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长江商学院于2006年启动“中国企业CE0课程”,集合世界三大商学院的知名教授及经典案例,与中国各行业中顶级企业的领袖人物共同探讨“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全球化?”这一大命题。在该课程的几个模块中,这群特殊的师生在课堂内外展开了对话和碰撞,本刊从中采撷部分片断,是为当代“论语”。
“想”出一把“刷子”
项兵教授最近一直在思考中国企业能有一把怎样独特的“刷子”,这一没有结论的问题在课题上引起了争论。项兵(长江商学院教授):一个国家凭什么强大?我们可以看到比如德国在制造和流程上很优秀:意大利和法国在高端时尚设计上领先,出了一大批奢侈品品牌,美国在技术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就更多了,尤其是集全世界资源为我所用的能力,无与伦比。我就在想,我们中国到底能有一把什么“刷子”,可以“刷”遍全球?
张文中(物美商业董事长):其实中国人可选择的东西真不太多,有什么可选的?
项兵:太悲观了。其实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可以做得更好,形成一种良性的政企关系,能够成为优势之一。但是在企业内部经营层面,我考虑了很久,也没找到有什么“刷子”。
王玉锁(新奥燃气董事长):这个“刷子”是和一个国家的历史、观念、文化紧密结合的,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才“刷”了20多年,还不可能呈现出像德国的制造、美国的品牌等这种特质。我觉得不要急,再过20年肯定就有“刷子”了。
项兵:但是现在跨国公司的全球整合速度太快了,跟过去很不一样,它不会再给你20年、30年时间去准备好,练成一把“刷子”再去闯江湖。
马云(阿里巴巴董事长):“刷子”是想不出来的,只能去做,等你想好了,别人早就做完了。像欧美这些强国也是“刷”了这么多年以后学者才发现这把“刷子”不错,所以我估计20年后就会有学者才发现中国企业也有一把不错的“刷子”。
项兵:你说得有一部分道理,但作为企业和企业家不能不去想自己的“刷子”。李宁有从鞍马上掉下来的时候,但这不等于说他不用去刻意设计独特的动作。“想”是很重要的,跟“做”两者并不矛盾。
虞锋(聚众传媒联席董事长):我觉得“刷子”跟所处行业有关系。可能在传统的领域里,中国企业和欧美企业之间的竞争很不对称,他们领先得太多了。但是在互联网等新领域里,他们也没有想得很明白,我们的差距并不大,有机会追赶甚至超越。
慎对国际化
皮特教授在讲述有关企业国际化的问题时,让所有同学分组讨论,结果很多人都对国际化持有较谨慎的态度。吴鹰(UT斯达康CEO):第一,UT在世界各地的11个新技术研究发展中心,3个在英国,加拿大有1个,印度有2个,韩国有1个,中国有4个,在这方面我们做得相当不错;第二,我们与一些国际化的大公司有很好的联系和合作,如MOTOROLA,还有MICROSOFT,我觉得他们做得真的很好;第三,我们一直在努力创新,小公司只有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拓展并壮大起来。
同时我认为中国企业还是要在本地市场成长,中国绝大部分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和优势也都在中国本地。企业成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有赢利,所以要不要国际化、怎样国际化还是要衡量。我们公司的策略还是以中国为主,在中国成长。
张文中:我们认为不应该盲目走国际化道路。现在有很多公司制定了国际化策略并开始努力,但很多都陷入亏损,还有一些从此就消失了。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实行地区发展策略的企业却成长起来,有一些甚至因此更为壮大了。
马云:我认同张文中的观点。首先,如果我们要赢得国际市场,就必须先赢得中国的市场。我们相信未来世界5年经济的增长都主要在中国,如果失去了中国的市场,我们将失去80%的收入。其次,中国市场正在向多元化转变,只要赢得了中国,你就可能赢得整个世界。由此我认为正在中国盛行的国际化之风,对于很多中国企业来说实际上是个陷阱而已。
万建华(中国银联总裁):我们认为对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现阶段还不用面对国际化的问题。中国市场以及亚太市场在全球比较利益方面还是最大化的,我们公司内部研究战略时提出来要应对国际竞争,但是当前国际竞争的主战场还是在国内,可能再过一个阶段国内市场饱和以后再走向国际。现在大家都到中国市场来,认为这里最赚钱,我们干吗要丢掉这么一个好的市场转而去国外呢?
“想”出一把“刷子”
项兵教授最近一直在思考中国企业能有一把怎样独特的“刷子”,这一没有结论的问题在课题上引起了争论。项兵(长江商学院教授):一个国家凭什么强大?我们可以看到比如德国在制造和流程上很优秀:意大利和法国在高端时尚设计上领先,出了一大批奢侈品品牌,美国在技术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就更多了,尤其是集全世界资源为我所用的能力,无与伦比。我就在想,我们中国到底能有一把什么“刷子”,可以“刷”遍全球?
张文中(物美商业董事长):其实中国人可选择的东西真不太多,有什么可选的?
项兵:太悲观了。其实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可以做得更好,形成一种良性的政企关系,能够成为优势之一。但是在企业内部经营层面,我考虑了很久,也没找到有什么“刷子”。
王玉锁(新奥燃气董事长):这个“刷子”是和一个国家的历史、观念、文化紧密结合的,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才“刷”了20多年,还不可能呈现出像德国的制造、美国的品牌等这种特质。我觉得不要急,再过20年肯定就有“刷子”了。
项兵:但是现在跨国公司的全球整合速度太快了,跟过去很不一样,它不会再给你20年、30年时间去准备好,练成一把“刷子”再去闯江湖。
马云(阿里巴巴董事长):“刷子”是想不出来的,只能去做,等你想好了,别人早就做完了。像欧美这些强国也是“刷”了这么多年以后学者才发现这把“刷子”不错,所以我估计20年后就会有学者才发现中国企业也有一把不错的“刷子”。
项兵:你说得有一部分道理,但作为企业和企业家不能不去想自己的“刷子”。李宁有从鞍马上掉下来的时候,但这不等于说他不用去刻意设计独特的动作。“想”是很重要的,跟“做”两者并不矛盾。
虞锋(聚众传媒联席董事长):我觉得“刷子”跟所处行业有关系。可能在传统的领域里,中国企业和欧美企业之间的竞争很不对称,他们领先得太多了。但是在互联网等新领域里,他们也没有想得很明白,我们的差距并不大,有机会追赶甚至超越。
慎对国际化
皮特教授在讲述有关企业国际化的问题时,让所有同学分组讨论,结果很多人都对国际化持有较谨慎的态度。吴鹰(UT斯达康CEO):第一,UT在世界各地的11个新技术研究发展中心,3个在英国,加拿大有1个,印度有2个,韩国有1个,中国有4个,在这方面我们做得相当不错;第二,我们与一些国际化的大公司有很好的联系和合作,如MOTOROLA,还有MICROSOFT,我觉得他们做得真的很好;第三,我们一直在努力创新,小公司只有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拓展并壮大起来。
同时我认为中国企业还是要在本地市场成长,中国绝大部分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和优势也都在中国本地。企业成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有赢利,所以要不要国际化、怎样国际化还是要衡量。我们公司的策略还是以中国为主,在中国成长。
张文中:我们认为不应该盲目走国际化道路。现在有很多公司制定了国际化策略并开始努力,但很多都陷入亏损,还有一些从此就消失了。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实行地区发展策略的企业却成长起来,有一些甚至因此更为壮大了。
马云:我认同张文中的观点。首先,如果我们要赢得国际市场,就必须先赢得中国的市场。我们相信未来世界5年经济的增长都主要在中国,如果失去了中国的市场,我们将失去80%的收入。其次,中国市场正在向多元化转变,只要赢得了中国,你就可能赢得整个世界。由此我认为正在中国盛行的国际化之风,对于很多中国企业来说实际上是个陷阱而已。
万建华(中国银联总裁):我们认为对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现阶段还不用面对国际化的问题。中国市场以及亚太市场在全球比较利益方面还是最大化的,我们公司内部研究战略时提出来要应对国际竞争,但是当前国际竞争的主战场还是在国内,可能再过一个阶段国内市场饱和以后再走向国际。现在大家都到中国市场来,认为这里最赚钱,我们干吗要丢掉这么一个好的市场转而去国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