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调控对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ba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压调控对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B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联合降压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14 d)。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血压、脑血流变化及预后。

结果

治疗后24 h,A组血压、脑血流与B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1例(3.3%)、颅内出血0例(0.0%),均显著低于A组的12例(40.0%)、6例(20.0%),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97、19.573,均P<0.05)。B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高于A组的86.67%(26/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02,P<0.05)。

结论

血压调控对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静脉溶栓治疗中的24 h内的血压监测,是血压调控的最佳时机。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X线引导下胸壁输液港精准植入的成功率、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行静脉输液港植入患者62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20例在超声联合X线引导下精准植入输液港为A组,采用个体化选择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入路,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穿刺,术中C型臂X线机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另303例以传统方式植入输液港为B组,采用体表解剖标志定位行锁骨下静脉穿刺
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结合循序渐进式措施在颈椎外伤脊髓损伤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12月在河南省黄河三门峡医院就诊的120例颈椎外伤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后均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结合循序渐进式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康复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均显著
目的研究危机管理渗透式风险预控急救联合良肢位训练在重症脑卒中抢救及后期康复效果。方法①筛选宜兴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9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重症脑卒中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2017年6月后就诊,危机管理渗透式风险预控急救护理,n=40)与对照组(2017年6月之前就诊,常规抢救,n=50),比较两组抢救效果。②急救完成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观察组患者分为第一组(n=20)与第二组(n=20),其中第一组病情稳定后接受良肢位训练,第二组接受常规术后康复训练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武警海警总队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其中观察组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实施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重型颅脑脑损伤患者的手术价值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