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实际教学中总结出一系列提高学生自信心的做法,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获得自尊感和成功感,从根本上激发小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品质;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教育改革正朝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方向。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今天培养的学生要迎接未来的挑战,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丰富的知识、广泛的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如对待生活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自尊、自信、自律、自强,有迎接挑战的勇气,不怕困难和挫折,具有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
  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努力使每个学生成为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有用之才。但是,我们教育的状况是:教师普遍存在忽视学生的心理发展,尤其是学生自信心的发展,只重视学生认知和生理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出现了偏差,并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缺乏自信心。事实上,儿童在6—12岁期间是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要完成相应的发展任务,更要完成心理发展的任务,所以必须重视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
  因此,关注学生心理品质健康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石,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源泉。在学生的心理品质健康发展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
  二、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培养的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开始关注学生心理品质培养。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目前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常有以下几个途径:
  1.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课程,由老师给学生讲一些心理卫生知识。
  2.通过讲座、活动、咨询来宣讲有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品质的教育。
  3.对特殊儿童给予特别辅导,如建立心理咨询室,推荐有关的书籍、读物,开展一些团体辅导等。
  这些方法和途径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些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单纯是改变一下教育方法,而是整个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的转变。因此,要想使学生心理健康,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只有教师给学生创设宽松的成长和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成长中感受到理解、支持、和谐,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三、关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中建立自信心的几点做法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关注学生的成长。因为,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必须从学生、教师、家长三个层面,全方位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带动整个社会进步,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期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成功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探索、创造、期望成功的欲望特别强烈。这种心理品质虽然十分可贵,可它埋藏得很深,甚至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将它释放出来。究其原因是“缺乏自信”,有的人碰到挫折就会畏缩,那期望成功的心理之门就会加上一把锁。而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开锁,要将这种好的心理品质诱导出来,要培养他们期望成功,做个有自信的学习真正主人,促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探索问题,最后做一名成功者。
  下面是我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建立学生自信心的点滴做法:
  (一)积极进取,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突破口
  2013—2014学年开始,我们学校根据学生中普遍存在口语表达能力欠佳和缺乏自信等心理问题,明确了以培养学生与人交往、与人沟通为目的,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进取精神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拉开了“课前十五分钟口语交际活动”的教育序幕。一年来,我们从学生到教师全方位实施“课前十五分钟口语交际活动”教育。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强化学生自我意识,注重学生情感领域的需求,让学生在课前15分钟口语交际活动有充分的表现机会,培养自信,保护自尊,激发其勤奋努力,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和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在与人交往、与人沟通上得到提高,更使学生的心理品质逐步完整,特别是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进取精神在口语交际活动充分体现出来。
  (二)给予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基础
  平等是每个孩子的成长权利。为了给每一个孩子提供平等表现的机遇,近二个学期开学评选班干部时,采取“竞争上岗”的班干评选办法,就是谁想当班干部,谁要向全班同学提出自己当班干部的设想和具体做法。最后由全班同学在竞选的同学中推选出合适的班干部。通过这样的班干评选办法,让学生喜欢上新的班集体。因为在新的班集体,他们拥有平等、拥有友谊、拥有自信、拥有表现自我的机会,从而在短期内适应六年级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本学期江凯文同学,在小干部竞选时表达了想当组长的心情,他说虽然我平时学习很懒,但是我还是想当组长,我有信心组织好我们小组的学习活動,更有信心加强自己的学习,请大家投我一票。同学们从他的发言中看到了他的自信,同时也看到了他渴望上进的进取心。这位男同学当上组长后,积极组织同学们早读、值日。以前那种上学迟到、 迟交作业的现象少了。老师、同学们反映他变了,变得爱学习了,变得活跃了,变得更可爱了。
  (三)巧用激励语言,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催化剂
  我认为宽松的成长环境,离不开激励原则。因此,我运用激励手段,满足学生人人都想受表彰,人人都愿意成功,人人都愿意展现的心愿。例如在开展“我的骄傲”少先队主题活动时,每个同学都可以申报自己某一方面的特长,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参与、自主选择的权利。每个孩子都能有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在小学成长阶段不留下遗憾,让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通过活动,同学的赞许、老师的激励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让每个学生都有了成功的体验,这样学生的自信心也逐步树立起来。
  (四)师生情感交流是诱导学生自信心的源泉
  教师要正确运用爱去感染学生。教师的爱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真诚地爱护学生。所以,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用全身心的爱关心学生,学生就能亲身感受到爱护和关怀,学会如何去关心别人,如何为他人着想,如何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各种关系,从而诱发出学生的自信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关注他们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映,对学生“期待成功”心理品质的诱导与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生情感交流是教学的润滑剂,能创设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在平等的心态下,自信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正是通过“激发兴趣—诱导期待—逐步解决—最终成功”这一过程诱导与培养学生期望成功的心理品质的。
  我在平时教学、教育中注意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中满怀信心和积极进取。不少同学能主动地去战胜困难,向自己的目标奋进: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树立了信心,改变了学习落后的局面;有的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发展了特长;有的学生在集体中展示自己,得到了同学的信任;有的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取得了进步。他们喜欢学校,尊重老师,热爱学习;他们懂得孝敬父母,关心别人,他们都拥有良好的心态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学生的自信心在那一堂英语课后,令我特别有感触。一次我上完英语课,下课前我问学生:“现在你们觉得学英语有什么感受?”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令我感动:其中魏俊辉同学说学语文很好玩;詹甜甜同学说这节英语课过得真快,洪检同学说上英语课很快乐……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认为一个人的健康除了身体健康外,还要心理健康。特别是当今,学生心理发展的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不要一味地看成是品德问题,有些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另外,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要与时俱进,正面教育和辅导工作要与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自信的成功者。
其他文献
【摘要】在深化小学德育工作改革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来提升学生德育水平和综合素养,使其健康成长是摆在学校和教师面前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进行阐述,然后结合当前实际对学生德育工作開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就如何创新学生德育工作进行相应的路径探讨,以期提升小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学生 德育工作 创新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