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结扎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37123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并发症之一,需采取干预措施以预防其破裂出血[1].EV结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用于预防EV再出血的疗效已获认可[2].本研究回顾分析高危EV患者预防性结扎的资料并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经胃镜证实EV且无出血史的高危EV患者.EV高出血风险诊断标准[1]如下:①食管曲张静脉呈蛇形迂曲隆起且有红色征和(或)Child-Pugh B、C级;②EV呈串珠状、结节状或瘤状(不论有无红色征及Child Pugh分级)。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探讨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收集48例直肠NET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法进行肿瘤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预后单因素生存分析,以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比较,采用Cox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
食管癌的发病具民族及地区特异性。我国的哈萨克族是食管癌高发民族,深入研究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病机制具重要意义。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蛋白(leucine-rich repeats and immunoglobulin like domainprotein, Lrig) 1是调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E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的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那么对于中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是初中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学生的责任感体现在对自己学业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对于家庭的责任感等方面,本文研究了立德树人的内涵,并对责任感给出了解释,提出了在立德树人背景下中学生提升责任感的几点意见,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立德树人 中学生 责任感   DOI:10.122
肝细胞肝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复杂,具有多因素综合致病的特点.HCC的发生主要包括肝脏慢性损伤修复机制和基因突变机制.现就HCC发生中涉及的主要信号转导通路做一综述。
期刊
目的 探讨胃癌临床病理特点,为胃癌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基础.方法 收集2001至2004年行胃癌根治术的病例共694例,回顾性分析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WHO组织学分型和分级、Lauren分型、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pT)、病理TNM分期(pTNM).结果 694例胃癌中,男女比为3.96∶1;41~70岁组有644例,占92.80%,51~70岁为高发年龄段.胃癌好发部位依次
目的 探讨鼻胰管在预防高危人群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4月至2012年2月PEP高危人群病例共105例,根据ERCP术中情况分为非鼻胰管组58例和鼻胰管组47例.鼻胰管组置入鼻胰管,在X线下导管头端过胰颈即可,非鼻胰管组则根据术中情况选择放置鼻胆管或不放置引流管.采用x2检验和t检验比较分析两组病例ERCP术前、术后临床资料,采用x2检验分析
目的 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的表达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制备ANP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印迹法及RT-PCR方法检测假手术对照组和造模后6、12、24 h大鼠肠黏膜组织中PAR-2的表达.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假手术对照组大鼠小肠黏膜组织中PAR-2的表达较微弱.ANP造模后,PAR-2
应用抑酸药物是一项防治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的重要措施,对不能口服药物的颅脑损伤患者,主要给药方式为静脉用药和鼻饲管胃内给药,但均存在缺点.广东省佛山市顺德第一人民医院自2007年2月至2010年10月,对21例不能进食的颅脑损伤危重病患者经多功能胃肠管肠内应用雷贝拉唑提高胃液pH值,预防SU,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病例资料和分组:47例不
期刊
患者女,62岁,因腹胀、呕吐伴停止排气、排便反复发作半年余,于2011年6月30日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患者于2010年12月开始出现腹胀、腹痛,同时伴恶心、呕吐及排气、排便停止,反复发作5~6次,每次发作前1周左右排便次数减少,粪便成形,色黄.在外院辗转治疗,均诊断为病因不明的不完全性肠梗阻,予抗炎、补液、灌肠治疗后症状改善.发病期间无发热、呕血、腹泻、头晕、乏力等表现,发作间
期刊
急性胰腺炎( acute pancreatitis,AP)分类与预后是临床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1992年亚特兰大急性胰腺炎共识意见[1](以下简称亚特兰大定义)首次从临床角度将AP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2种类型,曾经得到广泛的认同.但SAP亚特兰大定义分类标准过于宽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