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统编本四上)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y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识记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4.感受精卫填海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猜图导入,初步讲述
  1.中国古代有很多神话故事,
  老师带来了几幅图,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话故事。谁愿意猜一猜?(出示“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图片)
  2.生猜图。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神话故事就是精卫填海。(板书课题)
  4.谁能讲一讲你所知道的精卫填海的故事?
  5.生讲述,师相机板贴:游泳、
  溺水、化鸟、衔石、填海。并根据板贴梳理故事。
  6.这则神话故事记录在《山海
  经》中,今天我们就看一看《山海经》中记载的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猜图引出故事,再讲一讲自己所知道的故事,相机将故事的脉络贴在黑板上,不仅有助于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还能了解学生的语言
  品质,为后面的学习与提升做了
  铺垫。)
  二、初读文言,读准读通
  1.《山海经》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录的,先来跟老师读一读,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指名读,师正音,重点是“少”“溺”“堙”。
  3.指名领读。
  4.生齐读。
  (设计意图:教师的领读作用
  非常大,在领读的过程中,不仅教会学生读正确的字音,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文言文的语感。语感,并不是仅仅画停顿符号所能解决的,教师正确的范读是很有必要的。在此基础上,确保每一个学生都会读,且要发动学生领读,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
  三、理解大意,再次讲述
  1.课文读完了,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先找一找不理解的字词,再通过结合注释、同伴交流,看看最终不理解的有哪些。
  2.小组合作。
  3.交流反馈,重点解决“少女”“故”“堙”的含义。
  4.理解:刚才同学们讲的故事就是从这篇文言文变化而来的,同学们能不能把“游泳、溺水、化鸟、衔石、填海”这五个环节,贴到对应的句子下面呢?
  5.请学生到黑板前贴,交流
  点评。
  6.那你能不能根据这篇古文再来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生讲述,师点评。)
  (设计意图:文言文的学习还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交流不理解的地方,通过结合注释、同伴互助来解决其中的部分问题,在交流实践中让学习真正发生。同时,把“游泳、溺水、化鸟、衔石、填海”贴到相应的语句下面,能构建起文言文与学生已知情节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大意。再一次讲述是建立在理解文言大意基础上的,是比第一次讲述更有品质的。)
  四、研读神话,生动讲述
  《精卫填海》这则神话非常感人,要想讲好这个故事,我们不妨发挥合理的想象。
  1.请大家看第一句,一起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文言文呢?(生讲述)
  3.老师教你一招,后面加上类似“女娃特别可爱”这样的句子,会让故事更加生动。你来试试看。(生再次讲述)
  4.同学们看,我们在原文的基础上,发挥合理的想象,编进一些恰当情节,就会让故事更加生动。这样的方法叫“添枝加叶”法。
  5.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选择课文中你喜欢的一处,运用“添枝加叶”法讲一讲。稍后我们一起交流。
  预设: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
  为精卫。
  ①学生讲述,可以围绕“游”的动作、“溺”的语言来展开。
  ②练习:这个时候,精卫心想:
  。
  ③朗读。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①学生讲述,可以围绕“衔”“堙”来进行。
  ②书写“衔”。
  ③从西山衔来木石,来填东海,你想问精卫什么问题?
  ④如果你是精卫,你要怎样回答这些问题?
  ⑤说一说:这是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归类识记四组表示职业和工作地方的词语,引导学生认识5个生字,会写“工、厂”两个生字,并能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职业。了解汉字“先中间后两边”和“先外后内”的书写规则,养成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2.拓展积累6组熟字构成的新词。会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风》,激发学生朗读积累古诗的兴趣。  3.读通、读顺《春节童谣》,了解春节风俗,体会过年的快乐。参照课本中贺卡的书写格式,尝试写一句
目前,各个学段都将整本书阅读研究作为一个重点领域在不断探索。整本书内容涉猎广泛,其中,以绘本、小说、戏剧等多种文学样式表现的个人成长类故事受到许多读者尤其是小学生的青睐。为什么喜欢阅读这类故事?原来,个人成长类故事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通过曲折的故事,讲述主人公“破茧成蝶”成长的历程,反映积极向上的人文主题。处在成长发育期的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许多成长的烦恼,他们通过阅读,在潜意识中希望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书信的基本作用,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写一封信。  2.能运用反串和追问的方法发现习  作中常见的问题,通过添补语句把信写得更温暖,更具体。  3.学写信封,能运用书信与亲友交  流,感受传统书信之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信,因生活而写  一、一本书,知晓信的用途  1.出示古体汉字,了解书信。  (链接《“信”字演变》,了解中国信。)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
“今天轮到你发圈啦!”组长把本子递给了小万。小万欢天喜地地接过来,宝贝儿似的把本子收进书包里。  发圈?对!发朋友圈呀,我们三(3)班自创的发朋友圈活动,可受学生和家长欢迎啦,且让我慢慢道来。  “朋友圈”诞生记  微信朋友圈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全民的追捧。上至白发老者,下至时尚青年都热衷于发朋友圈,一日三餐、旅游风景、万千思绪……都可晒出来。由此我想到:班上的学生三年级了,习作已经起步,也许我们
阅读《作文七巧》,源于两点:一是已经读过王鼎钧先生的“作文四书”之《作文十九问》和《文学种子》;二是喜欢王先生的随性与平白。作家谈如何写作,相比大学教授谈写作少了些教条与理性,多了份恬淡与随性。  《作文七巧》一书将直叙、倒叙、抒情、描写、归纳、演绎、综合汇成“作文七巧”,谈作文技巧的书,很容易陷入技术主义,但此书却并不程式化。这七种写作技巧,便是七处独特的风景,它们构成幽静的林荫大道;而那些洒脱
贾老师一向主张“简简单单教语文”,一生追求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一直重视阅读课中的字词教学。其关于字词教学的很多理念和做法对一线教师正确认识字词教学有很大帮助,对扭转当前轻视字词教学的课堂现状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借贾老师的经典课例《爸爸的老师》一课中的字词教学,来一起重温、学习。  师:课文里的几个字词会念吗?(出示,生读。)  数学家 学问 任溶溶 猜中 新鲜 鞠躬  师:字会念了,意思明白吗?
前不久,到我区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参加校本教研,和一位中学语文老师一起听小学语文课——教师为四年级的学生导读《长袜子皮皮》。学生在教师下发的片段材料中认识到皮皮的可爱、力气大、行为古怪、想法奇特、富有正义感……感受到作者语言的幽默、夸张,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提出了“她为什么叫皮皮?她的袜子到底有多长?她为什么一个人住?爸爸妈妈去哪儿了?”等一系列问题,教师告诉他们:若你真的想知道得更多,就去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读准多音字“啦”,理解“船舱、船篷、蓑衣、摇橹”等词语。  2.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翠鸟外形的美丽及捕鱼动作的敏捷,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利用作者观察翠鸟的方法来观察身  边的事物,并记录观察所得。  教学过程:  一、导读揭题,激发观察兴趣  1.“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个单元,我们将跟随两位作家去领略自然的
字、词、句、段、篇是阅读教学认知体系中永恒不变的主旋律。统编本教材中字词的编排关注生活、识用相连;注重能力,多元发展;传承文化,丰厚底蕴。基于此,我们在字词教学上做了一些新的思考与探索。  一、遵循学生的年段特点——词语教学追求“序”  词语教学的“序”指词语教学目标的层次性、递进性。细读课标中每一学段词语教学目标,发现各有侧重:低年级重点在“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中年级要求
教材解读  “学贵知疑”,本单元导语中语文学习要素是:(1)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  题。(2)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课后习题设计和课前阅读导语中,学习任务是围绕学习要素,从仿照问题清单进行小组交流到自我发现问题,罗列问题清单并试着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思维发散训练,为单元习作做好了教学策略上的铺垫。  通过四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基本能够在阅读中尝试多角度思考,提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