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IP协议体系

来源 :电信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ter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TCP/IP协议栈的固有特性难以承载未来网络的个性化需求,在网络协议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代泛在IP(ubiquitous IP,UIP)协议体系。泛在IP是面向泛在全场景服务的未来承载需求,基于IP协议扩展,统筹"渐进式"和"革命式"创新,关键内容包括以灵活IP为核心的设计理念、3个维度的协议架构和在网络层及传输层的协议创新。对比分析了IPv6+与UIP作为两代网络创新技术接力实现网络能力的提升,总结了UIP当前进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其他文献
乙炔是重要的化工和半导体工业的原料,电子级高纯乙炔C2 H2(体积分数≥99.99%)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中用于碳掩膜制备,如介电膜和光刻碳层掩膜,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可以形成稳定的碳层膜.为满足半导体工业对电子级高纯乙炔的需求,需要对工业乙炔进行纯化,通过吸附和吸收解吸实验进行乙炔的纯化,得到符合要求的电子级高纯乙炔.
执行相关仪器的国家检验标准对研制的MX606气体稀释仪进行校验,主要是对仪器性能的考核.对稀释仪的线性、重现性、匀均性及稳定性进行了一年的考查,结果表明,研制的MX606气体稀释仪完全符合测试指标.
硅基光电子技术拥有光的宽带、高速和抗干扰特性以及微电子技术在大规模集成、低能耗、低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最近十年,硅基光电子技术开始进入通信产业领域,在800 Gbit/s以上的高速短距应用场景中发挥优势,对传统磷化铟(InP)的通信光模块形成挑战。浅谈硅基光电子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和发展,同时简要介绍硅基光电子技术在应用中的一些挑战。解决器件性能、封装技术、自动化软件等方面的不足,才能实现硅基光电子技
互联网发展了50年,其设计理念从未改变,业务网完全采用OTT方式,IP网至今还是"尽力而为",制约了互联网的发展。要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互联网设计理念需要变革,可行的方向是由"以应用为中心"变为"以网络为中心"。网络5.0是第5代数据网,与第4代数据网(IP网)相比,保留IP网的全部优点,填补了IP网在网络性能和能力上的不足,性能和能力上有质的进步。具体讨论了网络5.0在可扩展性、内生可信安全
布鲁克红外气体分析仪采用谱形拟合算法对待测气体的谱形进行解析、提取和组合匹配,同时获得各组分的浓度与谱形信息.该方法区别于传统CLS、PLS仅使用特征峰积分作为浓度评判依据的方法,对特征区域的谱形进行拟合和解析,对所测光谱进行组合匹配,实现对复杂气体中目标气体与杂质的精准定性与定量分析.其特点是在朗伯比尔定律的基础上,对目标气体的特征区域内所有干扰气体同步进行峰型匹配,精准拟合每种组分的谱图及其对总谱贡献,并将所测谱图解析为目标气谱与各类杂质谱,利用红外光谱峰型唯一的特点,进而获得各类气体及其浓度信息.此
超期服役压力容器安全评估对超期服役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通常采用人工打分的方式进行评估,打分的准则由各实施单位制定,缺乏客观性和准确性.文中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超期服役压力容器的模糊评价模型,通过优化层次间的权重关系,提出了一种科学的安全评估方法,通过对某液氨球罐的评估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可推广到其他类特种设备的安全评估中.
针对现有网络能力提供形式单一、动态性差、效能低、运维僵化以及难以适应未来复杂场景下专业化、个性化业务需求的问题,提出了全维可定义网络能力。基于"以网络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开放网络各层能力,实现通信主体、网络功能、网络资源、安全等全维度网络能力可定义,支持动态加载和演进发展。通过业务需求自映射和网络能力自组织灵活适配业务发展需求,以多种接口形式主动向终端业务输出多样化网络内生能力,自然适应未来业务的
随着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建设和"东数西算"工程的加快实施,计算和网络的融合走向深水区。面向新兴业务对于网络和计算融合发展的需求,如何协调分布式、多样化算力资源,业务应用和网络资源满足业务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计算和网络相互感知、协同、调度问题,从算力网络阶段化发展、算力感知技术架构、算力度量与标识、算力路由等多个技术展开探索和研究,并提出算力网络多种部署模式,为算力网络后续技术研
网络智能化是AI技术与通信网络的硬件、软件、系统、流程等的深度融合,利用AI技术助力通信网络流程智能化,降本、增效、提质,促进技术体系变革,使能业务敏捷创新。自动驾驶网络提出通过简化网络架构、封装自治域和提供业务/网络操作控制闭环,实现用户体验最优化、管理操作自动化和资源效率最大化,为网络智能化明晰了目标架构和实现路径。首先,以自动驾驶网络的分层架构与分级框架为基础,梳理总结网络智能化技术体系;其
时延抖动敏感的工业控制和远程驾驶应用驱动网络由尽力而为服务向确定性转发服务转变。为满足确定性应用时延抖动的有界需求,工业界和学术界在逐流过滤整形和队列转发控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实现了小规模以太网环境下轻载稳定流的微秒级时延和亚微秒级抖动保障。多数研究因较少考虑长距离网络拓扑变化、传输时延波动和短时突发流量过载等影响,难以满足大规模骨干网场景下的确定性要求。在循环排队转发(cyclic que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