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地选择和原辅材料准备
1.场地选择。实践证明,山区只要是森林覆盖面积达40%以上、夏季水温较低、水质干净、昼夜温差大、水稻田多的地方均可种植反季节香菇。但海拔高的地方昼夜温差、湿差大,香菇质量相对要好。
2.原材料。木屑78%、麦麸20%、石膏粉1%、白糖0.8%、添加剂0.2%。按亩栽10000袋计算,需木屑折鲜木12500千克﹙估价2500元﹚、麦麸1750千克﹙估价2450元﹚、石膏粉100千克﹙估价50元﹚、白糖40千克﹙估价120元﹚,计5120元。木屑由杂木主干或枝条经粉碎加工而成。主要树种是栎树、槐树、枫树、板栗等不含香料的阔叶杂木,香菇对麦麸质量的要求较高,含滑石粉或次粉太多的麦麸不能使用,太细的麦麸易掺假,影响香菇产量。
3.辅料。菌种、菌袋、扎带、地膜、消毒膜、消毒盒、新洁尔灭、酒精、大田杀菌剂等。每亩反季节香菇需种子费1100元、胶带20元、消毒膜120元、添加剂300元、消毒盒100元、棉花20元、袋子1400元、酒精(70%)50元、扎带60元、新洁尔灭15元,小计为3185元。
4.设备。22马力柴油机、22~24厘米三槽飞轮、木柴粉碎机、15装袋机、1.1~1.5千瓦电动机、100~150瓦鼓风机、常压灭菌灶、2.8×2.8×1.8米木甑、2450B皮带、40×50×30厘米胶框、铁铲、水管等。为了节省成本,主要设备可以多个农户联合购买,共享共用。
5.荫棚搭设。规格为:棚高2.5米、桩高3.2米、埋地50厘米、厢面宽3.6~3.8米、棚长20~30米、厢与厢之间沟宽30厘米,四周开围沟,沟深30厘米以上。覆盖物为杉树叶或蕨叶,不能用稻草,密度为九阴一阳。四周可用稻草或遮阳网,围三面或四面。基本要求是遮阳但又要通风良好。大棚骨架采用竹木,每亩大棚膜还需花费1100元,铁丝200元。
二、菌棒制备
1.下料。粗细杂木及枝条均需粉碎加工,加工过程中要注意四点:一是杂木粗大的主干部分要使用锯木机锯开,不用斧头手劈,这样可减少锋利而细长的木屑。二是细小枝条尽量少用。三是粉碎机刀片要锋利,刀口以2毫米大小为适宜,木屑要均匀。四是应保持木屑的纯净,不能杂有其它杂物。做好以上四点,可以避免木屑的质量问题而把菌袋扎破,可减少培菌过程中的杂菌感染率。
2.制袋。拌料要匀,湿度恰当;菌袋的质量要合格,太薄或易破损的菌袋不能使用;装袋的松紧度要适当,太松对以后的接种成活率有明显影响;袋口要扎好,松紧适度,不能太紧。
3.蒸煮。蒸煮的设备要配好套,常压灶的规格与要灭菌的菇棒数量相匹配;蒸笼保温材料要符合高温灭菌的要求,密封性要好;燃料要充足,以九成干的松木做为蒸煮燃料为最好;灭菌时间要充足,灭菌菇棒的数量不同,灭菌的时间也不一样,且要求灭菌的连续性要好。
4.出笼。要求:选择晚上或雨后出笼,可减少灰尘的污染。下雨也不宜出笼,雨水会污染菇棒表面。搬运的工具要适合出笼的要求。存放菇棒的场地要宽松,室内或菇棚均可,但要用地膜垫好。
三、菇棒接种
1.环境消毒。新菇棚可以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但室内培养要对房子内壁喷洒新洁尔灭消毒,用老菇棚做培养室时棚内壁要使用新洁尔灭消毒2~3次,地面在进行清污、整理以后要撒一层生石灰,然后再用新地膜铺垫。
2.接种前消毒。对种子外包装及接种用的一切工具进行消毒,方法是使用消毒液对种子外包装、工具进行清洗。烟雾熏蒸,用消毒罩膜将菇棒、种子、工具等全部罩好、密封,点燃消毒后密封,保持时间为2.5~3.5小时。
3.接种。在反季节香菇开放式接种的操作中,需要多个操作人员。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干净卫生、洗头发、换干净衣服、剪指甲。接种前应在操作场地的入口处撒一层较厚的生石灰,在揭开消毒罩膜半小时后可以进行接种操作。接种前每个操作人员应戴口罩,两次消毒洗手。接种动作要做到快而准确,一次性做完,中途不可以停顿。
四、菇棒接种后管理
1.翻堆。在气温15~20℃的条件下,菇棒接种后约8~10天要及时翻堆,由于接种口的菌丝已经长到直径约5厘米大小,翻堆后可以增加接种口菌丝的摄氧量,又可以避免因种子口感染杂菌、杂菌快速生长而形成的高温。翻堆后,菇棒的码堆数由当时的气温情况确定,气温较高时密度要小些,气温较低时密度要大一些。
2.疏散。当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一般在清明节以后﹚,菇棒一定要适当疏散。即使是清明节之前,当菇棒两个接种口的菌丝相连接后,菌丝在生长过程中自身也会发热,特别是菇棒刺孔进氧后,菌丝生长旺盛,发热更加明显。疏散的一般标准是“井”字型架空,三个一层,码16或19个菇棒一墩,一个菇棚以码4排为适宜。这样一般都不会因温度过高而烧包。
3.刺孔。操作方法是用较粗的针在生长旺盛的菌圈内刺孔,深度约1.5厘米,孔位离菌圈边缘约2厘米,它的作用是增加菌丝的摄氧量。刺孔后的菌丝生长越来越旺盛,自身发热明显,此时要注意散热,防止烧包。反季节香菇的菇棒一般刺孔2~3次。
4.转色。当菇棒菌丝长满整个菌袋并达到一定的菌龄后,菇棒表面会分化出一层瘤状物即香菇原基,呈“猪肝色”,转色越好越有利于出菇。但转色也不可太老,如果太老、菇皮太厚,也不利于菇蕾生长。一般在转色70%~80%时,就可以下田埋棒。在菇棒转色的过程中,如果气温太高,表面会产生一种黄水,要及时用针刺破放掉,如果浸进菇棒内部会引起日后感染。
五、菇棒地埋覆土
覆土只是用泥土覆盖菇棒面积的三分之二,朝上的三分之一部分是未覆土的,也就是出菇面。地埋覆土的方法,将转色好的菇棒脱袋,在1%的石灰水中浸洗1~2分钟,在菇床上涂好烂泥,将菇棒一个接一个地紧靠。以10×40厘米菇棒为例,每平方米可放25个,一般每亩地有效面积为400平方米,即每亩地可种1万棒。菇棒埋地后,气温在20℃以下时,可封棚2~3天,以利于脱袋后的菇棒继续转色结皮。如果气温在20℃以上,则不宜封棚,应每天早晚喷细雾水各一次,这样有利于菇棒的结皮转色。
六、出菇管理
1.适时制作菇棒,是做好反季节香菇出菇管理的前提。反季节香菇的栽培周期较长,以“931”品种为例,它的培菌时间需110~120天,出菇时间亦需120天左右,也就说,反季节香菇的生产周期约需10个月。但是,如果菇棒制作太迟,特别是4月10日以后,不但菇棒制作的成功率低,而香菇的质量与产量均难以保证,菇棒难以管理。特别是人工刺激所出的香菇质量差、含水高,且易烂棒,产量会受到明显影响,适当提早生产菇棒,是搞好香菇质量并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2.现蕾后的水分管理。菇棒菌丝成熟后,遇10℃以上的温差刺激,在80%左右的湿度条件下,香菇菌丝即会分化出菇蕾。细小的菇蕾需要喷洒少量的细雾水。而当菇蕾长至1厘米大小时应停水及时采收,喷水次数太多极易形成水菇。
3.菇棚的通风透光。覆盖菇床的大棚膜大部分的时间应拉起50厘米高,以利通风。外棚四周的遮阳物要稀薄,让空气流通。棚顶的覆盖物不宜太厚,能透下10%的阳光为最好,每茬香菇采收后要恢复需20~25天左右的时间。
422900湖南省新邵县大新乡食用菌协会 唐芝伟
湖南省新邵县农业局 隆旺夫
1.场地选择。实践证明,山区只要是森林覆盖面积达40%以上、夏季水温较低、水质干净、昼夜温差大、水稻田多的地方均可种植反季节香菇。但海拔高的地方昼夜温差、湿差大,香菇质量相对要好。
2.原材料。木屑78%、麦麸20%、石膏粉1%、白糖0.8%、添加剂0.2%。按亩栽10000袋计算,需木屑折鲜木12500千克﹙估价2500元﹚、麦麸1750千克﹙估价2450元﹚、石膏粉100千克﹙估价50元﹚、白糖40千克﹙估价120元﹚,计5120元。木屑由杂木主干或枝条经粉碎加工而成。主要树种是栎树、槐树、枫树、板栗等不含香料的阔叶杂木,香菇对麦麸质量的要求较高,含滑石粉或次粉太多的麦麸不能使用,太细的麦麸易掺假,影响香菇产量。
3.辅料。菌种、菌袋、扎带、地膜、消毒膜、消毒盒、新洁尔灭、酒精、大田杀菌剂等。每亩反季节香菇需种子费1100元、胶带20元、消毒膜120元、添加剂300元、消毒盒100元、棉花20元、袋子1400元、酒精(70%)50元、扎带60元、新洁尔灭15元,小计为3185元。
4.设备。22马力柴油机、22~24厘米三槽飞轮、木柴粉碎机、15装袋机、1.1~1.5千瓦电动机、100~150瓦鼓风机、常压灭菌灶、2.8×2.8×1.8米木甑、2450B皮带、40×50×30厘米胶框、铁铲、水管等。为了节省成本,主要设备可以多个农户联合购买,共享共用。
5.荫棚搭设。规格为:棚高2.5米、桩高3.2米、埋地50厘米、厢面宽3.6~3.8米、棚长20~30米、厢与厢之间沟宽30厘米,四周开围沟,沟深30厘米以上。覆盖物为杉树叶或蕨叶,不能用稻草,密度为九阴一阳。四周可用稻草或遮阳网,围三面或四面。基本要求是遮阳但又要通风良好。大棚骨架采用竹木,每亩大棚膜还需花费1100元,铁丝200元。
二、菌棒制备
1.下料。粗细杂木及枝条均需粉碎加工,加工过程中要注意四点:一是杂木粗大的主干部分要使用锯木机锯开,不用斧头手劈,这样可减少锋利而细长的木屑。二是细小枝条尽量少用。三是粉碎机刀片要锋利,刀口以2毫米大小为适宜,木屑要均匀。四是应保持木屑的纯净,不能杂有其它杂物。做好以上四点,可以避免木屑的质量问题而把菌袋扎破,可减少培菌过程中的杂菌感染率。
2.制袋。拌料要匀,湿度恰当;菌袋的质量要合格,太薄或易破损的菌袋不能使用;装袋的松紧度要适当,太松对以后的接种成活率有明显影响;袋口要扎好,松紧适度,不能太紧。
3.蒸煮。蒸煮的设备要配好套,常压灶的规格与要灭菌的菇棒数量相匹配;蒸笼保温材料要符合高温灭菌的要求,密封性要好;燃料要充足,以九成干的松木做为蒸煮燃料为最好;灭菌时间要充足,灭菌菇棒的数量不同,灭菌的时间也不一样,且要求灭菌的连续性要好。
4.出笼。要求:选择晚上或雨后出笼,可减少灰尘的污染。下雨也不宜出笼,雨水会污染菇棒表面。搬运的工具要适合出笼的要求。存放菇棒的场地要宽松,室内或菇棚均可,但要用地膜垫好。
三、菇棒接种
1.环境消毒。新菇棚可以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但室内培养要对房子内壁喷洒新洁尔灭消毒,用老菇棚做培养室时棚内壁要使用新洁尔灭消毒2~3次,地面在进行清污、整理以后要撒一层生石灰,然后再用新地膜铺垫。
2.接种前消毒。对种子外包装及接种用的一切工具进行消毒,方法是使用消毒液对种子外包装、工具进行清洗。烟雾熏蒸,用消毒罩膜将菇棒、种子、工具等全部罩好、密封,点燃消毒后密封,保持时间为2.5~3.5小时。
3.接种。在反季节香菇开放式接种的操作中,需要多个操作人员。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干净卫生、洗头发、换干净衣服、剪指甲。接种前应在操作场地的入口处撒一层较厚的生石灰,在揭开消毒罩膜半小时后可以进行接种操作。接种前每个操作人员应戴口罩,两次消毒洗手。接种动作要做到快而准确,一次性做完,中途不可以停顿。
四、菇棒接种后管理
1.翻堆。在气温15~20℃的条件下,菇棒接种后约8~10天要及时翻堆,由于接种口的菌丝已经长到直径约5厘米大小,翻堆后可以增加接种口菌丝的摄氧量,又可以避免因种子口感染杂菌、杂菌快速生长而形成的高温。翻堆后,菇棒的码堆数由当时的气温情况确定,气温较高时密度要小些,气温较低时密度要大一些。
2.疏散。当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一般在清明节以后﹚,菇棒一定要适当疏散。即使是清明节之前,当菇棒两个接种口的菌丝相连接后,菌丝在生长过程中自身也会发热,特别是菇棒刺孔进氧后,菌丝生长旺盛,发热更加明显。疏散的一般标准是“井”字型架空,三个一层,码16或19个菇棒一墩,一个菇棚以码4排为适宜。这样一般都不会因温度过高而烧包。
3.刺孔。操作方法是用较粗的针在生长旺盛的菌圈内刺孔,深度约1.5厘米,孔位离菌圈边缘约2厘米,它的作用是增加菌丝的摄氧量。刺孔后的菌丝生长越来越旺盛,自身发热明显,此时要注意散热,防止烧包。反季节香菇的菇棒一般刺孔2~3次。
4.转色。当菇棒菌丝长满整个菌袋并达到一定的菌龄后,菇棒表面会分化出一层瘤状物即香菇原基,呈“猪肝色”,转色越好越有利于出菇。但转色也不可太老,如果太老、菇皮太厚,也不利于菇蕾生长。一般在转色70%~80%时,就可以下田埋棒。在菇棒转色的过程中,如果气温太高,表面会产生一种黄水,要及时用针刺破放掉,如果浸进菇棒内部会引起日后感染。
五、菇棒地埋覆土
覆土只是用泥土覆盖菇棒面积的三分之二,朝上的三分之一部分是未覆土的,也就是出菇面。地埋覆土的方法,将转色好的菇棒脱袋,在1%的石灰水中浸洗1~2分钟,在菇床上涂好烂泥,将菇棒一个接一个地紧靠。以10×40厘米菇棒为例,每平方米可放25个,一般每亩地有效面积为400平方米,即每亩地可种1万棒。菇棒埋地后,气温在20℃以下时,可封棚2~3天,以利于脱袋后的菇棒继续转色结皮。如果气温在20℃以上,则不宜封棚,应每天早晚喷细雾水各一次,这样有利于菇棒的结皮转色。
六、出菇管理
1.适时制作菇棒,是做好反季节香菇出菇管理的前提。反季节香菇的栽培周期较长,以“931”品种为例,它的培菌时间需110~120天,出菇时间亦需120天左右,也就说,反季节香菇的生产周期约需10个月。但是,如果菇棒制作太迟,特别是4月10日以后,不但菇棒制作的成功率低,而香菇的质量与产量均难以保证,菇棒难以管理。特别是人工刺激所出的香菇质量差、含水高,且易烂棒,产量会受到明显影响,适当提早生产菇棒,是搞好香菇质量并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2.现蕾后的水分管理。菇棒菌丝成熟后,遇10℃以上的温差刺激,在80%左右的湿度条件下,香菇菌丝即会分化出菇蕾。细小的菇蕾需要喷洒少量的细雾水。而当菇蕾长至1厘米大小时应停水及时采收,喷水次数太多极易形成水菇。
3.菇棚的通风透光。覆盖菇床的大棚膜大部分的时间应拉起50厘米高,以利通风。外棚四周的遮阳物要稀薄,让空气流通。棚顶的覆盖物不宜太厚,能透下10%的阳光为最好,每茬香菇采收后要恢复需20~25天左右的时间。
422900湖南省新邵县大新乡食用菌协会 唐芝伟
湖南省新邵县农业局 隆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