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三维目标”,促小语课改的科学发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he200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来,全国小语界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热潮方兴未艾,新教材实验扎扎实实,三维目标的新理念渐入人心,新课堂生机勃勃,新经验层出不穷,极大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为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作出了贡献。
  如何认识三维目标,怎样落实三维目标,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在落实新课标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困难、困惑、挫折、弯路……这不足为奇,但要正视它,研究它,解决它。
  
  一、语文“三维目标”是整体,要整合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虽然三维目标的各个角度不同,却不能分家,是个整体,操作起来应整合。就语文学科来说应该怎样理解这个整体呢?
  1.以育人为本的整体。三维目标都为了培养新时代的人才,培养综合、不断发展的人。
  2.以学为目标的整体。学什么——知识与能力;怎么学——过程与方法;谁在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三维目标的整合点是语文学科。三维目标的载体应是语文资源,融合点是语文学科,培养点是学生的语文素养。
  看下面“人”字图示:
  图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谁在学)(人文性)
  


  
  二、能力需要必要的知识。知识要转化为能力
  
  新课标为什么要将知识与能力合二为一作为三维目标的一维呢?很清楚,意在强化知识与能力的紧密联系。我们知道,知识是力量,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这种说法要与时俱进,因为当代社会,知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飞速发展,再聪明刻苦的人,也不可能学尽人类全部的知识,获得信息的速度也赶不上信息本身的发展。所以,语文教学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知识的巨大发展和人的领会吸收能力之间的紧张关系”。我们不能再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而是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培养会学习的人。
  语文课是基础工具课,会学习的孩子,一定有比较强的语文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说语文知识不重要了。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智慧的结晶,掌握必要的知识,是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条件。
  因此,落实新课标的一维目标,就要明确:1.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培养语文能力的,不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2.能力需要必要的知识。哪些知识是必要的,能转化为能力的知识就是必要的(如字、词、旬;能够举一反三的知识……)。3要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知识,让知识尽快地转化为能力。
  
  三、学生不仅要参与学习过程,更要探究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如今,随着课改的深入,对于语文学习过程、方法越来越引起同行的重视,因为过程方法是结果替代不了的重要素质,是形成能力、习惯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那种教师包办学生学习过程的现象已不多见,已由只重结果向过程方法与结果并重转移,诸如让学生自学质疑解疑,合作探究问题,开展文本对话表演,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自由查找资料……均是这种转变的操作显现。
  但冷静观察分析某些教学现象,不难发现虽是全体学生全程参与了学习过程,可师生关注的仍然是最后的结论,只是走了过程,不自觉地操作方法,对过程方法只是感受而已,并非掌握。举下面两个教学片段作个比较:
  两个教学片断的比较,清楚地看出片断2,教师不仅关心理解的结果,更关注理解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更引导学生探究了学习方法。所以,仅仅发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他们研究、探究、掌握。正是感觉了的东西,不一定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会更深刻地感觉它。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寓于语文素养之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操作是当前大家关注的焦点。在课改实验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重思想内容,轻语文表达形式;重人文性,轻工具性的非语文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人文性主要体现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这里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通过语文学科教学来培养的,反映的必须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语文学科的关系。我们知道,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人文目标是各科共有的任务,是个共性目标,语文学科则是个性目标,人文的共性应寓于语文工具的个性之中。正如崔峦先生说的,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皮与毛、血与肉的融合关系。各科都在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虽然载体、渠道、方法不同,但殊途同归。
  所以,具体操作应以语文知识能力的学习为主轴、为入手点、为归宿,在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试想,若不从语文知识能力的学习入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岂不是架空了吗?因此,应抓住语文学科特点去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曾经上过这样一个作文教学(片断):
  一次,我在作文课上,设置了一个做人情境:“一位小朋友拿着一元钱到菜市场买菜,一位男售货员因繁忙将两角钱当成了一角钱找给了他。归途中他才发现多找了一角钱……”讲述戛然中止,问学生:“假如是你发现多找一角钱会怎样做?会有什么行动?”请每人用文字写张小条子。
  学生进入情境角色后,表现出许多有差别的行为,反映了不同的认识水平、情感态度。什么“一角钱太少了,别给售货员找麻烦了,买根冰棍算了”;什么“立刻到学校交给老师”;大多数写的是“立刻跑回市场还给售货员”。有个学生写得最好:“为了不给售货员添麻烦,我先将两角钱换成两张一角钱,然后跑回菜市场,悄悄说明来意,不必张扬这小差错,递还给售货员一角钱。”经过大家评议,认为这个学生的行为周到,还钱有理、有情、有节,评为最佳。我让他走上台,按照自己的行动设想表演,老师充当售货员,大家观察他的表现,然后再写出作文片断。
  这样将真知真情化为行动,又转化为作文,人文一致,知行合一,一举两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就在情境作文中得以渗透。
其他文献
雕漆 是中国漆工艺的一个重要门类,也是汉族传统工艺美术的精华之一。它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髹涂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由于色彩的不同,亦有『剔红』『剔黑』『剔彩』等名称。  在中国,紫砂工艺已诞生几百年,使用大漆更是历史悠久。如果将内敛的紫砂和温润的大漆相结合,会创作出怎样的良物美器?这件紫砂胎《海兽纹壶》或许会告诉你答案。壶体小巧玲珑、精致典雅,再髹涂一定厚度的艳红大漆后
<正>~~
随堂小练笔是时下教师比较喜欢使用的教学策略。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不少的小练笔由于“失度”而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效果。
石雕艺术的发展源远流长,不仅是了古代艺术文明成果,而且满足了人们的时代审美特征。惠安石雕通过漫长的发展,在兼具中国传统文化及宗教艺术特性的同时,又融合了西方石雕艺术
一、语文测验与评价的发展趋势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以后,教学评价的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重视综合,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实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测验与评价的变革,应从思想、内容、标准、方法、手段等一系列问题人手
玉雕艺术当中很多让人拍案叫绝的作品,其灵感就是来源于中国古典文学当中的文学意象。玉文化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引人注目和沉迷的文化之一。作为玉文化载体的玉雕作品,究
一把紫砂壶,完美地唤醒了茶的蕴香。色泽鲜亮的茶汤在壶中缓缓漾开,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茶味,指尖传来温润的触感,于是,一颗在浮华中焦躁的心也安静了下来。她目光沉静如水,娴熟
中国佛像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众多艺术形式,佛像造像就是其中之一。中国佛像造型产生时间较长,在众多手工艺人的努力下,具有独特文化价值与精神信仰
针对一起低压供电电缆因电气火灾短路而导致低压柜着火的故障,通过计算该电缆着火点、出口处三相短路电流和校验该断路器抗短路电流能力,找出了低压柜起火原因,并提出了满足
在紫砂艺术的圈子里,鲍雯君的学习条件可谓得天独厚,鲍雯君女士的母亲就曾是紫砂厂的老艺人,自小耳濡目染,让鲍雯君女士对紫砂的了解细致入微,而兄长鲍志强更是手把手地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