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中“老妪”的语用价值解读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chao5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归有光的叙事抒情散文《项脊轩志》历来为人所喜爱,被公认为“太仆最胜之文”(姚鼐语)。此文被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参解读此文,认为是作者围绕“百年老屋”的几度兴废,追忆昔日的读书生活和日常琐事,寄托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情怀念,并抒发了人亡物在、抑郁萧索的身世之感。但笔者认为,教参的解读遮蔽了一个看似可有可无,实则很关键的人物——老妪。这可能是教参编者认为,老妪在文中只是作者叙写事件、抒发情感的辅佐人物,并没有其它的语用价值。
   实则不然。老妪在文中的交际情境不仅指向上下文的关联,还指向语言的外部环境,即“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者的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也就是说,这种语用情境“包括作品的上下文、说话的前言后语,以及说话和写作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自然环境、语体环境等”。刘勰也曾在《知音 》篇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这就提醒读者,在交际情境中考虑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作用,对话语的语境价值进行探究,既有可能读出《项脊轩志》文本话语的能指,也有可能读出文本话语的所指,发现文本具有的审美价值。
   关于这一点,吴小如在《古文精读举隅》中这样评价《项脊轩志》:“它正是归有光专门摹写身边琐事而具有小说胎息的一篇杰作。比如文中写老乳母转述作者母亲的问话,和作者祖母对作者的谆谆嘱咐,既酷似班固《汉书》中人物琐屑问答的口吻,又是蒲松龄写《聊斋志异》的蓝本。”吴小如从写作学的视角注意到了老乳母在文本语境交流中的艺术价值。因此,从语用语境视角,解读老妪在文本语境中的价值也应是《项脊轩志》教学的一个关键点。那么归有光在文本中赋予“老妪”的语境价值有哪些呢?
   一、身份价值
   在归有光的实际生活中,应该有许多人或事与项脊轩有关,但作者只选择了与项脊轩有紧密关联的“老妪”来写,无疑在文本语境中赋予了“老妪”一种特殊的身份价值。这种身份价值在文本中的语境支点就是“老嫗”“尝居于此”,又是“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老妪”在归有光家生活多年,且“乳二世”,与项脊轩的密切关系可以说已经超越了作者的祖母、母亲和妻子,在作者心中早已成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位亲人。
   作者通过写“老妪”来怀念母亲,应该是因为他在“老妪”身上感受到了母亲的身份价值。归有光曾在《先妣事略》中写到,他母亲周桂出生于1488年(明孝宗弘治元年),在虚岁十六时,嫁到了归家。两年后,归有光出生,可他母亲却在1513年(明武宗正德八年)与世长辞,年仅26岁。当时归有光只有八岁,对母亲的印象记忆,只能靠姐姐的乳母,也就是归有光祖母的婢女“老妪”来回忆描述。这样“老妪”身上既存在着时间、空间上的语用写作支点,同时也存在着情感上的写作支点。作者的母亲如何关心自己儿女的琐事,是“老妪”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老妪”对归有光讲述他母亲的点滴事情,都是对归有光的一种母爱滋养。所以,作者选择写“老妪”来怀念母亲,就抓住了文本语境的关联特点。“老妪”述说作者母亲生前的言行特别是“‘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时,作者分明感到母亲的真容宛然在目,于是“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归有光在“老妪”的陈述回忆中感受母爱的温暖和幸福,特别是与“老妪”相对哭泣,多么像一对母子共伤心的情景,视“老妪”如母应该是归有光恋母情感上莫大的依凭。
   二、情感价值
   长期以来,人们对《项脊轩志》人物情感的解读,多聚焦在归有光生命中三个最重要的女性身上,祖母的期盼、母亲的慈爱、妻子的仰慕,及作者对祖母的惭愧、对母亲的感念、对妻子的依恋,很少有人关注到作者对“老妪”表达出的情感价值。从传统伦理上讲,人们习惯于置亲情为首位,认为作者在文本中只表达了对自己亲人的情感。但俗话说:“生身没有养身重。”年幼的归有光在“老妪”的护育下长大的,那么他对“老妪”应该是什么样的情感呢?
   归有光8岁时,他的母亲去世,从认知上讲,他对母亲应有许多真切的幼年记忆,可他并没有直接写自己的记忆,而是借助“老妪”的告知来写对母亲的怀念,意图何在?实际上,这是作者精心设置的文本语境价值追求。“老妪”对归有光长期无微不至的照顾,已使他在情感上与“老妪”之间没有了尊卑之感,有的应该是亲人之间的情感,当然这种亲人间的情感不同于归有光对祖母、母亲的情感。如果说作者对祖母的情感是惭愧、对母亲的情感是感念,那么他对“老妪”的情感应该是感恩、敬重。作者叙写母亲的形象愈真切,对乳母的感恩、敬重就愈深切。这种感恩敬重,还更因为“老妪”侍奉过归有光的祖父母、父母和他这一代人。这样一位照料过归家三代、付出了终生的“老妪”,当然值得归有光对她无限的感恩和敬重。
   三、人格价值
   在文中,祖母是归有光最高长辈的亲人,但作者把她排在第二个位次来写,这是因为祖母对作者的关怀意在家门功业,希望子孙能够成名、做官,重振家风,让衰落的家业恢复起来。“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所以,作者对祖母的感念是“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项脊轩志》是归有光十九岁时所写,此时的他还没有做官,想到祖母对自己的期盼没有实现,自然“长号不自禁”。作者早年失去母爱,又在科举功名上屡遭打击,继祖母、母亲的去世后,“老妪”作为年长女性对他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大的。
   “老妪”在归家生活多年,视主家如己家,当然作者也视“老妪”为家人。作者写“老妪”意在写母亲,但“老妪”若母又毕竟不同于母。因为母亲之爱子,不会时时提醒孩子记住自己的爱,而“老妪”则常常向归有光提及他母亲的往事,既表现“老妪”不忘恩情,念想主人,实际上是“老妪”欲让作者感受母爱之深情,提醒作者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由此可知,“老妪”身上体现出了勤劳坚韧、真诚重义、知恩图报的人格价值。
   “老妪”的这种人格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被归有光继承发扬着。归有光早年所拥有的“自束发,读书轩中”“竟日默默在此”的苦读精神;成年后,八次会试不第,仍读书讲学的坚韧精神;在嘉靖四十四年考中进士,当了长兴知县,在任上抗拒上司命令而采用古教化法管理百姓,听讼时允许妇女儿童围观的真诚为民精神等,都可说是“老妪”的人格价值在作者身上的体现。
   语言最主要的功能是交流,而离开语境的话语很难实现交流价值,它只是呈现出语义的静态性,没有语用的动态性。作品的语境价值可谓是一种特殊的语用价值,既同作者的主观意图密切相关,又具有客观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对具体文本进行解读就是要发现话语的形式特征和语境之间有什么关系,并对话语作出恰切的语境价值解读,才能在阅读中产生情感共鸣,思想得到提升。从这种角度来看,《项脊轩志》中的“老妪”虽然是个不起眼的人物,但作者赋予给她的语境价值却相当丰富,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和发掘。
   [作者通联:张盼盼,江苏灌南县苏州路实验学校;柳振华,江苏灌南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2020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依然延承往年的出题风格:在具体情境任务中,辨析写作对象之间的关系,用以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价值观。具体有如下三个特点:1.限定具体情景,紧贴
水库具有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等多种功能, 泥沙淤积造成库容损失,使水库的功能、安全和综合效益受到影响。此外,被淤满的水库可能面临拆坝问题,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对
报纸
立体书籍具有突破二维平面形态、平面与立体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特点,还兼具加强阅读趣味、增强视觉震撼、带来意外惊喜等特性,能够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在
仓储机械广泛应用于货物仓储、施工、工厂生产、船舶卸货、码头装卸等过程。这就是为什么起重设备的质量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提升机械钢结构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焊接的质量,
针对电力设备载流故障与接触电阻、设备载流、外部环境温度及其结构尺寸之间的关系,研究建立了高压电气设备载流连接板温升故障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借助传热学理论,建立温升模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仍是材料作文。多年来,材料作文在试题表述、审题难度乃至价值导向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表达逻辑及导向价值均引起广
从收敛速度、网络稳定性、泛化性能及预测结果等方面分析BP网络和小波神经网络的预测过程,探讨了差异的原因.发现:(1)BP网络预测稳定性强,易取舍数值,但预测速度较慢,预测精度不够理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正】土地和种子蕴藏学习力在加拿大,学校自建菜园非常流行。基于此,5月1日,位于渥太华的一家慈善机构举办了学校菜园网,包括案例研究、课堂指导以及给教师的防兔建议等内容
对断裂的高强度螺栓断口及其腐蚀产物、螺栓表面存在的微裂纹进行了观察分析;对螺栓材料进行了热处理、氢脆敏感性和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引起断裂发生的裂纹源─—微裂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