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线损分析模式初探

来源 :大科技·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zhou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这就为供电企业创新线损分析模式提供了便利。因此,本文将以对比的方式分析传统模式与信息化模式,并对电力信息采集系统的运用进行阐述,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信息化;线损;模式
  中图分类号:TM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2-0075-02
  前 言
  进入新时代后,随着电力需求的增多,人们对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给供电企业线损分析工作带来了挑战。因此,必须对传统模式和信息化模式进行分析,并通过对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建立先进的线损排查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从而将更优质的服务提供给人们。
  1 传统模式与信息化模式的对比分析
  1.1 台区降损管理的缺点
  传统线损管理模式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在出现故障时,检查人员无法及时知道,只有在抄表员将表码录入并经过一定计算后,才能发现相关故障,从问题出现到发现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1]。②检查人员需要对台区中所有的用户进行排查,其并没有重点稽查内容,只是在通常情况下会优先排查某些对象。即使是正常用户,检查人员也需要对其进行排查,这也就加大了检查人员的任务量。③在发现故障并完成整改之后,检查人员无法立即看到维修效果,只有在下个一抄表周期才能知道故障是否解决,而抄表周期是不定的,通常情况下,最短的是30d,而长的则需要60d。
  1.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使用
  在信息化条件下,供电企业可以通过用电信息采集这一系统对线损进行管理与分析。在具体工作中,可以将系统中的数据查询、异常以及线损等功能模块与给线损效率带来不良影响的关键点有效结合,找出其中与工作相关的功能模块,并将其有效运用到线损排查工作中,以此来提高排查的效率与质量。在这一系统的使用下,工作人员只需要把采集到的数据输入到线损模块中,系统就可以自动计算出准确的线损率,且其所用的时间一般在2d之内。同时,在台区出现异常时,通过一定流程的运作,可以及时找出发生故障的具体的范围。另外,用电信息采集这一系统的运用,为精细化管理线损提供了便利,且其还可以通过自动计算及时发现故障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 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线损排查模式
  2.1 线损排查的具体流程
  在对以往線损管理缺点及用电信息采集这一系统功能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现有排查流程,得到了一个全新的线损排查流程,具体过程如下:①在利用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发现异常;②明确嫌疑对象;③将稽查启动单下发,并及时展开现场调查;④对故障、异常以及差错等进行有效处理;⑤核查维修效果;⑥线损率下降、恢复正常工作模式;⑦将相关信息进行归档,并收回稽查启动单。
  2.2 信息化技术运用的优势
  在传统台区管理模式下,线损故障的发现时间一般在7~30d左右。而在完成对集抄的改造后,通过用电信息采集这一系统,可以对用户电表的运行状态与具体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在集中器接收到相关档案与参数后,其可以在故障发生后的第二天就将相关情况反映到系统中,这也就表示工作人员发现线损异常只需要1d,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3 台区线损的监测流程
  在监测工作中,对象不同,监测的流程也存在差异。对于单个的台区线损,其监测流程如下:打开线损模型、选择时间段与日线损、输入名称并查询、比较几日内的线损情况、对具体情况进行记录。对于批量的台区线损,其监测过程则是打开线损模型、对线损阀值、日或者是月线损以及供电单位进行选择与查询、记录具体情况。
  2.4 减少异常户数的工作流程
  ①检查人员应该及时调查台区的具体用电情况,明确半径大、高供高计以及电量小等台区的线损率高属于正常情况,之后再通过电信息采集系统进行详细排查[2]。②在嫌疑对象发现这一环节中,正、负损台区会有不同表现。在正损台区中,户表失压、电流反接、档案不正确、窃电、无法抄表等问题都有可能出现;而在负损台区中,其出现的问题主要有电表归属错误、电压逆相序、考核表故障以及户表变比下降等。③由于嫌疑对象在采集系统中以数据或者是电表的形式存在,因此,其主要有以下几种判定方法:在考核表中,对于失压故障,可以通过批量查找和穿透召测电流与电压等方法进行判定;对于电流线反接故障,其判定方法是召测电表的状态字和对电流数据进行穿透召测等。在三相户表中,对于逆相序故障,可以通过对电表的反向有功示数进行召测完成判定;对于窃电问题,其判定方法是找出突变日期和对比前后电量的变化;对于不符合标准的CT接入,则应该先查看采集系统和营销系统中CT的变化,并通过二者对比,判断CT错误。在单相户表中,针对烧坏等问题,可以通过冻结数据和查找电表具体状态等进行判定;而对于改线等问题,若发现电量随着线损变化,那么就应该将这一电表列为嫌疑对象。④在处理档案问题时,可以将其分成集中器内部、营销系统以及采集系统三方面内容,并对其中问题进行具体判断,如表1所示。
  2.5 工作标准与考核体系
  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供电企业还应该建立起科学、统一的标准,具体内容如下:①应该每日都利用系统对前一天线损情况进行查看,对于没有达到100%抄表率的台区,应该先将漏抄的数据补上,之后在完成回算;对于补抄低于100%的电表,应该让保障二班再一次进行判断。②若集中器出现不在线或者是不抄总表等问题,那么就可以判定其存在异常,并将这一结果通知给保障二班。③应该严格按照具体的排查流程与方法,有效排查台区的线损异常情况。④将筛选出来的存在故障可能的电表进行记录,并对跟班稽查进行申请。⑤在现场开展针对性排查,并通过系统信息的反馈,及时发现故障电表。
  3 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线损分析模式获得的成果
  在信息化条件下,通过对线损分析模式的创新,供电企业取得了四方面的成果。①通过对信息化模式的运用,促进了管理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检查人员的排查时间已经由以往的67d下降到了15d,实现了高效率排查的工作目的。②信息化模式的运用加大了排查力度。以某供电企业为例,截止到12月末,其故障率超过15%的台区已经没有了,并且达到了综合线损率的目标值,即4.1%,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③通过用电信息采集这一系统优势的发挥,可以有效弥补以往排查的不足,将信息技术在营销中的先进性充分展示出来。④新型线损分析模式与体系的构建,从技术方面为线损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3]。
  4 结 论
  综上所述,创新线损分析模式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必须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并从排查流程、监测流程、判断方法以及工作标准等方面入手,创新线损排查模式,提高工作的效率与水平,保证供电质量,从而为供电企业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 雷.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J].通讯世界,2017(14):213~214.
  [2]孙成刚.基于营销信息化的线损精细化管理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2):162~163.
  [3]施 彬.电力营销信息化条件下的配网线损精细化管理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4):180.
  收稿日期:2018-10-8
  作者简介:何 芳(1976-),女,助理工程师,大专,从事供电营销管理工作,任供电所营销副所长。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整个社会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加,业扩工程项目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对供电企业的业扩工程项目管理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供电企业有必要深入、细致地了解业扩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并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性对策和措施,来提高业扩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关键词:供电企业;大客户;业扩工程;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2-0063-
摘 要:为了保证电力通信体系的建设质量,应能认识到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并能结合当前电力系统建设需要以及电力系统信息传输方面的要求,科学的制定光纤类型通信技术的应用方案。本文就光纤类型通信技术在现代电力通信体系建设方面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光纤;电力通信;通信技术;建设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2-0064-02  1 引 言  为了
摘 要:作业智能管控系统通过内部网络与生产管理系统互通,将人员资质信息、工作票信息、变电站等信息,与站内视频监控数据相结合,将人员状态进行了提炼,转化为计算机的流程性展示,将现场作业关键步骤进行浓缩,并且自动匹配现场作业的流程和轨迹等信息,将工作任务提供给供电局通信协同管控系统进行系统展示,从后台指导前端工作,以软件进程匹配现场工作过程,实现对人员身份识别,车辆识别等站内作业工作的智能管控。  关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气自动化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高效应用推动了电气工程现代化、信息化的进程。本文简述了电气自动化的概念,结合电气自动化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分析了其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优势。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2-0067-01  引 言  
摘 要:电力是一项重要资源,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发展,必须非常重视。针对于配电线路变压器安装而言,受到不确定因素影响,使得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要有效控制。本文先介绍基本内容,进一步分析危险点,最后提出解决措施,从而保证系统正常运转。  关键词:配电线路变压器安装;危险点;预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TM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2-0068-01  1 配电线路变压器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三相三线智能电表的功能,然后理论结合实际分析了三相三线智能电表在错接线检查中的应用。  关键词:三相三线智能电表;错接线;检查;应用  中图分类号:TM9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2-0069-02  随着现代化计量设备的发展,智能电表被逐渐运用于电力系统,发挥着电量计量功能,而且事实证明三相三线智能表有着特殊的测量功能,而且独具检测
摘 要:近些年,国家提升了对大气污染情况的关注,强化电厂环保技改项目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各发电企业及地区发电公司都已开始进行和准备开展绿化节能环保改造。因为环保技改比较紧迫、压力大,施工环节有很多危害因素,环保改造工程总承包商与以往的电厂建设方在管理模式上还存在诸多差异,极易在环保技改工程中出现不安全故障。文章根据某电厂环保技改项目安全管理案例,详细探讨了加强电厂环保技改项目安全管理的
摘 要:针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现状,如信息孤岛现象、系统平台存在较大差异、电网模型变化比较频繁等,进行有效的分析,并详细介绍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应用一体化技术的重要价值,提出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要点,如电力调度图模与接口一体化、数据的一体化处理、电力调度平台一体化等,希望能够给相关学者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借鉴。  关键词: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一体化技术;应用要点  中图分类号:T
摘 要:本文电力企业工程管理为研究视角,针对QC对电力企业工程管理经营效益的作用展开分析。首先对QC(质量控制)进行概括性阐述;然后对其在电力工程管理经济效益的作用做出分析;最后提出将QC有效应用到电力工程管理实践中的对策建议。期待为进一步推动电力工程管理水平贡献绵薄之力,为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抛砖引玉。  关键词:质量控制;电力企业;工程管理;经营效益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面对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水电站机电设备在长期运行的过程中就很容易造成设备故障率的增加。为了维持水电站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工作质量,就需要定期对其进行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工作。为此,针对现阶段我国水电站机电设备维护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采用预防性的检修、运行工作状态检修和事后故障检修这三种机电设备的检修方法,以及采取FMEA进行故障等级评定、做好检查维修前的准备工作和强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