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子蔡:网络不是终南捷径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sky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只想成为作家,不必非得在网络上写;如果真的热爱写作,那么在网络上写作可以很单纯、很快乐。
  
  痞子蔡又来了,这次他带来的是去年底完成的新作《回眸》,这是他自《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席卷网络10年来的第九部作品。几乎是一年一部,痞子蔡用自己特有的疏离坚持着网络写作,他的正业是台南立德大学资源环境学方面的教师,而每年的暑假却献给了一直无法割舍的网络文学。蔡智恒是专业学者,痞子蔡是业余写手,两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或许正是两种身份,让痞子蔡没有现今很多网络写手的急功近利,他不着急写得多,不着急着出版,写完一部,首先贴在网络上,不管多少人跟他说这会影响他实体书的销量,他依旧我行我素。他说,“我不靠写作为生,我的写作也并不为了赚钱,当然,最终写作的收入确实要比当教授来得多,但这只是结果,不是目的。”
  也因为两种身份,这个第一代网络写手,至今还是“写手”,他不把自己当作家,所以也没有作家那种要著书立言、传世经典的野心,他的写作只是一种“释放”。所以,《回眸》还是跟10年前的《亲密接触》一样,是个带着温馨幽默、又淡淡哀伤的爱情故事,好像没什么“进步”,却仍然拨人心弦。
  《回眸》中的男女双方也不是面对面的谈情说爱,而使用了“通字条”的方式,正如《亲密接触》中的网络聊天和留言。可见,痞子蔡总喜欢这样一种“隔”的意境。问到他自己的爱情,他说与太太虽然结婚才4年不到,但认识已经20多年了,当年他曾发动“情书”攻势来追求这个同校女生。通字条、网络聊天、情书,难道真的是相见不如不见?还是因为他太相信自己的笔下幽默?
  至少,十多年前,这样的幽默和细腻俘虏了网上众多人的心,让他成了华语网络文学的鼻祖。
  
  感情需要时间催化
  
  《新民周刊》:这次的《回眸》里面写到了“通字条”,你以前有过这样的经验吗?当年台湾的高中生活是什么样的?
  蔡智恒:这确实是我高中时的亲身经验,我也在课桌的抽屉里跟补校生通过字条,只是在小说中更夸饰了一些。不仅如此,书中所写到的写一篇一万字的议论文,写了三遍,这也是我,连同学推举我写以及老师把稿子遗失害我重写都一模一样。
  以前台湾大学录取率很低,高中生本来就少,上了高中才能进大学,所以学生压力很大,大到有的人在放榜时会自杀,美术、体育等课都拿来上数学、国文。那时男生有“发禁”(剪短发),女校学生如与男生说话,就要记一次小过,如果拖手就记一次大过,三次小过等于一次大过,三次大过就要开除。当然,现在这些都不存在了。
  《新民周刊》:现在的通讯越来越发达,社会越来越透明,不管是情书还是字条都越来越没有用武之地,所以让你发出了“可惜网络上的东西太快了,少了时间的酝酿与发酵”的感慨吗?
  蔡智恒:现在的沟通方式更便捷,手机啊、QQ啊,不会像以前那样通字条,时间拉得长,一来一回要一天,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才会有的故事,以后,再也不会用这样的方式了。
  有些感情会在不相见中积累;有时一直在一起,突然不见,就会产生喜欢的感觉,感情是需要时间来催化的。
  《新民周刊》:《回眸》的故事还是让人想到《第一次的亲密接触》,里面的淡淡的情调依旧没变,是不是也可以说,这么多年来,你没有“进步”呢?或者说《亲密接触》不可超越呢?
  蔡智恒:我在大学教书、搞研究,这才是我的正业。所以我把写作看得比较单纯,空闲下来就写了,写不出来就不写了。我在文学上没有那么强大的企图心,没有梦和野心,这样也就比较轻松。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轰动是有一个特定背景的,它不是单纯的文学现象,而是文学 网络的第一次成功实践。不是说在文学上它有多么经典,而是时势造英雄,恰巧在那样的时刻,我的《亲密接触》担起了那样的角色。所以现在再不可能有网络小说达到那样的流传程度了。第一部总是最震撼人心的。但是我觉得不应该从影响力程度来判断一部作品的文学价值。
  
  很单纯、很快乐
  
  《新民周刊》:已经出版到第九部作品了,为什么你仍坚持说自己是一个网络写手,而非作家?
  蔡智恒:作家可以算是一种职业,但写手只是写东西的人。因为我将来可能还会写,但却未必要出版。简单说,我已经习惯把作品贴上网,至于会不会被出书,那就不一定。也不会因为不出书就不写。所以我算写手。
  《新民周刊》:你始终先把文章挂在网上,然后再落地出书。这会影响你的纸质书的销量吗?
  蔡智恒:把作品贴在网上再出书,确实会影响销量,这点我很清楚,出版社也很清楚。但我捍卫的不是“网络”这块招牌,而是简单且自由的创作心态,还有跟许多朋友的默契。他们跟我也许只隔一个巷口,也许隔了一座海洋,但只要打开计算机,他们便能读到我写下的东西和心情,随时且随地。
  很多人都不能理解我为什么要把作品先贴上网,但世界上总有一些单纯的人吧。十年来,很多人都猜测我为什么这样做,有人觉得我利用网络人气,使得作品大卖,认为我会算计,他们觉得我这样做总归是有利益方面的目的的。但是,现在大家也体会到这样做确实会影响销量,损害自己的利益。出版社也不喜欢,因为方便了盗版。但我还是要坚持,因为很多读者可能没办法买书,比如在海外念书的学生,我要让他们也能看到我的作品。我写作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一种释放。
  《新民周刊》:如果现在有人来请教你的网络写手经验,你会对他们说什么呢?
  蔡智恒:在网络上写东西还不错,很好玩,但不要有得失心。也不要把网络写作当作成为作家的终南捷径。如果只想成为作家,不必非得在网络上写;如果真的热爱写作,那么在网络上写作可以很单纯、很快乐。
  《新民周刊》:很多网络写手常常感叹读者逼着自己不能放弃,这种鼓励的力量强大到什么地步呢?
  蔡智恒:坦白说,网络上的读者都很热情,网络写手确实很不希望让读者失望,于是会想写下去,这点我能理解,而且这种心情我也有。读者的鼓励力量确实很大,在网络上的读者有时会很像你的朋友,因为你们之间可能不存在商业关系,也就是说,他们可能阅读你的文字却没买过你的书,因此有时你会觉得他们更像朋友、不像读者。当你失意时,如果有很多朋友鼓励你、安慰你,我以为这是一种“感动”的力量。
  
  自由书写超越文学价值
  
  《新民周刊》:但是现在网络作者与读者之间也会产生商业关系了,对于现在流行的网上付费阅读,你怎么看?
  蔡智恒:我不懂“网络付费阅读”的概念,因为这情形在台湾并没有发生。文字毕竟也是智能结晶,在现在这种尊重著作权的年代,付费阅读作品,很合理。不过可能因为我比较傲、写作动机也单纯,我不会要人付费在网络上阅读我的文字。
  《新民周刊》:网络文学十年来,经历了几代写手,你作為第一代网络写手,如何看待其中的变化呢?
  蔡智恒:其实应该说自从出版社开始出网络小说后,网络文学就变了。很多写手都会想尽办法吸引读者或出版社注意他的作品,以达到出书的目的。在出版社的商业机制还没进入网络前,网络写手的创作动机很单纯,几乎全是抒发心情的作品。简单说,写手的心态变了,网络文学的样貌因而改变。
  《新民周刊》:《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也是从网络到出版,开启了网络文学商业化之风,你如何再保持写作的单纯?
  蔡智恒:有个观念要先厘清,“网络文学”不等同于“网络文学出版品”。只是大家心中关于网络文学的概念通常来自于网络文学出版品。而网络文学出版品确实是出版社在商业考虑下,不管文学性如何,只知道趁着风潮大量出书。
  其实我一直以为网络文学的最大意义在于提供写作者一个新的且自由宽容的创作环境,而非诞生出新的文学形式或更好的文学作品。让创作门坎降低、让喜爱写作的人都能自由写作,这当然是好事。但如果只从“作品”的角度,那么所有人都能自由书写的环境,作品水平自然是鱼龙杂处,这是理所当然。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该只从文学价值的角度看待网络文学?(本刊记者王倩对此文亦有贡献)■
其他文献
“严峻”,说的是看到了危机的迹象。首先是城镇就业人数增速下降。第二是企业用工需求出现下滑。第三,企业岗位的流失和新增的岗位相比,出现了负增长。裁员和失业,逐渐成为老百姓街头巷议的关键词,但在各方担忧的同时,各地政府频频出招,限制当地企业裁员的政令,也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严寒来袭,我们一定要抱团互相取暖。  寒潮中,农民工是非常单薄的,政府要避免这些企业主把他们推到外面去,让他們冻着。作为企业主来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之下,西方各国把希望寄托于中国这个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发动机”上。中国遭遇旱情,令不少外媒担心中国粮食安全会受威胁,对中国经济2009年复苏产生负面影响,从而放缓世界经济复苏的整体步伐,同时影响世界粮食安全。  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德國之声首先把旱情的影响和农民收入联系起来,严峻的旱情意味着“中国农民遭遇困境”,“返乡的农民又遭遇如此严重的旱情,将使本来已经非常严峻的生活现状雪
房地产研究公司“环球房地产指南”比较了去年全球110个城市里市中心面积達120平方米的高档公寓售价,发现摩纳哥的蒙特卡罗公寓售价为全球最高,每平方米平均售价为4.76万美元。亚洲楼市的身价在全球不断上涨。在全球公寓最昂贵的10大城市中,有四个城市来自亚太地区:东京(第4)、香港(第5)、新加坡(第8)和孟买(第10)。
新加坡向来不信西方“福利社会”这一套,强调的是使国民具备生活技能,以期自力更生。    新加坡的年度财政预算案,通常在春节后公布,今年不仅提前到1月22日农历新年前出炉,而且作出“非比寻常”的宣布:推出高达205亿新元——建国44年来最巨额的预算、赤字高达85亿新元,更首次动用国家储备金中的49亿新元,作为预算案中的部分资金。  说它“非比寻常”,是因为这是新加坡第一回打开国库动用储备金。目前世界
中法之间仍然存在利益的交点和合作基础,只不过,“解铃还需系铃人”。    牛年2月,春寒料峭。温家宝总理刚结束欧洲的“信心之旅”返京,中国的老朋友——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便接踵而至。此前,温总理遍访了欧洲大国,唯独“漏掉”了浪漫的法兰西。个中原因,各方对此心照不宣。  法国有一句谚语:世界上只有两座山不能见面——换成中国的说法,山不转水转,人跟人总要见面。幸运的是,中法之间仍然存在利益的交点和合作基础
中国股市2009年第一个月及春节后的表现,还不能用“反转”来形容,它不是牛市的前导,只是2009年一系列反弹中,比较成功的一次脱离底部区域的试探性触底反弹。    春节长假刚过,大家拜年时用得最多的那句祈福语仍然“萦绕于耳”:鼠去牛来。人们希望鼠年过去,熊市也就去了;熊去了,牛也就来了。于是,2009年春节的鞭炮声格外地响。而“牛”,也似乎真的来了。    中国有什么不一样?    中国A股市场的
奥巴马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恐怕不是任何一个总统所能左右的。    奥巴马正式上任已有些日子,面对深重的经济与金融危机,他的团队也已马不停蹄地开始了艰难的执政。奧巴马上台携有广泛的民意基础,人们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希望他能给大家带来他竞选中所保证带来的“变化”。然而,奥巴马面对的经济局面更像是一盘死棋,无论他起用多么优秀的经济政策团体,运用多么正确的政策,走出危机的唯一方法似乎只有漫长的时间。  金融
对现代的商人而言,从来不缺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冲动,因为这后面有强大的利益驱动,他们缺的往往是社會责任感,更缺的是健全的现代核心价值,他们办企业到底为了什么?    对作家傅国涌来说,“企业家”是一个被滥用的概念。他觉得有必要澄清一下这个词上厚厚的铜绿与口水。“企业家和富豪、有钱人不是一个概念,不包括官商,也不包括那些靠权力发迹的商人”,傅说,他心目中的企业家,第一桶金必须是干净的,不存在“原罪”的
在评价外滩通道正式开建时,上海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侯学渊说,“上海的城市地图应有两张,一张是地上的,一张是地下的,这并非是个幻想。”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发展历程中,向地下要空间是一条必由之路。    城市是什么?高楼鳞次栉比,路上车如蚂蚁,高架,噪音……这就是城市,一座现代化城市的符号?  这是现代的城市,但绝不是人们想要的城市。  在上海。  沪闵高架二期竣工通车,滚滚车流接踵而来,原本已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推荐自己心目中的最佳,很可能会和远在天边的奥斯卡评委们意见不符,甚至会让你觉得被“侵犯”了,但这是属于我们的时刻。    又到奥斯卡时间。最佳影片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还是《本杰明·巴顿奇事》?最佳男主角是西恩·潘还是米基·洛克?最佳女主角是凯特·温斯莱特还是梅尔·斯特里普?当然,肯定还有很多人会选择布拉德·皮特和安吉丽娜·朱莉这对星光最盛的夫妻档。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推荐自己心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