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启迪灵感,生活助推思维

来源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OPO1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阐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是基础教育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我认为创造力是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结合敏锐、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的特性,通过思维的过程,对于事物产生分歧性观点,赋予事物独特新颖的意义,其结果不但使自己也使别人获得满足。支持环境,是指能接纳及容忍不同意见的环境。
  《父亲、树林和鸟》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主体部分由“我”和父亲的对话组成,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和热爱,也应对了第七单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主题。除了识字教学,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能结合课文与生活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的含义,感受本课独特的语言特点,让孩子们在感悟语言的同时,记录自己思维碰撞的火花,从而积累语言,发展思维。
  二、整体教学设计
  针对本课的特点和教学重点,我整体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开课导入时,我采用图片导入的方式,让学生观看几幅人和小动物在一起的图片,初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初读课文,除了自学生字的任务,还给孩子设置了“课文中都有谁,他们去了哪里,做了什么”的问题,让孩子梳理文中的主要内容;生字的学习依旧按照我班一直采用的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再次读文,孩子们需要在文中画出“你认为体现父亲爱鸟、懂鸟的语句”,并和自己的同桌互相读一读,最后指名班级分享;当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父亲的爱鸟和懂鸟之情后,整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来了,孩子们需默读课文,并独立思考并辨析课后的5个对父亲的判断题,个人充分思考之后,小组交流一下各自的看法。在孩子们得出自己的结论后,让他们自己思考有什么办法能更好的保护鸟?
  三、案例描述
  《父亲、树林和鸟》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在《父亲、树林和鸟》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对文本发表自己的看法,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孩子们思维的碰撞而异彩纷呈。以“辩论”的形式交流观点。这是本节课令我最欣喜的地方是教学课后的5个判断题,需要孩子自己根据课文给出自己对父亲的判断。我预设前面4个问题,大家会挺一致,到了第五个“父亲曾经是个猎人”,同学们一定会有分歧。我便设置辩论的环节:如果你和他的判断一致,但是理由不一致,就站起来补充;如果你和他的判断不一致,大声说出来“我反对”,并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过程中,我只点名每个问题的第一个发言同学,剩下的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起立发表观点。这个特别的“辩论”不仅让课堂异彩纷呈,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师:“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那你们觉得父亲曾经是个猎人吗?
  正方同学:“我认为,父亲从来不是个猎人。因为那么爱鸟的父亲怎么会舍得打鸟呢?”(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反方同学:“我反对,就因为父亲爱鸟,他想把鸟抓回家养呢?我们都喜欢蝴蝶,我还见你抓过蝴蝶呢!”
  反方同学:“怎么没有可能是猎人?这说了是曾经,也就是以前当过,现在可能不当了。所以我认为父亲曾经就是个猎人。要不他怎么会如此了解鸟?”(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正方同学:“我从文中父亲对鸟的担心判断,父亲不是个猎人。他了解鸟就是因为他爱鸟,所以专门研究过鸟,才会如此了解鸟。”
  反方同学:句子中有个词“曾经”!这个词说明以前可能是。”正方同学:“不,我反对,开头就说了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那也就说他一生都不可能是猎人了。”(孩子们激烈的辩论着,兴致盎然,意犹未尽)…………(师灵机一动)
  师:那么你们希望父亲曾经当过猎人吗?(学生思考片刻,跃跃欲试)大家都表示,应该保护动物,不希望父亲曾经是个猎人。)
  师:那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保护动物呢?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破坏动物的家。
  生:我们不仅自己要知道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知识。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孩子们的话语是稚气的纯真的,祝愿他们能把课堂中升腾出的一份份美丽情愫积淀起来,然后饱蘸心灵的笔墨,将生命里的“爱”字书写得越来越醒目。
  四、案例反思
  (一)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本案例中,这一石却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便是生活给予学生的。有人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
  (二)感悟生活,激发创新思维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语文源于生活,让学生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这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一个出发点。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感悟生活,从生活之水中激起灵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积累,就有灵感的迸发。案例中正是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才会有了“我觉得父親如此爱鸟绝不可能是个猎人。”的灵感。而这就需要在老师不断地帮助下,睁开眼睛凝视万物,竖起倾听万籁,敞开心灵关怀、感悟生活,激发兴趣,陶冶热爱生活的情感。案例中,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也迸发出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涌出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和新答案,始终使课堂充满着疑点,闪烁出亮点,呈现出课堂精彩。
  (三)回归生活,演绎精彩课堂
  现在的教育大多脱离和遗忘了实际生活,学校教育教给受教育者的基本上都是间接的知识经验,很难深入现实生活,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必须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案例中我把握契机,提出“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帮助鸟?让更多的鸟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由此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关爱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协调生存,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人类正是自然界的精灵,人类如果不能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而最终毁灭了自己。老师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教师不去限制其思维,让他们自由表达,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而精彩,因思维发展而成功!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名篇精选》,方明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约翰·杜威著,赵祥麟等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
  [3]《杜威教育论著选》,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昆明市五华区西坝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还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量,让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本文主要分析了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供参考。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重要性  引言: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国家和
期刊
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2.了解调查、测量的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简单统计表。3.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4.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1.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具有较多的知识点,且相对较为繁杂,在现阶段教师的课程设计中,其教学效率仍缓滞不前。在此过程当中,微课程的衍生为课堂教学拓宽了渠道,教师可加以利用以促进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教学  一、引言  在微课程的设计应用上,教师当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同时还需将系列课程加以研究,进而细化为系统的课程体系,以使得微课程的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 
期刊
教学目标:1.学会认写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巧妙。  教学准备:1.《世说新语》材料  2.课件  3.作业单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课题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注重自身人文素养提升的同时,也应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升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教师要有意识的注重对学生文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和人文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师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交流,才能共同进步,加强对文学作品的感知能力,弘扬人文精神。  关键词:人文素养;感悟能力;创新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
期刊
摘要:数学学科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不仅有着高度的概括性,还有着很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涉及到的都是比较基础的数学知识,但是出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理解能力都还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培养提高,因此相对来说数学学习难度还是比较大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引导学生更好的开展数学学习,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节
期刊
摘要:为了保证语文识字教学质量,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科学地进行识字教学指导,从而才能制定更加完善的识字教学方案,以不断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探究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路径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引言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知识积累。小学生刚刚接触语文学习,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加之认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农村的小学也逐渐开始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希望能在教师的努力下能够尽快缩短与城市小学生的差距。虽然很多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硬件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都不如城市,但是在德育教育上,教师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来完成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主题班会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当前,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本文针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小学德育教育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要多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通过活动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乐趣,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实践。在新课改指导下,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高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自主教学;新课改;小学语文;高段教学;学习能力  引言: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把自己作为一名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以培养学生的
期刊
摘要:英语词汇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基础,属于语言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为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所处阶段所需的词汇量,在每个教学阶段通常会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所有英语发音技巧及规则,以及语法相关知识,这些都有可能完全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但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想要让学生完全掌握并记住目标规定的所有单词,通常很难做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想要更好的提高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有效性,就要采取科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