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茬大豆高效施肥模式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ey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筛选出适合重茬大豆种植的高效施肥模式.[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重茬大豆叶绿素、根瘤、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处理如下:①常规施肥(CK);②优化施肥(NPK);③优化施肥+微肥(NPK+Mo+B+Zn);④优化施肥+追氮(NPK+N);⑤缓释肥料(SRF);⑥纳米增效肥料(70%NPK+NF);⑦优化施肥+叶面肥(NPK+F);⑧优化施肥+根瘤菌(NPK+R).[结果]与CK相比,叶绿素含量、根瘤鲜干重及数量以NPK+Mo+B+Zn处理提高最明显,其次为NPK+F处理;各施肥处理的增产幅度均较为显著,其中产量及农艺指标以NPK+Mo+B+Zn、70%NPK+NF、NPK+F处理表现较好;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以70%NPK+NF和NPK+Mo+B+Zn处理处于较高水平.[结论]NPK+Mo+B+Zn处理为黑河地区重茬大豆高效施肥的最优选择.
其他文献
为了进一步探究小麦蚜虫和纹枯病的防控措施.2017—2019年在德州地区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调查了小麦蚜虫在本地区的发生动态,探究了不同的种衣剂及耕作方式对小麦蚜虫和纹枯病发生的影响,评价了8种杀虫剂对麦蚜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麦蚜种群数量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达到高峰;4种种衣剂对小麦穗期蚜虫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3种含有杀菌成分的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3种不同的耕地处理对小麦灌浆期的蚜虫数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深耕可显著减少小麦拔节期纹枯病的发生.除0.5%藜芦碱SL的防效仅在46.76%~6
[目的]研究贻贝粗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生殖能力和遗传稳定性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同时灌胃木瓜蛋白酶提取的贻贝多糖进行干预,7 d后测定体重、器官指数、血常规、骨髓细胞微核率、精子致畸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第7天模型组小鼠的体重显著下降,胸腺指数明显降低34.6%,肠指数、心脏指数分别显著升高73.4%、43.6%,小鼠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压积下降,淋巴细胞、中间细胞、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失衡,微核率和精子畸变率分别提高了17.67千
以新形势下所构建的装备保障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探索装备保障体系运行的过程.借鉴作战体系运行OODA环理论,构建了装备保障体系AODA环运行的概念模型,分析了装备保障体系AODA环的内涵,明确装备保障体系AODA环的周期记述方法,选择大规模联合作战装备保障为典型案例,运用AODA环理论对其运行模式进行分析和描述.最终认为现阶段有效提高装备保障体系运行效率,主要应从增加信息网络传输速度、提高指控决策智能化处理能力、提升保障实体机动保障能力3个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