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202
资料与方法
2005~2007年2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男42例,女28例;年龄25~70岁,平均415岁;病程2个月~16年。L4~5节段椎间盘突出24例,L5~S1节段36例,L3~4节段5例,合并椎管狭窄5例。住院时间14~20天。CT检查表现为腰椎间盘突出。单纯腰背痛18例,下肢放射痛26例,腰痛伴腿痛23例,合并下肢麻木5例,马尾神经受损引起大小便功能障碍者2例。中央型突出15例,旁中央型8例,椎间孔型3例,极外侧型2例。单节段突出38例,双节段突出17例,多节段突出5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6例。单纯合并糖尿病4例。手术前不能在床上大小便者30例,术后出现尿储留17例,便秘12例。手术前没有进行系统腰背肌锻炼33例。手术40~90分钟。手术后卧床6~14天。术后伤口均引流通畅,引流出血性液体80~180ml。伤口均一期愈合。
术前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增强信心,消除恐惧心理。
合并症的护理: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做好合并疾病的处理。本组6例合并有高血压患者,经口服降压药物后,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其中有2例因对手术的恐惧及术前一晚睡眠较差,导致术晨血压再次升高,报告医生予肌肉注射安定后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后实施手术;4例合并糖尿病者,经口服降糖药物后,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后实施手术。
二便训练:因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故术前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间隔4小时床上训练小便1次,每天早晚床上训练大便1次。同时指导其正确调配饮食,以防术后排便困难及尿储留的发生。
术区皮肤护理:为防止术口感染及椎间隙感染,术区皮肤准备要彻底,备皮范围要完全,并消毒包扎2次。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患者回病房时,腰部可围一小中单,在搬运或翻身时可扶持中单,以保持腰部稳定,减轻损伤或疼痛。患者回病房后要仰卧硬板床2~4小时,以压迫伤口,帮助止血;同时保证术后脊柱的过伸和稳定,避免脊柱弯曲;平卧4小时后可由一名护士以“滚动式”将病人翻身侧卧;对年龄较大患者,遵医嘱给予吸氧及心电监护。
做好生命体征观察。
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观察:术后48小时内严密观察患者的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变化,并与术前情况相比较。本组70例未出现进行性双下肢肌力下降。有9例术后第1~3天患肢疼痛加剧,术后出现患肢麻木不适6例,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加强脱水、活血或肌肉注射得宝松等作相应处理,症状较快缓解。
引流液及伤口观察:手术后应观察伤口内负压、引流管是否通畅以及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及伤口敷料干洁情况;伤口敷料渗血较多时及时更换敷料。本组有1例手术后2小时内引流出淡红色液体150ml,考虑为脑脊液漏,立即通知医生处理,予拔除引流管后闭式引流,伤口加厚敷料,嘱其多仰卧位压迫伤口后,患者未出现头晕不适症状。手术后第5天,伤口经换药后均无红肿,敷料外观干洁。其中有2例因合并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服用激素治疗,伤口术后21天愈合外,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
二便护理:术后向患者讲明及时排便可减轻腹压,减少伤口渗血,有利于伤口愈合,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及时检查病人膀胱充盈情况,督促患者术后2~4小时自行小便1次。本组术后因腰麻所致出现尿储留者12例,经热敷、按摩、针刺等处理后自解小便9例,3例遵医嘱导尿,留置尿管应2~4小时放尿1次,每天会阴部擦洗2次,更换尿袋1次;术后3天无大便者5例,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予番泻叶泡茶饮后大便通畅3例,2例大便仍干结难解者予开塞露外用后缓解。
指导功能训练
骨四头肌收缩及直腿抬高练习:术后第2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及直腿抬高练习,每天4~6次,每次10~30遍,逐渐增加次数及高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这样可以避免神经根的粘连,预防肌肉萎缩。
腰背肌功能锻炼:以提高腰背肌力,增加脊柱的稳定性,每天3~4次,每次30~50遍,循序渐进,以病人能耐受且不感到疲劳为宜。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要耐心,切忌急躁粗暴。术后1~2周戴腰围下床活动(单侧开窗1周,双侧开窗2周)并嘱其多卧少坐,适当行走,以逐渐加大活动量。
嘱咐患者继续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半年以上,活动时戴腰围保护。术后一般佩戴腰围3个月,避免剧烈及重体力劳动,注意腰部保暖。
讨 论
腰椎板开窗减压神经根松解髓核摘除术是骨科常见手术之一,围手术期的各项护理措施落实情况与手术后早期患者腰腿痛症状的缓解程度密切相关。通过本组病例观察,体会到正确的护理有利于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和配合术后各项功能康复措施的落实。术后通过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在心理、饮食、大小便及康复计划方面的指导,使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05~2007年2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男42例,女28例;年龄25~70岁,平均415岁;病程2个月~16年。L4~5节段椎间盘突出24例,L5~S1节段36例,L3~4节段5例,合并椎管狭窄5例。住院时间14~20天。CT检查表现为腰椎间盘突出。单纯腰背痛18例,下肢放射痛26例,腰痛伴腿痛23例,合并下肢麻木5例,马尾神经受损引起大小便功能障碍者2例。中央型突出15例,旁中央型8例,椎间孔型3例,极外侧型2例。单节段突出38例,双节段突出17例,多节段突出5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6例。单纯合并糖尿病4例。手术前不能在床上大小便者30例,术后出现尿储留17例,便秘12例。手术前没有进行系统腰背肌锻炼33例。手术40~90分钟。手术后卧床6~14天。术后伤口均引流通畅,引流出血性液体80~180ml。伤口均一期愈合。
术前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增强信心,消除恐惧心理。
合并症的护理: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做好合并疾病的处理。本组6例合并有高血压患者,经口服降压药物后,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其中有2例因对手术的恐惧及术前一晚睡眠较差,导致术晨血压再次升高,报告医生予肌肉注射安定后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后实施手术;4例合并糖尿病者,经口服降糖药物后,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后实施手术。
二便训练:因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故术前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间隔4小时床上训练小便1次,每天早晚床上训练大便1次。同时指导其正确调配饮食,以防术后排便困难及尿储留的发生。
术区皮肤护理:为防止术口感染及椎间隙感染,术区皮肤准备要彻底,备皮范围要完全,并消毒包扎2次。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患者回病房时,腰部可围一小中单,在搬运或翻身时可扶持中单,以保持腰部稳定,减轻损伤或疼痛。患者回病房后要仰卧硬板床2~4小时,以压迫伤口,帮助止血;同时保证术后脊柱的过伸和稳定,避免脊柱弯曲;平卧4小时后可由一名护士以“滚动式”将病人翻身侧卧;对年龄较大患者,遵医嘱给予吸氧及心电监护。
做好生命体征观察。
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观察:术后48小时内严密观察患者的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变化,并与术前情况相比较。本组70例未出现进行性双下肢肌力下降。有9例术后第1~3天患肢疼痛加剧,术后出现患肢麻木不适6例,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加强脱水、活血或肌肉注射得宝松等作相应处理,症状较快缓解。
引流液及伤口观察:手术后应观察伤口内负压、引流管是否通畅以及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及伤口敷料干洁情况;伤口敷料渗血较多时及时更换敷料。本组有1例手术后2小时内引流出淡红色液体150ml,考虑为脑脊液漏,立即通知医生处理,予拔除引流管后闭式引流,伤口加厚敷料,嘱其多仰卧位压迫伤口后,患者未出现头晕不适症状。手术后第5天,伤口经换药后均无红肿,敷料外观干洁。其中有2例因合并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服用激素治疗,伤口术后21天愈合外,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
二便护理:术后向患者讲明及时排便可减轻腹压,减少伤口渗血,有利于伤口愈合,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及时检查病人膀胱充盈情况,督促患者术后2~4小时自行小便1次。本组术后因腰麻所致出现尿储留者12例,经热敷、按摩、针刺等处理后自解小便9例,3例遵医嘱导尿,留置尿管应2~4小时放尿1次,每天会阴部擦洗2次,更换尿袋1次;术后3天无大便者5例,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予番泻叶泡茶饮后大便通畅3例,2例大便仍干结难解者予开塞露外用后缓解。
指导功能训练
骨四头肌收缩及直腿抬高练习:术后第2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及直腿抬高练习,每天4~6次,每次10~30遍,逐渐增加次数及高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这样可以避免神经根的粘连,预防肌肉萎缩。
腰背肌功能锻炼:以提高腰背肌力,增加脊柱的稳定性,每天3~4次,每次30~50遍,循序渐进,以病人能耐受且不感到疲劳为宜。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要耐心,切忌急躁粗暴。术后1~2周戴腰围下床活动(单侧开窗1周,双侧开窗2周)并嘱其多卧少坐,适当行走,以逐渐加大活动量。
嘱咐患者继续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半年以上,活动时戴腰围保护。术后一般佩戴腰围3个月,避免剧烈及重体力劳动,注意腰部保暖。
讨 论
腰椎板开窗减压神经根松解髓核摘除术是骨科常见手术之一,围手术期的各项护理措施落实情况与手术后早期患者腰腿痛症状的缓解程度密切相关。通过本组病例观察,体会到正确的护理有利于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和配合术后各项功能康复措施的落实。术后通过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在心理、饮食、大小便及康复计划方面的指导,使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