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罗生门》的素材考察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anli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多数人认为电影《罗生门》[1]的素材来自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丛林中》,通过对电影《罗生门》成立经过的考察,发现电影《罗生门》的素材还包括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罗生门》以及电影加工阶段的桥本忍剧本和黑泽明剧本,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丛林中》更是以《今昔物语集》中的三个短篇和安布罗斯·葛温奈特·比尔斯的《月光之路》为素材的。
  关键词:罗生门;素材;丛林中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02
  一、电影化的经过[2]
  最初的桥本忍的剧本叫做《雌雄》。以《丛林中》的三个插曲为脚本改编的,但是,黑泽明看到这个剧本之后认为内容太短了,建议桥本忍再加工一下使内容变长一些,桥本试着将《罗生门》与《竹林中》合并,在《丛林中》加入《罗生门》的情节,但是,改编的不是很顺利,最后,黑泽明在《罗生门》中加入《丛林中》的情节,以这样的形式拍摄成电影,并在最后的部分加入了以前根本没有的“樵夫的目击证言”和“婴儿的插曲”,成为一部具有独特意义的作品。
  二、介川龙之介的《丛林中》
  根据日语词典广辞苑中的解释,“丛林中”一词来自芥川龙之介的同名小说,意思是指当事人的讲话内容互相矛盾,真假难辨。这部作品以内容短小精悍、故事离奇而广为人知,在日本对这部小说研究的人也很多,本文以电影《罗生门》为考查对象,仅就《丛林中》的必要部分做简短的概括。
  小说是以在检非违使前,围绕平安末期的乱世中的一起杀人案件,以7个人的证言集为主要形式的。
  樵夫的证言:在去山科附近的山上伐木时,发现了胸口被刺伤的武士的尸体。太刀和马都没有看到。
  僧人的证言:死者是昨天在去山科的途中碰到的,牵着马、携带者太刀和弓箭。太可怜了。
  方免的证言:我抓住的这个人就是非常有名的强盗多襄丸。抓他的时候,他在石桥上呻吟,旁边有太刀、弓箭和马肯定是杀人凶手。多襄丸非常好色。
  老妇人的证言:死者是我女儿真砂的丈夫武弘,今天去往若狭,非常担心女儿。
  多襄丸的口供:杀了那个男人的人是我。不知道女的去哪里了。我被马背上女的美貌所吸引,设计将她的丈夫带入丛林中并且绑在树上,强奸了女人。之后,想让女人做我的妻子,给丈夫松开绳子,进行战斗。那个男人相当厉害,与我交战了23回合之后才被打倒。但是,那个时候,女人已经不见了。
  到清水寺的女人的忏悔:被强奸之后,我跑向了被绑的丈夫的跟前,看到了丈夫蔑视的、冰冷的眼神,这时候我想两个人都死掉,丈夫也说“杀了我”的话,于是,我用短刀刺向了丈夫的胸口。但是我想尽办法都没有死掉。
  借女巫之口死灵的口述:妻子被强奸之后,强盗恳请妻子做他的妻子,妻子说:“如果那样的话,请杀了我丈夫”听到妻子的话后强盗很震惊,将妻子踹倒在地。妻子逃跑了,强盗走出丛林之后,我用小刀自杀了,有人拔走了那个刀子。
  在这里,樵夫、僧人、方免、老妇人的证言,是为后面的三个证言做的设定,“丛林中”的核心内容就是多襄丸、真砂、武弘之间互相矛盾的证言。至少两人或者全部都在撒谎。一般法庭上,证言内容互相矛盾是为了逃避罪责为自己辩护,但是,这里并不是这样的,多襄丸说武士是他杀的,妻子说丈夫是她杀的,丈夫借助灵媒说自己是自杀的,关于“事件真相”的研究吉田精一[3]认为:“这部作品的主题,……人生的真相、或事件的微妙仅从一部分内容来看很难搞清楚,根据各种感情和心理,事件的真相会呈现多种姿态,所谓的,怀疑的人生观……”。福田恒存[4]认为:“我认为《丛林中》的主题是……事实或者真相,第三者很难解释清楚。”学界认为福田的观点具有代表性,小说的主题是“事物的真相第三者不明白”。另一方面,宫岛新三郎[5]《丛林中》从“女性的贞操”角度出发,被强盗强奸之后的妻子的“心理动摇”是这部作品关注的中心点,仔细观察“贞操观念与色欲之情的错综混杂”是这个小说的写作动机。另外,中村光夫[6]从性的方面进行论述,认为这个作品最重要的主题是被强制性交的女性,被对方男性激发出情欲。无论怎样,以上所出现的观点都对理解电影《罗生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电影的素材
  众所周知小说《丛林中》在内容上的素材是引用《今昔物语集》卷二十九“本朝付恶行”的(妻を具して丹波の国に行く男、大江山にして縛らるる語[7])的内容。
  “和妻子一同去丹波国的男人,在大江山附近,想与途中碰见的男人用弓箭交换刀时被绑在树上,他的妻子被强盗在他的面前强奸了。男人没有夺走女人的衣服也没有杀死丈夫。骑着马逃跑了,夫妻两人继续完成他们的旅途。”强盗走后妻子没有说“我不能继续活下去”的话,而是责怪发呆的丈夫“太没用了”。
  方免讲的“鸟部山的盗贼”、女人忏悔的“清水寺”等内容也引用自《今昔物语》同一卷的(鳥部山にづる女盗人に値ふ語)的内容。黑泽明作为框架的《罗生门》也是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同样是以《今昔物语》的“本朝付恶行”的一篇(羅城門の上層に登りて死人を見たる盗人の語)为基础进行改编的。《今昔物语》的大概内容是“来自摄津地方的男人以偷盗为目的到京城来,他登上了罗城门,在昏暗的灯光下看见一个老妇人在拔一个年轻女尸体身上的头发。男人责问时,老妇人回答说拔头发要做假发,男人拔掉了老妇人的衣服抢走了手中的头发离去了。罗城门的二层楼上面抛弃的没有埋葬的尸体像山一样多。”生动的描写了平安末期凄惨的时代景象和人心的颓废。芥川龙之介在小说中说明了时代背景,描写了一位刚刚被解雇的下人,除了偷盗再没有其他的办法,他登上二楼,看见了拔头发的老妇人,突然下人感到“非常的反感”,跑过去责问老妇人,老妇人回答说,这个女人生前把蛇当成鱼干买给别人,不这样的话会饿死。听了老妇人的话下人反而有了干坏事的勇气,他抢走老妇人的衣服离开了。雨中的罗生门更显得荒芜,听了故事的下人情绪突变,不做坏事就要饿死,夺取衣服离去等行为被吸收进了黑泽明的电影中。   以上是电影内容上的素材,在风格上的素材来自《月光之路》The Moonlit Road[8]。这个作品是由围绕一起杀人案件的三个人的证言组合而成,作品中证词陈述的结构与《丛林中》很相似。
  儿子的证言:正在L大学上学的儿子突然被叫回家,知道了母亲死亡的消息。怀疑母亲私通的父亲,有一天晚上,提前一天结束出差回到家中,当他绕到院子的时候,看见有一个人悄悄地溜出家门。父亲正要走向母亲黑暗的卧室的时候,被什么重东西绊倒了,是母亲被绞杀的尸体,不知道侵入者到底是谁。过了数月的有一天晚上,父子二人正要回家,月光照耀这回家的路,在走到门口的时候,突然父亲害怕的站住了。喊道“那是什么,快看、快看”,但是儿子什么也没有看见,从此以后,儿子再没有看到过父亲,父亲失踪了。
  丈夫(长时间丧失记忆,改名换姓流浪的父亲临终的告白):一天晚上,自己绕到院子里,看见一个男人从家中走出去。心中燃起了杀意,追赶过去,但是身影消失了。即使现在,我有时候也会怀疑那个不是人。因为嫉妒和愤怒,我失去了理智,盯着妻子的卧室的房门我跑上了二楼,在床边没有看见妻子的影子,我想她可能在楼下,正要返回楼下的时候,看见妻子在房间的一个黑暗的角落里。趁她不注意冷不防勒紧妻子的脖子,杀死了妻子。记忆的片段中只留下了这个事情,反反复复分不断出现在脑海中。但是,现在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还有一个梦,我站在月光之下的树荫里。一个白色的东西发着光,是被杀害的妻子。用认真的眼神看着我,那不是责难的目光,不是憎恨的目光,也不是恐吓的目光,是确认是我的盯着我看的目光。我感到恐惧的发抖逃跑了。到现在我仍然感到害怕,我一直在赎罪的痛苦中受折磨。
  被杀妻子(借灵媒之口)的证词:那天晚上我突然感觉到莫名的危险正在迫近,我醒过来,丈夫那天晚上不在家,我躺着床上恐惧的发抖,听见了咚咚的声音,那是不自信的,犹豫的脚步声。我感觉到恶灵正在向我靠近,恐惧到了极限,我没有在恐惧中死亡。靠近我的人改变方向又返回来了,我颤抖的想打开房门寻求帮助的时候,那个人又向我靠近过来,脚步声大的好像要震倒房子一样。我蹲在房间的墙角祈祷,想呼唤我的爱人、丈夫的名字。我听见房间的门被打开了,我失去了意识,清醒的时候发现我喉咙被紧紧勒住,我被勒死了,舌头在牙齿的中间好像要飞出来一样,这样我来到了亡魂的世界。……无论如何我想把我深深的爱情和无限的遗憾告诉给我的丈夫和儿子。有一天晚上,我没有目的的悲伤地在白色的光和寂静中徘徊,突然遇见了他们两个人。丈夫惊讶的发出喊叫声,儿子想安慰丈夫,我欣喜若狂的向他们靠近,但是丈夫恐惧的脸变得非常的惨白,逃向了森林中。
  比尔斯的这个作品出版于1893年,芥川龙之介的《丛林中》发表于1922年。对比尔斯的介绍也是这时候才开始的,芥川龙之介是最初将比尔斯介绍到日本的人,他在1921年发行的随笔《点心》中是这样说的“比尔斯是个有个性的作家,在短篇小说方面像他这样具有敏锐技巧的作家很少。……他喜欢描写的是……无造作的超自然的世界。他的著作全集共有十二卷,只想阅读短篇小说的人阅读In the Midst of Life 和Can Such Things Be?两卷的人非常多。日语译本还没有发现一本”。可以推测小说《丛林中》最后借用灵媒之口的死者的证言,应该是来自比尔斯这个作品的构思。
  小结:通过电影化过程的考察和对芥川龙之介《丛林中》的内容的分析,发现电影罗生门的素材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罗生门》和《丛林中》以外,还包括安布罗斯·葛温奈特·比尔斯的《月光之路》。《月光之路》为芥川的《丛林中》的构思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注释:
  [1] 1950年、大映电影。剧本:桥本忍、黑泽明。摄影:宫川一夫
  [2]《日本电影剧本家列传—桥本忍篇》 日本电影专门频道,2006年11月放映
  [3]《芥川龙之介与今昔物语——以《丛林中》为中心》 《现代文学与古典》至文堂、1977年120页
  [4]《日本文学研究资料 芥川龙之介Ⅱ》有精堂、1977年、56页
  [5]《芥川龙之介与今昔物语——以《丛林中》为中心》 《现代文学与古典》至文堂、1977年120页
  [6]《日本文学研究资料 芥川龙之介Ⅱ》有精堂、1977年、49页
  [7]《今昔物语集五》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37 岩波书店、1996年343—344页
  [8]アンブローズ·ビアス著,大津荣一郎 译《ビアス短編集》岩波书店、2000年,6-26页。
  参考文献:
  [1]《芥川龙之介与今昔物语——以《丛林中》为中心》 《现代文学与古典》至文堂、1977年
  [2]《日本文学研究资料 芥川龙之介Ⅱ》有精堂、1977年
  [3]《今昔物语集五》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37、 岩波书店
其他文献
摘 要:柳作为古今文人喜好吟咏的意象,千百年来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句。李商隐是唐代咏物诗大家,他的咏物诗大多托物寄慨,表现其自身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其中,柳作为李商隐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在其咏物诗中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他对柳这一意象内涵的继承和开拓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利用柳抒发宦途失意的失落与无奈之情,这对后世,尤其是两宋词坛关于柳意象内涵的进一步书写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
流程再造是90年代兴起的一项重要的管理变革,企业通过流程再造变革组织结构、生产管理及科研开发,从而在生产成本、制造质量、反应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绩效。本文以JS摩托车零部
摘 要:在现存的龚自珍诗作中,有很多诗篇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同时,诗人以独特的视角附着笔墨,或心系民生艰辛,或主张对外御侮,或渴盼济世之才,或呼唤社会改革,赋予了诗歌崭新的进步思想。  关键词:龚自珍;诗歌创作;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01  在现存的龚自珍诗作中,有很多诗篇洋溢
摘 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有着独特的韵味与丰富的内涵。在我国优秀的文学作品中都有悲怨美表现形式,其中包括诗、词、歌、赋、散文、戏剧、小说等。悲怨在中国古代社会有着独特的审美意识,它结合了中国古代的伦理哲学、政治文化、审美情趣等,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意识形态上的主要旋律。悲怨源于人类共有的悲剧意识,与悲剧的形式化不一样,它旨在美学范畴中寻找一个意识形态美的定位。  关键词:古代文学;悲怨美;悲怨文化  
素质教育改革理念更为强调的是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为此,相关的初中体育教师也必须强化学生的体育训练.在教学过程中钻研新型的体育教学方法,面向学生全体完成学生的素养
摘 要:学术研究的生态范式,是从生态哲学的视角探索学术规律和学术规范。而生态范式中三大范式,即依生、竞生、共生,虽产生于不同时期,但都可以运用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中,并为之开辟一条新的研究道路。而对于先秦哲学以及山水田园诗歌中所体现的依生范式和共生范式的研究,对开拓以生态范式的学术方法去研究学科诗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范式;先秦哲学;山水田园诗歌  作者简介:李亚玲(1990-),女,山西
词是字有定声、定调,字有定数的文体.有人说词的格律束缚了词的情与美.实际上一首好的词作必然是律与情相互和谐.本文以《浣溪沙》为例,试图探索词的以律传情的特性.
企业预期绩效的实现是一个受很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的过程。为了使企业预期绩效能够顺利达成,仅仅对实现绩效的“人”进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对绩效实现的系统环境进行分析
摘 要:【隔尾】是南吕宫最常用的曲牌之一,它不仅具有一般曲牌的性质,还具有剧中尾声的特点;元杂剧的故事情节往往以此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它是天然的分割线,在故事情节和人物感情的变化上起着重要作用,笔者试说明之。  关键词:【隔尾】;剧中尾声;分割线;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于丽佳(1990-),女,汉族,河北邢台人,河北大学文学院2014级古代文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檄文在《文心雕龙》中有具体的描述,根据其内容特点,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左传》可觅檄文之踪迹。具体结合而看,认为檄文的作用是为了师出有名,震慑敌方。 Wen in the “Li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