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首次合成一个完整的核酸分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

来源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e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酵母丙氨酸tRNA)人工全合成"研究结果先后发表在1982年的《科学通报》[1]和1983年的《中国科学》[2]上.本工作启动于1968年,完成于1981年11月,是继我国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后,又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一个核酸分子,其组成、序列和
其他文献
利用局部化方法,我们定义并计算了环曲面(不必是Fano的)的典范线丛的局部等变Gromov-Witten不变量.
期刊
单分子表面增强光谱的研究不仅对揭示分子与金属纳米结构的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结合我们在单分子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方面的研究工作,介绍了单分子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研究进展,包括增强机理、与入射光偏振的关系、多颗粒体系中对拉曼散射光的偏振调控、单分子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中的光学力问题及单分子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远程激发,并简要介绍了单分子针尖增强拉曼散射和单分子表面增强荧
期刊
由Jost和Yau引进的Hermitian调和映照是Riemannian流形上通常的调和映照在Hermitian流形上的一种自然的类比.本文证明了复分析中经典的Schwarz引理对一大类Hermitian调和映照仍然成立.作为推论,我们得到了半共形Hermitian调和映照的Liouville性质.
期刊
碱金属元素单质(锂、钠、钾、铷和铯)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近自由的s电子,在常温和常压下碱金属单质具有简单的体心立方结构.在压力的作用下,碱金属原子间距减小,电子轨道重叠程度增加,导致电荷发生重新分布(如,s→p或s→d电荷的转移),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结构相变发生(如长程无序非公度结构的形成).伴随结构相变的发生,碱金属单质的电子性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锂和铯出现了超导电性,更令人惊奇的是锂和钠在
期刊
通过在结构基因或基因启动子的5’和/或3’端加入天然1.006kb或人工合成0.733kb的富含GC的DNA片段(包括内含子),所构建的稳定表达载体在实验室规模实现了20多种蛋白质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超高表达.该实验提供了证据表明,非编码的富含GC的DNA片段(包括内含子)是一种超级"染色质开放元件",在哺乳动物细胞基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实验还进一步表明,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表达调控在染色质水平主要与D
期刊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中文版)和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英文版)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生命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力求及时报道生物
期刊
推导二能级原子系综自旋压缩的一般理论,给出了计算自旋压缩系数的普遍方法.作为例子,在推广的单轴扭曲模型中研究失谐量δ和初始自旋相干态|θ0,φ0>的极角θ0对自旋压缩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任意δ和φ0,当θ0=π/2时,回到理想单轴扭曲模型的结果.但当θ0略微偏离π/2时,涨落(V-)min≈N2/3,大于理想情况下的N1/3.最大压缩时间满足标度率N-5/6.得到了(V-)min和tmin的解
期刊
我们利用相干态正交化展开方法,研究了二项式光场作用下,非旋波Jaynes-Cummings模型(JCM)的布居数反转以及光场的反聚束效应.讨论了参数η和失谐量对反聚束效应的影响,同时也讨论了强耦合情况下的反聚束效应.研究表明:当耦合强度较大时,光场的二阶相干度在旋波近似与非旋波近似下有较大的区别.在非旋波近似下,随失谐量的增大,光场处于聚束效应的时间先增大后减小,最终完全呈现出反聚束效应.
期刊
"Standards There as High as Achieved Elsewhere":《中国科学》传递给世界的信息40年前,在中国处于一个十分特殊和艰难社会环境的历史时期中,
期刊
引入正弦平方势描述了应变超晶格系统的弹性势能,并在经典力学框架内和Seeger方程基础上,讨论了超晶格界面附近的位错动力学行为,指出了系统的分叉或混沌将导致位错的运动与堆积,造成超晶格的分层或断裂.首先,引入阻尼项,在小振幅近似下,把描述一般位错运动的Seeger方程化为了超晶格系统的广义Duffing方程.利用Jacobian椭圆函数和椭圆积分分析了无扰动系统的相平面特征,并解析地给出了系统的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