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疗法联合药物干预对青年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精神心理状态及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来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心理疗法联合药物干预对青年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精神心理状态、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青年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干预,联合组另实施心理疗法联合药物干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精神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SL)、总睡眠时间(TST)、觉醒次数(AT)]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较,治疗后两组IL-1β、TNF-α、SAS、SDS、SL、AT评分及NIHSS评分明显降低,而TST明显升高,差异显著(t研究组=16.481,21.578,13.721,32.105,10.249,19.590;t对照组=9.606,10.710,6.748,21.379,3.748,7.177,4.551,11.240;P<0.001);并且治疗后联合组的各项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26,12.752,7.985,12.751,3.178,7.095,5.945,9.284;P<0.001)。结论:心理疗法联合药物干预治疗青年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心理状态、降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并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预后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系统考察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理论问题,结合相关资料了解农村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建议,力图对农村中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实践有所启发。
猪巴氏杆菌病是由多种杀伤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常呈地方性流行。俗称“锁喉疯”。其特征是最急性型呈出血性败血病、咽喉炎和肺炎症状;急性型呈纤
目的:探讨NF-κB p65、IκBα、白介素(IL)-1βmRNA在大鼠放射性肺损伤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64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和实验组。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