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来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危重患者的护理,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 严密观察病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抓好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疼痛护理、机体活动护理、合理氧疗等环节的重点护理。结果 本组30例患者中治愈15例,占50%,好转14例,占46.7%,死亡1例,占3.3%。结论 通过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实行全面、系统的护理与监测,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降低了死亡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 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可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需要紧急抢救处理。目前,在全球每年1700万死于心血管疾病者中,有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现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8~2009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38~86岁,平均(57.8±10.9)岁。治疗结果:治愈15例,占50%,好转14例,占46.7%,死亡1例,占3.3%
  2 护理措施
  2.1 卧床休息 发病后一周内应绝对卧床休息。AMI患者发病的第1周内病情最不稳定,易出现并发症,故应绝对卧床休息,谢绝或减少探视,保持情绪稳定,减少心肌耗氧量。病员的洗脸、喂饭、翻身、大小便等由医护人员协助进行。护理操作和治疗要做到有计划、有准备,避免影响病员休息,并防止压疮和感染的发生,给患者勤翻身或在受压部位垫气垫[2]。 如患者情况稳定,无并发症,第2周就可以在床上作四肢活动,第3~4周帮助患者逐步离床站立和室内缓步走动。
  2.2 心理护理 重视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患者由于发病急,心前区剧烈疼痛,往往会产生紧张、恐惧和悲观等心理障碍,缺乏心理承受能力。故应首先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安慰工作,有计划、目的、系统地实施疾病知识宣教,使患者了解疾病的诊治及注意事项[3],减少患者焦虑,多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恐惧心理。护士在护理操作时,要言语得体,语气和蔼,从而融洽护患关系,为患者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2.3 保持大小便通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力排便会增加心脏负担,使病情加重。因此,要向患者讲解床上排便的重要性,使患者养成床上排便的习惯。多食蔬菜、瓜果,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少食多餐、避免饱餐,保持每日大便1~2次。进行腹部按摩,给予开塞露或者缓泻剂,以协助排便。必要时可采用清洁灌肠。另外,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尿护理也不容忽视。因此类患者多为老年人,老年男性患者常伴有前列腺增生,由于排尿习惯改变加上排尿困难,使患者尿液不能排出,紧张急躁使心率加快,心脏负担加重。所以,必须耐心劝导患者保持心情平静,充分进行诱导,必要时进行导尿[4]
  2.4 饮食的护理 心肌梗死患者因心功能下降,心搏出量减少,加上绝对卧床时,胃肠蠕动弱,消化功能降低,应给予低钠、低脂、低胆固醇,无刺激、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进食过快过饱而加重心脏负荷。第1周流质饮食,第2周改半流质,第3周可吃软饭。患病期间应禁烟酒。
  2.5 吸氧 吸氧是心肌梗死治疗中的重要措施,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担,早期足量的吸氧可保护受损心肌,缩小梗死心肌面积,因此及时通畅有效吸氧至关重要。病情严重者氧流量维持在5~6 L/min,待症状减轻可控制在3~4 L/min。连续吸氧时间不少于72 h。
  2.6 疼痛护理 心肌梗死患者常有剧烈的胸痛,疼痛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导致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因此,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胸痛的性质、持续时间、部位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吗啡、硝酸甘油等镇痛剂,及时解除疼痛,以预防因疼痛而导致休克及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注意临床上异位疼痛心肌梗死患者。
  2.7 应用抗凝剂的护理 抗凝治疗期间,要密切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出血部位多见于穿刺点、黏膜,偶见于颅内、消化道和泌尿道。穿刺后可适当延长局部压迫止血的时间,必要时可加压包扎,减少并尽量避免多次静脉注射。发现患者有神态的变化,以及大小便颜色、皮肤及黏膜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调整肝素的用量。溶栓治疗后应持续心电监护,注意观察ST段和T波的变化及其心电图的演变。
  2.8 PCI术后观察 对于行PCI术患者,股动脉途径穿刺者在拔出动脉鞘管前后要定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有无皮下瘀血及血肿形成,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波动情况,经桡动脉途径穿刺患者要定时观察腕关节及手背、手指皮肤的颜色及温度,以判断加压包扎绷带的松紧是否合适,避免过紧后过松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2.9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9.1 专人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及其他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及时发现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等严重并发症及诱发因素。
  2.9.2 心电监测 心电监护是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方法,连续进行心电监测不得少于72 h,以及时发现各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性早搏、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度、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及时予以纠治。护士正确识别各种典型危急心律失常图形,及时发现心律、心率的变化,并将变化的心电图录下,标明时间。充分保证静脉通道的畅通以供急救时给药,准备好所有急救药品及仪器设备如除颤器、呼吸机及气管插管等用物,尽快协助医生采取有效措施。
  3 出院指导
  一般患者4~6周已进入恢复期,病情稳定可出院,出院后继续按冠心病治疗,并定期随防。我们要加强卫生宣教,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却诱发因素及自我救护等有关知识,改变其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指导患者戒烟酒、浓茶,适当锻炼,劳逸结合,鼓励患者树立乐观向上的思想,减少患者情绪激动,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诱发心绞痛及再梗的可能。
  4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变化快,如抢救不及时,将危机患者生命。作为一名护士,应具备全面的医疗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护理素质。在护理心肌梗死患者时,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并发症的护理,运用一系列综合护理手段,预防并发症及采取心理护理措施才能达到救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内科学.人民出版社,2002:247.
  [2] 段莹.以家庭为中心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中国全科医学,2005,8(14):1195.
  [3] 陶宝明,薛晶,孔春花.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的调查.护理学杂志,2005,20(15):62-63.
  [4] 谢军,周淑霞.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症及康复期的护理体会.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256-257.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总结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期间再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探讨预防此类患者术后再出血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护理常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术后高血压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术后再出血、术后高血压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 术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惊厥的影响因素等,以达到有效控制其发生的目的。方法:选取2007年11月-2009年3月收治的61例足月惊厥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首次惊厥的时间为标准分为A
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是近年提出的一项心电学新指标,是指一次伴有代偿间歇的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的窦性心率先加速后减速的现象.它是通过分析单次室性期
【关键词】 冠心病;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入选120例均为2006年7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入选标准:入院后符合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其中男82例,女38例,年龄38~87岁,平均(60±10)岁。  1.2 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采用患者静急状态下常规12导联,必要时加做V7-9导联及V3R-5R导联。心电图阳性标准:发作时心电图检查可见以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评估2型糖尿病脑血管状况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82例2型糖尿病患者,男49例,女33例,平均年龄(61±6)岁,病程2.5~21年.全部病例均采用Siemens Sonata 1.5T MR扫描仪进行头部MRI及MRA检查.由3位高年资影像科医生对图像结果进行独立判定.结果 本组病例中,MRA脑血管未见明显异常者20例,占24.4%,多数患者病程<10年;脑
目的 探讨联合用药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 对74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联合使用左氧氟沙星片0.2 g,每日2次口服;特拉唑嗪1~10 mg,每日1次口服,疗程6周.结果 74例完成全部疗程,治愈36例,占48.6%;好转20例,占27%;无效19例,占24.3%,总有效率75.6%.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特拉唑嗪是一种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方法。
目的总结后天性直肠前庭瘘患儿的病例特点并探讨其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后天性直肠前庭瘘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中有5例复发,其中3例经硼酸液坐浴后,瘘口于15 d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过亿,占全国人口10%左右,并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例也随之增加.老年人在生理和疾病上有自身的特点,如身体组织和器官的结
失眠症是当今社会人群普遍存在的病症之一,它可能是除疼痛外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中医药治疗失眠有独特的疗效,并因副作用少而易被患者接受.笔者查阅近年的中医药文献,对失眠从
摘要 目的:控制脑出血患者的血糖水平,观察其对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入住我院的脑出血患者65例,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加用微量泵持续泵入普通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并定时监测血糖,其余治疗方案与对照组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dN血糖值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关系(GCS)。结果:治疗组患者在使用微量泵后于12h内达到血糖满意控制,治疗7d后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