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4-甲基邻苯二甲酸和4,4′-联吡啶混合配体的镉的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质

来源 :无机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of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Cd(OAc)2·2H2O与4-甲基邻苯二甲酸(H2L)及4,4′-联吡啶(bpy)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得到一个新型的配位聚合物([Cd(L)(bpy)(H2O)2·2H2O]}n(1),并用元素分析,红外,热重,粉末衍射及单晶x-射线分析法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首先展示二维层状的网络结构,再进一步通过丰富的氢键堆积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另外,本文还研究了该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其他文献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新的化合物{[Cu4(PMo12O40)(H2O)5(H2bpdc)(Hbpdc)(bpdc)2]·6H2O)n(H2bpdc=2,2′-联吡啶3,3′-二羧酸),并用元素分析、IR、TG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在建设新农村的具体实践中,要注意对古村镇的保护,要兼顾生态、功能和安全、要提倡建筑节能,做好
利用三齿席夫碱配体5-(乙基甲基氨基)-2-[(2-吗啉-4-乙亚胺基)甲基]苯酚(HL)和叠氮化钠以及醋酸铜在甲醇中反应制备了一个新的具有二重轴对称性的叠氮配体两端桥连的双核铜(Ⅱ)配合物
采用先进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雁北地区4个马铃薯主要产区的17个品种(系)进行了病毒检测。检测对象为马铃薯主要病毒PVX、P'VY和PLRV(卷叶病毒)。检测结果,其发病率分
采用多元醇沉淀以及光化学还原法制备了Si02担载AgCI:Ag等离子体纳米粒子。通过表征发现SiO2@AgCI:Ag粒子呈立方一四足角状。同时,由于表面Ag簇的等离子共振效应,该催化剂在可见
采用高温固相法分别合成了Sb3+,Bi3+,Zr4+,Si4+共掺杂的YAG:Ce黄色荧光粉。研究了YAG:Ce黄色荧光粉的发光强度随元素种类以及微量掺杂浓度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机理。结果显示,随着元素Sb3
水热条件下以CdCl2和4-(1-咪唑基)苯甲酸(Himbz)为反应物合成出一个新的具有一维梯子型链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Cd(imbz)(C1)(H2O)]n(1),并分别用元素分析,红外谱图,差热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
采用田间定位观测,探讨了砖窑沟流域土壤贮水供水基本性质、糜子耗水规律与水分供需平衡及其调节措施。结果表明,当地土壤具有较好的蓄水供水功能。糜子耗水量随产量提高而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