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先购买权一次新的实践
文物艺术品的国家优先购买权,在中国艺术市场上并非首例。2009年5月中旬,有关部门在审核嘉德2009春拍拟上拍的标的时,发现了有27封陈独秀、徐志摩、梁启超等人致胡适的信札,认为这些信件涉及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因此极为珍贵,希望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予以征集。有关部门立刻跟委托人沟通,但在价格协商方面未能达成相近的意见。于是国家文物局在5月30日拍卖前通过拍卖公司发出公告:“国家将对此场拍卖中的某些拍品按成交价行使优先购买权,在拍卖结束后的7天之内,国家将根据拍卖情况作出是否征集的决定。”最终国家以拍卖成交价554.4万元购买了其中的“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
“优先购买权”是国际通行的一种保护文化遗产的方式。2001年秋季,乾隆皇帝的《南巡图》第一卷在法国的一场拍卖会上亮相,法国政府得知后,认为此件拍品是珍品,便动用了优先购买权。据统计,为了能把《南巡图》留下,法国政府在那次拍卖会上动用了37次“优先购买权”。但法国政府动用“优先购买权”的方式与中国有着明显的区别,即当拍品每竞拍至一个高价的时候,拍卖师都会询问政府有关人员,这个价位你有能力应价吗?然后告诉其他买家,此价位国家可以优先购买,这时其他买家还可以继续出价,直到超出国家购买力的最高准备价位。
过云楼藏书剑古籍拍卖史先例
中国古籍在世界拍卖史上还没有单件拍品过亿的。1995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一册由海外征集来的、多年不见的宋刻宋印,宋、元、明、清四朝宫藏的《文苑英华》残卷以132万元成交,创造了当时古籍单册拍卖最高成交记录。1999年在中国嘉德上拍的一部宋版《春秋经传》,书品完好,《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三著录此书为2函16册,应是在清嘉庆二年(1797年)重建昭仁殿后入藏的善本,最后以176万元成交,单册成交价44万元。2003年7月13日,北京中国书店古籍春拍场上,一页1244年(南宋淳祜四年)蒙古刻《玄都宝藏·云芨七笺》,以4.95万元成交。2004年经北京德宝拍卖的一本81页的宋版书《南岳稿》,以440万元的高价成交。这批过云楼藏书在2005年曾以2310万元的高价被一神秘买家收入囊中,创当时中國古籍拍卖最高价。7年后这批古籍再次走上拍卖台,不但成交价格翻了将近10倍,刷新了中国古籍拍卖的世界纪录,更为重要的是为以后古籍拍卖树立了一个新的市场标杆。
编写《过云楼藏书目》是收藏机构之要务
当年傅增湘在过云楼观书而写下的《顾鹤逸藏书目》只是将过云楼藏书做了一个简单书名抄写和归类,并没有对顾氏藏书详细编目。如今过云楼藏书在南京图书馆、上海博物馆、苏州图书馆、苏州博物馆等多个机构有收藏,邀请专家学者来编写《过云楼藏书目》应是收藏机构的重要工作。中国藏书家有编写藏书目录的习惯,私家藏书大多有自己的收藏特色、文化取向,或出于兴趣爱好、或源于治学需要、或者为了规避某些外在因素。希望重新编写的《过云楼藏书目》能够留给后人一个完整的过云楼,从中可窥见地域文化的发展以及藏书家的思想历程、文化意趣和收藏保存经历,这或许是比拍卖价值更值得期待的事情。
过云楼旧藏《锦绣万花谷》考证
《锦绣万花谷》引用的古籍甚多,于宋代轶事遗诗,搜辑尤富。前集分天、地、官制、户口、婚娴、文章、诗律、科举等,凡二百四十二类;后集分天、帝王符、谶记、太子、宗室、皇后、公主、宗族等,凡三百二十六类。所引之书,除少数外,大多标明出处,多为“古人文集、佛老异书至于百家传记、医技稗官、齐谐小说、荒录怪志”。如《谈苑》、《青箱杂记》、《东轩笔录》、《归田录》、《邵氏闻见录》、《东斋记事》、《湘山野录》、《学林》、《渑水燕谈录》、《梦溪笔谈》。亦引宋人诗话,如《苕溪渔隐丛话》、《蔡宽夫诗话》、《古今诗话》、《王直方诗话》等。引史书较少,经书尤少。
最早著录《锦绣万花谷》一书的是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锦绣万花谷》四十卷、续四十卷,序称淳熙十五年作,而不著名氏。”淳熙十五年,应是公元1188年,则此书编成于南宋孝宗之世,据序文“余为童时,适当胡马蹂践之间”之语推测,编者当生于徽宗政和、宣和间(1111-1125年),幼年经历过靖康之乱,到淳熙十五年(1188年)作序时,年龄也该到七十了。
因该书编者无人知晓,这对至今尚在频繁利用此书资料的研究者与读者来说,不免深觉遗憾。假如说,宋初编著《太平御览》和《册府元龟》这样的类书,是为宫廷皇室和上层知识者提供读书的便利的话,那么,宋代刊印的《锦绣万花谷》,则更多的满足了街道同里各色人士的读书和一般市井文化的需要。八百多年前那位历经艰辛编纂此书的读书人,倘若知晓其编写的图书引起今人如此轰动,定感快慰。
对于《锦绣万花谷》一书的文献价值,杨守敬认为全书皆成于“稍通文理”的书贾之手,淳熙年间仅成前集一编,经屡增屡续,至后集、续集、别集成书到理宗端平,遂修改序文以牵合弥缝。潘景郑对此书的评价是:“所录大抵琐屑丛碎,参错失伦,创立名目,博引繁称,每类后附录诗篇,颇多逸章胜什,为他本所不载。”《四库全书提要》称其:“榛芜杂陈,有乖体要。”但此书流传到今天,对于辑佚和校勘、考证等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作用。
《锦绣万花谷》传本甚众,据学者统计,仅宋刻本就有十七种,其中中国大陆地区公藏之本有四种,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亦收藏宋刻本续集卷一至四。日本存留《锦绣万花谷》宋刻多种,惜皆残损,涉及六处藏书单位。纵观海内外所藏,《锦绣万花谷》现存宋刻本中当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六十九卷涉及前、后、别三集,范围为最广,其中前集存三十二卷,后集存三十六卷;而过云楼本所收前集、后集部分是最全的,有三十八卷前集、四十卷后集皆为宋刻,超过了前者。
文物艺术品的国家优先购买权,在中国艺术市场上并非首例。2009年5月中旬,有关部门在审核嘉德2009春拍拟上拍的标的时,发现了有27封陈独秀、徐志摩、梁启超等人致胡适的信札,认为这些信件涉及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因此极为珍贵,希望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予以征集。有关部门立刻跟委托人沟通,但在价格协商方面未能达成相近的意见。于是国家文物局在5月30日拍卖前通过拍卖公司发出公告:“国家将对此场拍卖中的某些拍品按成交价行使优先购买权,在拍卖结束后的7天之内,国家将根据拍卖情况作出是否征集的决定。”最终国家以拍卖成交价554.4万元购买了其中的“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
“优先购买权”是国际通行的一种保护文化遗产的方式。2001年秋季,乾隆皇帝的《南巡图》第一卷在法国的一场拍卖会上亮相,法国政府得知后,认为此件拍品是珍品,便动用了优先购买权。据统计,为了能把《南巡图》留下,法国政府在那次拍卖会上动用了37次“优先购买权”。但法国政府动用“优先购买权”的方式与中国有着明显的区别,即当拍品每竞拍至一个高价的时候,拍卖师都会询问政府有关人员,这个价位你有能力应价吗?然后告诉其他买家,此价位国家可以优先购买,这时其他买家还可以继续出价,直到超出国家购买力的最高准备价位。
过云楼藏书剑古籍拍卖史先例
中国古籍在世界拍卖史上还没有单件拍品过亿的。1995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一册由海外征集来的、多年不见的宋刻宋印,宋、元、明、清四朝宫藏的《文苑英华》残卷以132万元成交,创造了当时古籍单册拍卖最高成交记录。1999年在中国嘉德上拍的一部宋版《春秋经传》,书品完好,《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三著录此书为2函16册,应是在清嘉庆二年(1797年)重建昭仁殿后入藏的善本,最后以176万元成交,单册成交价44万元。2003年7月13日,北京中国书店古籍春拍场上,一页1244年(南宋淳祜四年)蒙古刻《玄都宝藏·云芨七笺》,以4.95万元成交。2004年经北京德宝拍卖的一本81页的宋版书《南岳稿》,以440万元的高价成交。这批过云楼藏书在2005年曾以2310万元的高价被一神秘买家收入囊中,创当时中國古籍拍卖最高价。7年后这批古籍再次走上拍卖台,不但成交价格翻了将近10倍,刷新了中国古籍拍卖的世界纪录,更为重要的是为以后古籍拍卖树立了一个新的市场标杆。
编写《过云楼藏书目》是收藏机构之要务
当年傅增湘在过云楼观书而写下的《顾鹤逸藏书目》只是将过云楼藏书做了一个简单书名抄写和归类,并没有对顾氏藏书详细编目。如今过云楼藏书在南京图书馆、上海博物馆、苏州图书馆、苏州博物馆等多个机构有收藏,邀请专家学者来编写《过云楼藏书目》应是收藏机构的重要工作。中国藏书家有编写藏书目录的习惯,私家藏书大多有自己的收藏特色、文化取向,或出于兴趣爱好、或源于治学需要、或者为了规避某些外在因素。希望重新编写的《过云楼藏书目》能够留给后人一个完整的过云楼,从中可窥见地域文化的发展以及藏书家的思想历程、文化意趣和收藏保存经历,这或许是比拍卖价值更值得期待的事情。
过云楼旧藏《锦绣万花谷》考证
《锦绣万花谷》引用的古籍甚多,于宋代轶事遗诗,搜辑尤富。前集分天、地、官制、户口、婚娴、文章、诗律、科举等,凡二百四十二类;后集分天、帝王符、谶记、太子、宗室、皇后、公主、宗族等,凡三百二十六类。所引之书,除少数外,大多标明出处,多为“古人文集、佛老异书至于百家传记、医技稗官、齐谐小说、荒录怪志”。如《谈苑》、《青箱杂记》、《东轩笔录》、《归田录》、《邵氏闻见录》、《东斋记事》、《湘山野录》、《学林》、《渑水燕谈录》、《梦溪笔谈》。亦引宋人诗话,如《苕溪渔隐丛话》、《蔡宽夫诗话》、《古今诗话》、《王直方诗话》等。引史书较少,经书尤少。
最早著录《锦绣万花谷》一书的是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锦绣万花谷》四十卷、续四十卷,序称淳熙十五年作,而不著名氏。”淳熙十五年,应是公元1188年,则此书编成于南宋孝宗之世,据序文“余为童时,适当胡马蹂践之间”之语推测,编者当生于徽宗政和、宣和间(1111-1125年),幼年经历过靖康之乱,到淳熙十五年(1188年)作序时,年龄也该到七十了。
因该书编者无人知晓,这对至今尚在频繁利用此书资料的研究者与读者来说,不免深觉遗憾。假如说,宋初编著《太平御览》和《册府元龟》这样的类书,是为宫廷皇室和上层知识者提供读书的便利的话,那么,宋代刊印的《锦绣万花谷》,则更多的满足了街道同里各色人士的读书和一般市井文化的需要。八百多年前那位历经艰辛编纂此书的读书人,倘若知晓其编写的图书引起今人如此轰动,定感快慰。
对于《锦绣万花谷》一书的文献价值,杨守敬认为全书皆成于“稍通文理”的书贾之手,淳熙年间仅成前集一编,经屡增屡续,至后集、续集、别集成书到理宗端平,遂修改序文以牵合弥缝。潘景郑对此书的评价是:“所录大抵琐屑丛碎,参错失伦,创立名目,博引繁称,每类后附录诗篇,颇多逸章胜什,为他本所不载。”《四库全书提要》称其:“榛芜杂陈,有乖体要。”但此书流传到今天,对于辑佚和校勘、考证等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作用。
《锦绣万花谷》传本甚众,据学者统计,仅宋刻本就有十七种,其中中国大陆地区公藏之本有四种,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亦收藏宋刻本续集卷一至四。日本存留《锦绣万花谷》宋刻多种,惜皆残损,涉及六处藏书单位。纵观海内外所藏,《锦绣万花谷》现存宋刻本中当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六十九卷涉及前、后、别三集,范围为最广,其中前集存三十二卷,后集存三十六卷;而过云楼本所收前集、后集部分是最全的,有三十八卷前集、四十卷后集皆为宋刻,超过了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