说好说歹,只再办一期,他始终不答应,一定要教书去了。”汪孟邹的回忆如此清晰,语气如此肯定,可见他对此事印象深刻。如此看来,《安徽俗话报》应当是出了23期的。可惜现在见到的只有22期,其中21、22两期合刊。
  《安徽俗话报》设定的读者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教书的”、“种田的”、“做手艺的”、“做生意的”、“做官的”、“当兵的”以及“女人孩子们”。该报的办刊宗旨是救亡图存和开通民智,它的宣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揭露列强侵略、抨击清廷腐败。《安徽俗话报》通过大量报道列强侵华的事实,尤其是日俄战争和英国进攻西藏的战况,将瓜分豆剖的危局呈现在国人眼前,以促使国人觉醒。《安徽俗话报》还报道了清政府面对外来侵略,软弱无能,以及官场黑暗、军纪不整、官员腐败堕落、无力保护百姓等事实,对清政府的腐败进行了抨击。二是主张维护利权,发展实业。《安徽俗话报》把铁路、矿产和货物三方面利权的丧失,看作最重要的灭亡现象,呼吁把被外国人夺去的利权收回自办。同时大力提倡振兴实业,认为发展近代工矿业是收回利权的重要举措,而且可使社会前进、国家富强。三是倡办新式教育。《安徽俗话报》把教育改良看作是改造国民性的重要举措,主张普及国民教育。该报尤其重视蒙学改良和女子教育,提倡创办新式学堂,实行德、智、体并重的办学方针,教授学生新的科学知识,并启迪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四是批判封建恶俗、倡导文明新风。首先批判了封建包办婚姻中的许多不合理的规矩,提倡婚姻自由。其次批判了女子缠足的恶习,竭力劝诫缠足。此外,该报还对国人信风水、敬菩萨等恶习进行了批判,并大力推介西方近代科学知识以破除迷信。除揭批封建恶俗外,《安徽俗话报》还对中国民气怯弱的现象进行了抨击,并激励同胞养成尚武风气来振兴国家。
  《安徽俗话报》由同人集资所办。《安徽俗话报》的章程明确指出:“本报的本钱,全靠各处同乡捐助。如有关心乡谊的官绅,捐钱帮助本报,凡捐钱过洋五元的,敬送本报一年,并将捐助诸公姓氏写在报后,作为收据。”办报的资金全靠捐助,且“同人财力绵薄”,加之“创报本意在开通风气,与寻常谋利者不同”,因而经费十分紧张,“全恃收回报资,以资周转,且定价极廉,若报费一亏,则报务立蹶”。所以,为了避免因资金匮乏而导致停刊,《安徽俗话报》一面提出赠报等奖励措施吸引乡绅捐助,一面对以往欠费者实行停寄。第七期末页的《本社紧要告白》中这样说道:“本报发行以来以届七期,按期惠费者固本社所深感,但至今报邮二费不清或分文不缴者,颇不乏人。惟东京所出杂志如《游学译编》、《江苏》、《浙江潮》等,固学界所欢迎,奈上海代派诸人不肯缴费,积欠印费过多,因之势将停办。我中国人公法堕落一至于此,思之可畏寒心。本报经费支绌,尤当为诸君所矜谅。同人鉴于东京各杂志之覆辙,不敢滥寄,以节印费。请以本期为限,所有以前报费邮费不清者,八期一概停寄。特先奉告,以免唐突……”对于旨在开通风气,非以营利为目的的《安徽俗话报》来说,采取如其强硬的措施,实在也是逼不得已的。
  《安徽俗话报》在省内外设有多处“代派处”负责发行。创刊时只有1000份,但仅及半载,每期“增至3000份,销路之广,为海内各白话冠”。房秩五称其“风行一时,几与当时驰名全国之《杭州白话报》相垺”,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刚刚揭开序幕的白话文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安徽俗话报》于1905年9月停刊,停刊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据房秩五回忆是因为“登载外交消息,为驻芜英领事要求中国官厅勒令停办”。《安徽俗话报》刊载了大量揭露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行径和野心,显然易为列强所嫉恨。在第十九期末页刊有《本报告白》说:“本报自去年二月出版以来,很蒙诸位读者的赏识,销得不少。只恨去年十月因为出了一件古怪事,耽搁了三个多月,没有出版,一直到今年二月间,才把去年十月十五的十六期印出来。”笔者以为这次中断就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干涉而造成的。另一个停刊的原因,就是汪孟邹所说的,是陈独秀要到安徽公学教书,但“其实是去搞革命工作”了。第二十期以后,《安徽俗话报》又有3个月的间隙,这正是陈独秀参与密谋行刺五大臣,同时为组织岳王会而偕柏文蔚等访游淮上,联络革命力量的时期。1905年,安徽和全国的革命形势都已经有了很大发展,这使得陈独秀急于全身心地投入革命实践,汇入革命洪流中去,他已经无暇再顾及进行思想启蒙工作的《安徽俗话报》了。主办人工作重点的转移,或许是《安徽俗话报》停刊的最主要的原因吧。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政府推出多项举措,大力推动患者对创新药物的可及,但患者需求的增长以及医疗资源的有限性,也要求社会能够提供更有“价值”的医药产品和医疗服务.全球范围内创新
本试验研究了生物素对泌乳早期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并提出了本地区典型日粮条件下泌乳早期中国荷斯坦奶牛日粮中生物素的适宜添加量。选择8头
首届“中国农村党建论坛”11月26日至27日在寿光举行。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虞云耀出席论坛并讲话,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全国党建研究会农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晓兵出席论坛
油菜籽、粕可以作为动物饲料的原料,但其中存在芥酸、硫葡萄糖甙及其降解产物异硫氰酸酯、噁唑烷硫酮等抗营养物质,会限制其在动物日粮中的用量。为此近几年国内外已培育出许
本实验旨在探索有效的染色前固定和渗透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的方法,以提高小鼠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免疫荧光染色的效果;同时检测RNA聚合酶II(PolII)在小鼠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的表
2010年12月17日上午,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在省委党校报告厅隆重举行。省委书记白恩培在大会上讲话时强调,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高做好党校工作的
汶川地震报道后,我国的新闻自由有了新的发展,并在奥运会报道中进一步得以体现。新闻自由的发展是一个正在进行时,且将在国家、社会不断进步的大环境下不断改善,下一个大的驿
那一年的冬天,寒风无情地咆哮着,似乎想把时间也给冻结。路上的人行色匆匆,没有谁愿意停留。我一听到放学铃,就飞也似地赶回家。外面实在太冷了,我和妹妹靠得很紧,疾步回到家,爸爸早已为我们准备好一杯热气腾腾的茶。喝下去,、我全身就像充了电似的,顿时有了精力。  每天我都能够在温暖的被窝里睡觉,今天再一次钻进被窝。爸爸来到床前,他将那双长了茧的大手合在我的手外,一直搓。那双厚大而有安全感的手,将一股股暖流
立足本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当前,少先队组织开展爱党、爱社会主义祖国教育活动,既是新时期少先队组织的根本任务,也是学校思想品德
采用新型组合抑制剂LD+MD以及高效选择性改性组合捕收剂AH+YH,处理金川二矿区高含铁低品位镍铜矿,经一段磨矿75%-0.08mm,一粗二精二扫工艺流程,取得浮选精矿品位Ni7.60%、MgO6.40%,回收率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