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今教学活动在新时代下所面临的要求与挑战。要在中专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仅仅通过老师授课的形式是完全不够的,我们要在物理教学中,积极开展探索性的物理实验,充分利用探究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探索实验;创作性思维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除了要传授学生基本的物理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适应当代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也符合新课改的初衷。
本文就中专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谈点个人的认识,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充分利用探究实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探索性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利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对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培养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思考意识,不断探索物理元素之间的关系与分析其他物理现象,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研究力与加速度、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想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物理变量之间的关系,采用“控制变量法”学习方法,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当力不变时,质量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或者当质量不变时,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每个小组都自己设计出实验,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物理结论。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探究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时,学生可以多设计出几套实验方案,有的同学利用教材中的装置,借助前面同学用过的打点计时器,采用纸带处理的方式分析加速度与外力之间的关系。还有的同学直接用秒表来测试有一定质量的小车在滑行过程中所用的时间,用刻度尺来测试小车运动停止后总的位移距离。虽然在这些实验中,有的可能存在比较大的误差,但通过参与制作实验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与科学意识,也可以大概推断出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锻炼学生发现错误,积极改正的能力。也有的学生直接运用教材提供的实验装置,用比例的方法,研究出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虽然这样做是直接照搬教材中的案例,但也不是完全的偷懒行为,学生到最后还是利用了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总结出加速度与力之间的物理关系,也阐明了利用比例的方法来验证这种原理更具有其优势与合理性,也间接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有的学生抛开教材,另辟蹊径探索新的实验形式,利用傻瓜相机的曝光时间和生活中的那些衣服挂钩、重锤、细绳等重物,通过测量与计算,研究出力与加速度直接的关系。学生通过制作具体的实验来论证物理原理,这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关于物理知识的原理与规律性,更加强了自己亲自参与实验全过程的动手能力,开发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实验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己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正是由于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变为主动,整体提高了素质教育的质量,所以我们要在物理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实验,也许在实验过程中会遇到失败与挫折,但从中学到的物理知识会更加的难忘,比直接从老师讲课中接受的理论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与透彻,并且可以积极运用于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例如学生在学习“动量守恒定律”后,学生懂得了现代火箭的工作原理,然后亲自动手制作实验来论证这一原理,学生可以先把两个同样的可乐瓶子制作成简单的水火箭,通过分析水火箭升不高的情况,积极探索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探究其中存在的物理关系。首先学生们研究了瓶中水量与水火箭上升高度之间的关系,他们采用不同体积的饮料瓶子制作水火箭,反复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当水火箭内的水达到1/3时,水火箭上升的高度为最大值。同时,学生们又进一步研究了瓶塞松紧与水火箭上升高度的联系,就是在瓶内水量相等的情况下,对瓶塞松紧与水火箭上升高度之间的联系进行对比实验,并且得出实验结论:在水火箭内水量相等的条件下,瓶塞塞得越紧,水火箭上升的高度就越高。
在学习热力知识后,有些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在课余时间探索泥茶壶制冷的原理,并且向当地一家制作茶具的生产商提供合理的改进建议,可以在泥茶壶身体穿几个小孔,让制作出来的泥茶壶既具有观赏价值又具有制冷的实用价值,学生在验证物理原理的同时积极结合实践,也给厂家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在学习电学原理后,学生可以对生活中的电器安全问题进行探索与分析,初步了解生活里因为电器引发的事故原因,在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之后学生可以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预防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也提高自己安全用电的意识。总之,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生活之中,不仅能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将他们领入了知识能创造财富的广阔舞台之中。
三、创造性思维促进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中专物理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处理匀强电场中类平抛物体运动时,学生能够发现两个分运动之间的特点与关系。在解决电源连接与两块平行板电容器,在开关闭合与断开的过程中要使带电粒子飞出电场情况判断时,有的学生从物体位移的角度出发,观察到不管开关处在闭合还是打开的状态中,只要在水平方向物体匀速运动,时间就会随着位移的增加而增加,位移每增加一倍,时间也增加一倍,再根据开关在打开或者闭合时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是否发生改变,采用数学运算方式列出竖直方向时间与位移之间的关系通式,从中得出在竖直方向时间与位移之间的比例关系,它们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如何发生相应的改变。在这个实验中,从时间的角度出发考虑两者变化的关系,这个办法更加新颖独特,展现了同学们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结果。又例如,在解决“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在粗糙斜面上运动”这种类型的题目时,学生可以通过联想的方式,在脑中刻画出实验的现象,物体在恒力的作用下,在粗糙斜面上面运动和在光滑的电梯里面运动,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其他各种情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且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合理灵活地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充分掌握物理的基本知识原理与规律。
通过在现实中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在中专物理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态度,提高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我国的物理科技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人才环境,提高了素质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物理教学;探索实验;创作性思维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除了要传授学生基本的物理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适应当代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也符合新课改的初衷。
本文就中专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谈点个人的认识,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充分利用探究实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探索性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利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对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培养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思考意识,不断探索物理元素之间的关系与分析其他物理现象,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研究力与加速度、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想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物理变量之间的关系,采用“控制变量法”学习方法,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当力不变时,质量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或者当质量不变时,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每个小组都自己设计出实验,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物理结论。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探究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时,学生可以多设计出几套实验方案,有的同学利用教材中的装置,借助前面同学用过的打点计时器,采用纸带处理的方式分析加速度与外力之间的关系。还有的同学直接用秒表来测试有一定质量的小车在滑行过程中所用的时间,用刻度尺来测试小车运动停止后总的位移距离。虽然在这些实验中,有的可能存在比较大的误差,但通过参与制作实验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与科学意识,也可以大概推断出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锻炼学生发现错误,积极改正的能力。也有的学生直接运用教材提供的实验装置,用比例的方法,研究出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虽然这样做是直接照搬教材中的案例,但也不是完全的偷懒行为,学生到最后还是利用了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总结出加速度与力之间的物理关系,也阐明了利用比例的方法来验证这种原理更具有其优势与合理性,也间接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有的学生抛开教材,另辟蹊径探索新的实验形式,利用傻瓜相机的曝光时间和生活中的那些衣服挂钩、重锤、细绳等重物,通过测量与计算,研究出力与加速度直接的关系。学生通过制作具体的实验来论证物理原理,这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关于物理知识的原理与规律性,更加强了自己亲自参与实验全过程的动手能力,开发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实验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自己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正是由于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变为主动,整体提高了素质教育的质量,所以我们要在物理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实验,也许在实验过程中会遇到失败与挫折,但从中学到的物理知识会更加的难忘,比直接从老师讲课中接受的理论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与透彻,并且可以积极运用于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例如学生在学习“动量守恒定律”后,学生懂得了现代火箭的工作原理,然后亲自动手制作实验来论证这一原理,学生可以先把两个同样的可乐瓶子制作成简单的水火箭,通过分析水火箭升不高的情况,积极探索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探究其中存在的物理关系。首先学生们研究了瓶中水量与水火箭上升高度之间的关系,他们采用不同体积的饮料瓶子制作水火箭,反复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当水火箭内的水达到1/3时,水火箭上升的高度为最大值。同时,学生们又进一步研究了瓶塞松紧与水火箭上升高度的联系,就是在瓶内水量相等的情况下,对瓶塞松紧与水火箭上升高度之间的联系进行对比实验,并且得出实验结论:在水火箭内水量相等的条件下,瓶塞塞得越紧,水火箭上升的高度就越高。
在学习热力知识后,有些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在课余时间探索泥茶壶制冷的原理,并且向当地一家制作茶具的生产商提供合理的改进建议,可以在泥茶壶身体穿几个小孔,让制作出来的泥茶壶既具有观赏价值又具有制冷的实用价值,学生在验证物理原理的同时积极结合实践,也给厂家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在学习电学原理后,学生可以对生活中的电器安全问题进行探索与分析,初步了解生活里因为电器引发的事故原因,在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之后学生可以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预防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也提高自己安全用电的意识。总之,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生活之中,不仅能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将他们领入了知识能创造财富的广阔舞台之中。
三、创造性思维促进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中专物理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处理匀强电场中类平抛物体运动时,学生能够发现两个分运动之间的特点与关系。在解决电源连接与两块平行板电容器,在开关闭合与断开的过程中要使带电粒子飞出电场情况判断时,有的学生从物体位移的角度出发,观察到不管开关处在闭合还是打开的状态中,只要在水平方向物体匀速运动,时间就会随着位移的增加而增加,位移每增加一倍,时间也增加一倍,再根据开关在打开或者闭合时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是否发生改变,采用数学运算方式列出竖直方向时间与位移之间的关系通式,从中得出在竖直方向时间与位移之间的比例关系,它们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如何发生相应的改变。在这个实验中,从时间的角度出发考虑两者变化的关系,这个办法更加新颖独特,展现了同学们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结果。又例如,在解决“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在粗糙斜面上运动”这种类型的题目时,学生可以通过联想的方式,在脑中刻画出实验的现象,物体在恒力的作用下,在粗糙斜面上面运动和在光滑的电梯里面运动,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其他各种情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且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合理灵活地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充分掌握物理的基本知识原理与规律。
通过在现实中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在中专物理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态度,提高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我国的物理科技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人才环境,提高了素质教育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