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位固定技术放射治疗胸腹部肿瘤的临床效果对比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ia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体位固定技术放射治疗胸腹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接诊的60例胸腹部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均30例,对照組接受常规固定技术,实验组接受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技术,以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左右、头脚、前后的摆位误差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部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中施以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技术,效果显著,有助于误差现象的减少,精确度的提高,继而帮助患者获取良好的放射治疗,值得推广。
  [关键词]胸腹部肿瘤;体位固定技术;热塑体膜
  肿瘤,也称赘生物,是由于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其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1]。目前,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放射治疗期间患者体位的摆放是否合理对其治疗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为了探究胸腹部肿瘤患者反射治疗期间的最佳体位固定方法,本文对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胸腹部肿瘤患者施以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计60例胸腹部肿瘤患者,均选取于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16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22-65(43.5土7.2)岁;肿瘤类型:5例食管癌,10例肺癌,9例胃癌,6例乳腺癌。实验组30例,17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23-66(44.1土7.3)岁;肿瘤类型:6例食管癌,11例肺癌,8例胃癌,5例乳腺癌。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入选标准:1、在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下开展本次研究;2、符合医学伦理;3、均经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4、可耐受放射治疗;5、无体表溃疡、昏迷、肝肾功能不全、休克、精神障碍等患者。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固定技术,如下:体表画线体位固定技术,平躺于固定架上,以三维激光灯摆正患者体位,待摆正结束,做好体表画线。
  实验组接受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技术,如下:首先,患者平躺在固定体架体架上,勺状枕头置于患者头部下方,保持头部固定;其次,适当调整激光线,保持其与患者矢状面正中位置处于同一水平线,确保激光灯运行完好、患者身体笔直;最后,向上抬患者双手,放松全身肌肉,取下热塑膜并做体膜,保持软化热塑网膜均匀地贴于患者体表,注意保持患者身体不动,把体膜在患者的身体上做好标记,即左右、胸部正中为准,利用激光标记,重新摆位,加以准确记录。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左右、前后、头脚的摆位误差(以临床CT检查为依据,两组均连续验证5次,即取0。、90。射野验证片,准确测量、记录两组不同体位,即左右、前后、头脚的摆位误差。注意射野验证片应当与DRP片内骨性标志物做重叠吻合)。
  1.4 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家SPSS21.0为工具,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选择“x±s”、“n(%)”表示,结果以t、X2检验,若P< 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两组左右、前后、头脚的摆位误差:实验组左右、前后、头脚的摆位误差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依照新生物的细胞特性、对机体危害性程度可将肿瘤分为良性、恶性两大类,目前,临床针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较多,如综合疗法,即药物、手术、放射等联合应用,其中放射治疗属于胸腹部肿瘤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其可彻底根治肿瘤,在此治疗期间应当重视选择合适放射剂量、最大限度的减少放射治疗对正常机体组织的损伤程度等[2]。较其他治疗方法而言,放射治疗耗时长且治疗中需多次摆位治疗。相关研究指出,肿瘤患者行放射治疗期间常常伴有体位移动,约有11.2%患者由于体位移动引起>lcm的误差,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胸腹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选取合理的体位固定技术对其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结果显示,两组在不同题为摆放误差(左右摆位、头脚摆位、前后摆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充分表明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在胸腹部患者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常规固定技术高。分析原因如下:常规固定技术,即画线方法,因为多数患者双手取上抬状态,致使肌肉呈拉伸,导致患者胸腹部体积增大,极易受到呼吸运动的影响,造成固定困难系数相对较高。加上重复摆放患者,使其易出现疲惫状态而难以继续坚持,从而导致误差现象的发生。而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在放射治疗中可获取良好的应用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且重复摆放期间的误差较小,此外,也可减少射线对正常机体组织的损伤;但是笔者认为在胸腹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应用热塑体膜固定技术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摆位耗时较长;消瘦患者,难以获取良好的热塑体膜塑形效果,存在影响精准度的可能性;部分患者无法耐受控制体位移动的固定方法等。
  综上,胸腹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期间施以常规固定技术、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技术,后者的应用效果较前者高,不仅可以减少误差,而且能够提高精确度,利于患者获取良好的放射治疗效果,值得大力宣传。
  参考文献
  [1]张胜峰,陈艳灿,招什武,等.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不同体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临床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7):812-813.
  [2]张素美,刘广升.3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腹部肿瘤术后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及重复性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1):54-57.
  [3]赵雪松.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5,19(11):119-120.
  [4]李拥军,蔡正斌,欧宝权,等.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4):407-409.
其他文献
根据国家武馆总局出台的新政策,加上媒介参与机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历史,审视武术。于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面,本文提出了对武术在当下发展的一些看法。认为在学校
摘要:目的:比较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对成人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法随机选择医院2018年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全麻手术成人患者112例,按照麻醉给药途径的不同分为吸入麻醉组与静脉麻醉组,比较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术后疼痛评分,以评价不同麻醉给药途径对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静脉麻醉组术后恶心发生率、呕吐发生率分别为8.93%(5/56)、5.36%(3/56
脑卒中患者情感障碍的发生率较高,据报道抑郁状态发生率为20%~60%,焦虑为19%~40%.我们对242例急性脑卒中早期出现情感障碍患者采取干预措施并观察其预后.现报告如下.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我们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将中药方剂"DN一号"用于62例DN患者,观察治
头孢地嗪为第三代头孢菌类抗生素,与其他同类抗生素比较,抗菌谱广,并且有其独特的免疫调节作用.2001年3月~2002年2月,我院用头孢地嗪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80例.现报告如下.
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体育市场营销专业实训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认为高职院校体育市场营销专业在实训教学中:一要科学定位实训教学,开拓丰富多彩的内容;二要多层次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2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 50 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将 50 例呼吸衰竭患者分成两组,对
随着现代竞技体操的快速发展,比赛的高难度和技巧性动作逐年递增,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要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一方面,外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对运动员的赛前心理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酮替芬对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到2018年6月的50名小儿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脑出血行锥颅穿刺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差异。方法:择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18例进行临床研究,按照就诊序列号单双分组法将患者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行锥颅穿刺术,统计两组术前、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整体治疗效果,对不同术式的应用价值进行客观评价。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