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虽晚不觉老

来源 :中国科技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138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是每一位导师的心愿,让年青一代成长起来,祖国的科学发展才有希望。
  
  今天,水稻育种研究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解决了中国乃至世界粮食的大难题,这些辉煌耀眼的成就,是我国无数默默耕耘的科研人员几十年甚至一生的心血堆砌而成的。吉林省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耿文良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员。
  耿文良1961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农学系之后,便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在职期间,他先后参加了国家“六五”、“七五”、“八五”水稻育种攻关项目,“九五”期间主持国家科委水稻新品种“超产一号”推广项目,期间的科研成果有“长白8号”、“长白9号”、“吉梗61号”、“吉梗62号”、“吉梗63号”、“藤系138号”、“超产一号”、“农大3号”、“农大7号”。这些成果说起来、看起来都很简单,但只有承担这些研究的耿文良了解这背后的艰难。
  1997年9月,耿文良退休了,但是他无法放弃热爱的水稻育种研究,几经思考,他萌生了自己成立农业研究所,亲自主持研究的想法。就这样,在大多数人的反对声中,在没有经验、没有资金、没有场地的举步维艰的困境中,他通过借款和贷款毅然开始了创业之路。
  刚开始,研究所可以说是捉襟见肘,在两间廉价租来的破旧平房里,在一位农民朋友无偿提供的几亩水田中,创业的艰辛自不必说了。年近七旬的耿文良,仍然坚持在科研第一线,育成水稻优良新品种“松辽2号”、“松辽5号”、“松辽6号”、“松辽7号”等,分别通过国家和省鉴定,应用生产后效果显著,收到了很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如今,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已经成为基础设备完备,科研设备先进、仓储设备完善、科研力量雄厚,集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的民营科技企业。
  耿文良研究员时刻关心着农民朋友的利益,他采取了很多措施让农民朋友尽快了解和掌握他培育的新品种。在深夜,在病中,只要农民有事找他,他都毫不推辞。六七十岁的人说不累那是瞎话,但他不介意苦累,也不介意麻烦,只要想到能为农民做实事,能解决农民朋友的困难,他就觉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人生路上多荆棘,不需扬鞭自奋蹄”是耿文良的创业诗中的一句,也是他水稻人生的真实写照,他从来没想过在晚年享享清福,只愿发挥余热,为国家和农民朋友尽心尽力,培养出更多理想的水稻品种。
其他文献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如何使人类健康、长寿,这其中包含着大量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例如,一个细胞里有成千上万个生物分子,它们在协调一致的工作,有的负责吸收能量,有的负责排泄废物,有的负责细胞间的通讯联络。而对其复杂的工作机理,人类目前所知的相当有限。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蔡继业教授提出,要弄明白一个细胞里生物分子的工作机理,必须“看到”单个分子。因此,蔡继业
期刊
农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发展一直倍受关注,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众多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众多农业科研工作者当中,有一位长年工作在条件艰苦的新疆地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新疆的土地上不断播撒希望的科学家。他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局长、科协主席田笑明。    痴情科技 热爱农业    田笑明,1953年出生于新疆喀什市,他的父亲是个学识广博又酷
期刊
“文物俄迁谢,英灵有盛衰”,朝代更迭兴废,英雄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台,文物资源却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它寂静而安详,却是恒久历史的见证。古老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风雨飘摇,被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它的传承承载着太多的艰难。身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一名重要的工程技术人员,李宏松深知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责任和重要性。    俯身回首,漫漫征程十余载    作为一个文物保护方面的专家,196
期刊
古风悠长,茶韵飘香。云南是世界茶树发源中心,云南茶树从野生到栽培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    矢志不移为云茶     汪云刚是云岭大地上茶树资源的守护者,从19年前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至今,他一直在从事茶树资源抗病虫性鉴定和茶树病虫防治研究工作。  源清才能流洁,针对中国茶树病虫防治滞后,良种面积小的状况,他积极研究防治茶树病虫害,加重良种化比例,改造低质茶园,积极参与国家“八
期刊
孟繁森,北京国兴远大技术开发中心顾问,国家科技部原企事业管理办公室(司局级)副主任,曾先后在航天部计划司、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科委计划司、国家科技部企事业办公室(司局)等部门,长期从事科研及国家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多次参与863计划、攻关、基础研究、星火、火炬、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计划项目的评估、立项和相关计划项目的验收工作。参与了“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的
期刊
农业的发展关系着民生,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在粮食发展方面一直不遗余力,玉米作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它的研究工作引起了我国农学家的高度重视。李文阁作为河北裕丰玉米研究中心主任,在新玉米选育、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在神圣的工作岗位上,用一颗真诚的赤子之心,将自己的人生追求融入灵魂深处,用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为我国玉米事业发展竭尽所能。    树立信念
期刊
他是蔬菜领域里不断探索,扬鞭疾进的战士;他用诚实的付出收获智慧的果实;他赋予时间崭新含义,用勤奋浇灌蔬菜产业发展的奇葩。他立足农村,将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己任。他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为平谷区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他就是蔬菜领域推广研究员——陈海鹰。  陈海鹰,1960年生,中共党员,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北京蔬菜学会理事,现任平谷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自1983年毕业于北京农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先进的制造技术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在计算机集成制造和并行工程的基础上,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虚拟制造”。  “虚拟制造(VM)”是对真实产品制造的动态模拟,是一种在计算机上进行而不消耗物理资源的模拟制造软件技术。虚拟制造技术用电脑构成一个逼真的三维视觉、听觉、触觉或嗅觉的感官世界,让用户可以从自己的视点出发,利用自然的技能和某些设备对这一生成的虚拟世界客体进行浏览和交互
期刊
非线性规划是具有非线性约束条件并求非线性最优目标函数的数学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非线性规划是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工程、管理、经济、科研、军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为最优设计等工程技术领域提供有力的工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倪勤,是我国非线性规划研究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倪勤教授主要从事运筹学中非线性规划的研究,研究方向为非线性规划理论、方法、软件及应用。
期刊
虽然西部能源生产大省不多,但能源产业对西部省份经济发展贡献比东部重要。这并不是因为其行业竞争力更强,而是其他制造产业不发达所体现出来的结构性特征    作为服务于工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础性部门,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电力、热力与燃气企业在内的能源产业一直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活动也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本文利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深入分析我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