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产业:专业化让利润转移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xizhao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横向和纵向的细分专业化使得PC产业成为一个越来越复杂和庞大的产业系统,让利润从一体化转移到上游和下游。
  PC产业是一个跨越个人计算机软硬件产品制造、分销和服务的大产业。在这个全球规模最大和最为基础的IT产品领域,PC产业几乎一度成为IT业的代名词。但是几十年来风云变幻,这个产业中的领导者在不停地变换,也在不停地用不同的方式分配着产业中丰厚的利润。
  当一个产业技术越来越成熟,这个产业将越来越细分、越来越专业化。这种细分不但表现在供应链上横向环节的不断增多,而且表现为纵向职能的不断独立和分解。
  供应链横向环节的增多,一方面是新的技术部件出现的结果,如光驱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新环节和小系统,但随着产业的成熟这样的机会将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是厂商的专业化发展,使得参与到某个产品或部件的研发和制造的企业越来越多,比如一个硬盘的生产就会涉及到很多部门的生产,而这往往是由很多家厂商完成的。
  而纵向职能的独立和分解表现在设计、研发、生产、分销和服务等职能独立和分解。独立,表现在一些厂商专注于某个环节,如出现了一些专门的设计公司、技术公司、OEM生产商、渠道代理商和服务提供商分解,表现在设计、研发、生产、分销和服务职能上的专业化细分,比如某个技术系统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并由不同的承担者来完成。
  横向和纵向的细分专业化使得PC产业成为一个越来越复杂和庞大的产业系统,而不是像从前的那个相对简单的一体化系统。正是这种转变,才使得利润从集中向分散转移,并在各个方向的关键节点上形成了关键的利润池和声名显赫的公司。而以一体化企业为参照,就出现了向上和向下的转移。
  
  向上的利润转移
  
  克里斯滕森在其“破坏性技术模式”中谈到当产品不够好时,整体性制造商在行业中占主导地位并获得大部分利润,而当产品的性能开始超越顾客的需要求,独立的部件制造商则有可能通过其独一无二的技术取得重要地位获得与之相应的利润。
  当PC产品并不是那么成熟时,IBM这样的整合型PC制造商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一地位之重要,使得微软这样的巨头在那个时代都得依靠IBM才能生存和发展。但不到十年的功夫,当PC远远能够满足主流客户的需求之后,IBM和前Compaq这样的整机制造商不再独领风骚,行业的大部分利润开始从他们手中转向配件制造商,其中既包括芯片、硬盘、内存在内的硬件制造商,也包括微软这样的软件供应商。其中,高举“摩尔定律”大旗的Intel和垄断操作系统的微软通过众所熟知的Wmtel联盟,几乎一度主导了整个PC行业的标准和发展节奏。



  但近几年来,情况又发生了一些变化。曾经不可一世的Intel,也不得不接受AMD等厂家对其无情的反击,这说明CPU的性能已开始超出顾客的需求之外。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不断提升CPU主频速度的竞争方式已没那么有效了,因为这个性能指标已不再是和消费者满意度最关键的因素了。同样,当DRAM芯片和驱动器对于PC组装商来说已足够好的时候,利润就又进一步向上游的流动,到了更前端的材料供应商和制造零部件所需专有设备的供应商那里了,像DRAM设备制造商、磁头磁盘供应商就获取了更多的原本属于下游的利润。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根据克里斯滕森的观点,在PC功能还不够完美的时候,设计并制造终端产品的公司会赚到更多的钱,原因很简单:一是PC产品架构的相互依赖性和专有性使得产品很容易形成差异化;二是结构上的相互依赖使得PC在设计与制造的过程中,固定成本所占的比例大大超过可变成本,从而形成了显著的规模效应。对于当时大型的PC制造商来说,可以将高昂的固定成本分摊到更高的产量上,这就保持了相对于小公司的成本优势。所以,不难解释为什么像IBM曾经在大型计算机市场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和95%的利润一样,苹果公司也曾在PC市场上取得了类似的佳绩。
  但是,当PC产品的性能大幅提升并超越了主流客户的使用需求时,比如芯片和操作系统不断升级使得PC性能大大提高,形势就发生了逆转。行业的利润开始从价值链末端的PC产品制造商向上游配件制造商转移。而当配件产品的性能又大幅提高时,利润又进一步向价值链的上端转移,比如三星和美光科技曾经在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芯片上赚到了不少钱,但现在,这些钱即大部分流向了像Apphed Materials这类为DRAM制造商提供芯片生产设备的公司的口袋中。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昆腾之类的磁盘驱动器组装商和磁头磁盘的生产商之间。在PC软件领域也有同样的事情发生。一些应用软件的利润已开始比操作系统要高,即使是同时拥有这两种软件的微软公司,其OFFICE系列产品也开始拥有挑战WINDOWS在公司内部核心地位的能力。
  
  向下的利润转移
  
  分销和服务正成为PC向下转移的主要方向。
  Dell的成功,从本质上说是由直销这种渠道策略所创造的,这一成功不但将Dell推上了最大PC制造商的宝座,而且使它的利润率及其增长率都远在同业之上。同样,联想在中国PC市场上不可动摇的优势也在于其拥有的强大销售渠道,甚至使得象Dell这样的卓越公司,虽然拥有几乎完美的分销策略也无法改变市场的格局。
  同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像国美、苏宁这样的家电卖场要大举进入个人电脑销售。因为,对他们来说,PC分销环节的利润相当有吸引力,甚至超过了制造环节。同样,其他PC整体或部件的经销商、代理商也获取了不错的利润。
  同时,随着制造上成本的互为标杆和分销策略的相互学习,比如国际厂商的制造本土化、分销和直销的相互借鉴融合,联想、Dell、HP这些前三甲的PC企业,在制造和分销领域基本上都不存在压倒性的优势,而激烈的竞争还在不断蚕食各自的利润。
  那么,利润到那里去了呢?——服务。
  与行业客户对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的全程关注不同,个人用户更关心售后服务。而原来一直作为成本中心的售后服务部分,却日益成为一种利润更稳定、更高的利润中心。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也许PC的销售并不赚钱,但是,电脑的后期维护和服务将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利润来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提到的服务并不仅仅指硬件方面的,还包括软件方面的。比如,杀毒软件的服务价值(如升级、在线杀毒服务等)在很多时候就超过了简单的硬件维护。
其他文献
经过改革开放以后近三十年的发展,在一批商界巨子的锐意进取下,中国诞生了一批规模巨大的企业。由于中国的很多行业还处于高速成长阶段,市场机会较多,所以,不少企业集团往往进行多元化投资,形成行业与产品的跨度非常之大,子孙公司成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形成系统非常繁杂的多元企业集团。如杭州华立集团、西子联合控股、新希望、新华联、华润、中粮、深圳华侨城等。光一个华侨城集团有就有康佳集团、华侨城地产和以锦绣中华、世
期刊
个性化的需求是增值分销的必然前提,市场竞争激烈、渠道扁平化导致经销商利润薄是增值分销的直接诱因。了解消费者多少,就有多少增值的可能!    增值分销的价值何在    这两年,IT界在炒完了渠道扁平化之后,再炒增值分销,似乎这都是IT界的专利,但事实并非如此。首先,增值分销既不是IT界先有,也不是这两年才出现。  上个世纪末,伴随着电脑盛行的电脑装机服务,装机商利用自己手上已有的或者能够调配的资源为
期刊
消费者需要足够好的、实用的、更低价格的产品,而非简单的便宜贷。  “SMART”,这个看上去已经颇为熟悉的传统词汇被赋于新的含义。  2006年10月西门子中国研究院在北京正式成立的大会上,这家老牌跨国公司决定投资8亿人民币雇佣300名一流研究人员在中国搞研发,这也是西门子在全球设立的第5个研究院。他们未来的工作重心是什么呢?  按西门子中国研究院院长徐亚丁的话说,就是开发适用于中国新兴市场并在全
期刊
20年前,有钱不一定能买到一辆车;10年前,近20万才能买到一辆桑塔纳;现在,消费者可以看着厂商竞相降价而无动于衷,那将来呢?    “我想要的车,应该是有法国车的外形,美国车的空间,德国车的动力,日本车的油耗,韩国车的价格。”  这是不少消费者眼中理想的中级车。  在中级车市场上,最为头痛的不仅是云集着强大的竞争对手,而且有被不断推陈出新的车型改变的越来越“麻烦和计较”的消费者——他(她)们具有
期刊
没有整体高效的运营管理体系,低成本公司只可能在市场中昙花一现。    破坏性创新是面向低端客户的公司运用SMART法则抢夺市场份额的重要法宝。  自从克莱顿·M·克里斯滕森(Clayton M.Chnstensen)教授提出维持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概念后,以此作为二分法重新审视、建立或明晰企业发展战略,成为了世界各国企业的潮流。  颠覆性技术(disrupive technology)的本质在于以新
期刊
“他们收入不错,具有高品位的要求。他们需要干净的房间,舒适的床,需要非常低廉的价格能够享受到超值的服务。”    在中国,目前发展最快的酒店,既不是装饰华丽的高端星级酒店,也不是参差不齐点缀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廉价小旅馆,而是那些干净舒适却价格亲和的经济型酒店。  决定一家酒店财务表现的重要因素是入住率和运营成本。截止到2005年年底的数据显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平均入住率在70%,而经济型酒
期刊
消费品市场正在两极分化。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高级副总裁迈克尔·西尔弗斯坦继《奢华正在流行》一书备受好评之后,又于去年推出新书《顾客要买什么》,介绍其长期针对消费行为研究的最新发现消费经验日渐成为一种寻宝经验——消费者既精明又执着地搜寻各类商品中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  西尔弗斯坦“寻宝”的重要结论是:中端市场的消费者会全力以赴、审慎地寻找价格低、质量高且可靠的商品;但对于具有时尚感、设计感与个性
期刊
“国窖·1573”这个高端白酒品牌就这么做起来了,除了给中国高端白酒品牌阵营带来冲击之外,没有在市场上表现出一丝波澜与悬念。  在此之前,中国的高档白酒市场上,茅台、五粮液、水井坊的地位已成定局,其它有实力的白酒厂家奋力向高档品牌阵营发起冲锋,但只有国窖·1573走在了前面,并向在位者发出挑战。  根据泸州老窖的年报,2006年国窖·1573系列酒销售1448吨,较上年增长76.59%,这直接提升
期刊
“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喜好,但是简单、易操作是很大一部分人的需求。”  在彩屏手机盛行的时代,有谁会相信诺基亚1100这个家族的黑白屏手机全球销量能达1亿部,甚至诺基亚2100曾一度超越众多中高端彩屏手机型号,排在中国最畅销机型前列?而在手机融入摄像技术的时代,又有谁会预料到诺基亚2610这款不含摄像技术的彩屏手机会卖到各大销售终端断货的情形?  目前手机在中国市场的状况是:韩国泛泰亏损严重,正进
期刊
拓展四五级市场,深耕区域渠道几乎是所有PC厂商在2007年的重点。一线厂商对于四五级市场的投入陆续加大,导致这个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  2007年,惠普确定了在中国市场的“十字拓展计划”,即横向拓展、纵向深化以及平台策略的有效结合。对四五级市场,HP的想法是用低价机型和在一二级市场的占有率作为敲门砖,来提高HP品牌在四五级市场的认可度,再将打印机和其他中高端电脑产品相继投入这些城市获取利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