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的“灵”与“魂”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跑道”。学校课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组成,旨在提供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服务。当前,学校课程建设的主要问题有:重开发课程,轻实施、评价课程;简单拼凑课程,从而导致课程碎片化;课程不能真正承载办学目标和追求;等等。问题的成因主要在于学校简单实施国家课程,课程建设缺少思想基础、文化追求。新时代、新思想、新技术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课程建设必须做到“灵”“魂”倶在。
  顶层设计,文化立魂。学校课程需要顶层设计,以避免课程散乱破碎;需要价值引领,以避免迷失前进方向。学校应立足校情,确立本校的办学目标,明确践行什么样的教育,建设什么样的学校,完成什么样的教育使命;都应根据办学目标,树立学校办学理念或核心价值,提出适合学校发展的办学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上述两者是统领学校课程建设的内在核心。在办学理念和目标统领下,构建层次清晰、模块分明的学校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不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简单拼接,而是一个简明高效的课程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体系。如,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在梳理办学历程后提出“让每一个生命自由生长”的核心理念,提出“善学(学习力)、悦纳(适应力)、创享(创新力)”三大育人目标,立体构建了“323”儿童生长力课程体系,有效实现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
  尊重选择,灵活多样。很多学校只简单实施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并辅以少量活动——美其名曰活动课程(校本课程);教师是被动的教学者,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无任何选择权利。根据2017年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除国家课程中的学科课程外,国家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总课时占比13.6%,加上两周的机动时间,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看,学校在课程创生中都是有很大空间的。学校必须以课程结构变革优化教育的供给方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可选择的课程——尊重学生的选择才能有学生的个性发展。可选择不仅体现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上,更體现在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上。要满足学生对课程的多样需要,学校必须立足实际,整体设计多层次、多元化、多种类的课程。以国家课程中的学科课程为基础课程,进行创造性实施;以国家课程中的综合课程为拓展课程,促进个性发展;以校本课程为研究性课程,进行领域融合,项目推进。
  统整融合,灵巧动态。学校课程必须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必须从学科中心转向育人中心,必须坚持“开放、民主、共建、共享”的教育理念,将学校课程建成一个集开发、实施、评价为一体的开放体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教师打破分科主义、知识中心提供了契机。学校课程的整体构建与实施需要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来统领和支撑,建立“学科群”。校本课程可以主题来融合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形成学校独具特色的课程形态。围绕主题,教师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方法、能力来开展主题学习、主题探究、创意制作、艺术创作等等。学校需要建设生命教育共同体,将学生、教师、家长、社区及关心学校发展的个体打造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学校需要主动吸纳、积极建构,贯通所有的教育时间、空间,联结所有的教育资源,使课程永远充满活力。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需要创新创造的社会,学校课程必须与时俱进。让我们紧扣时代精神,立足中国大地,为学校课程“立魂”,使学校课程“灵动”,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课程服务。
  (顾新民,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226400)
  责任编辑:杨孝如
其他文献
通过对多家高校图书馆导读性馆刊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新媒体语境,就如何提升导读性馆刊的办刊效果,提出积极的应对策略。
由于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在不断提高,很多家长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强加给子女。学校对学生成绩的追求,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日益提升,加重了一部分学生的心理负担。为了有一个释放的“空间”,于是就有很多以“双困生”为主体的拉帮结派、偷盗勒索、畸形好奇心理、信仰危机、精神空虚等现象发生,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江湖义气泛滥、拉帮结派问题突出    在对某学校调查后发现,每一个班级里都有一个所谓的“老大”。
分析环境设计专业应用转型的背景。针对当前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科特点及教学目标,从优化课程结构、营造良好实践教学环境、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改革
白背飞虱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而且是近年来发生严重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唯一传播介体。为有效降低白背飞虱自身的危害及其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在云南德宏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