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发展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借助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方法,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实现对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文章从教学质量监控的构成要素入手,提出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 教学质量 监控体系
[作者简介]高桂桢(1965- ),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工业大学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河南郑州450052)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南工业大学高教研究项目“建立高校内部全面质量保障与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8GJYJ-B35)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8-0156-02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策略。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和人才市场化改革中竞争取胜的法宝。因此,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要素
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任务,建立和保证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根据不同的环节和内容,确定科学的方法,实行动态控制。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涉及的内容,应该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所有方面,是对教学从计划到实施的全过程监控,是教师和学生参与监控、同时又接受监控的全员性监控管理。其中教学过程监控和教学管理的监控是最重要的方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四大基本要素构成。
1.监控者。监控者是指高校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的有关机构和人员,包括校、院、系三个层次。其中校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机构及人员,指主管校长、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及教务处相关人员,职责是制订教学质量管理方案,抓好教学组织安排及教学运行中的教学质量控制工作,代表学校对各院系、各专业教学工作进行质量管理。院级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机构及人员,指院长、系主任—主管教学的副主任—院系教学秘书。主要职责是依据高校办学指导思想和教学质量管理规定,对所属专业的教学计划、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检查、教师个人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等,进行统一的领导和管理。而教研室(实验室)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主要职责是根据校院二级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和教学计划要求,对所属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2.被监控者。在高校中,凡是对教学质量构成影响的、发生作用的一切因素都是受控者。从人的因素看,由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构成了人的因素;从物的因素看,主要包括教室、实验室、运动场、图书馆等场所及教学仪器设备、教材图书资料等直接因素,宿舍、食堂等生活后勤服务条件是间接因素;从管理的因素看,在教学系统中,虽然人、物的因素有各自独立的地位和功能,但他们只有作为一个有效的整体发生作用。只有管理组织严密、规章制度健全、管理方法或手段先进科学,人、物因素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因此,管理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受控对象。
3.监控活动。监控活动是指教学质量监控中,监控者对被监控者实施控制活动的内容、形式及这些活动实施的过程。从监控的内容上看,主要是指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运行状况和教学管理的情况。教学基本建设反映教学质量的静态条件,教学运行状况反映教学质量的动态活动,教学管理则反映在教学管理运行规章制度健全和制度的贯彻落实上。从监控形式上看,是指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方式、手段等,体现在制度规范、督促检查、评估评价和反馈调节等方面。反馈调节是指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反馈得来的信息,通过信息偏差分析,随时调节教学工作,使其始终处于良性运行状态。监控实施过程有大过程和小过程之分。大过程是指从招生—计划—教学—毕业这一学生输入输出的全过程;小过程指的是一个监控管理周期,包括制订计划—运转调控—检测评估—总结提高,一般为一个学期。
4.监控目标。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目标,是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目标子系统的基础和前提,教学质量检查以目标为标准,工作的结果按目标完成的程度来评价。监控目标子系统可描述为:总目标—教学过程和目标—影响因素分目标—教学保证分目标—教学质量分目标。
二、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构建教学监控体系,需要教学监控的宏观决策者、教学监控体系的核心和教学监控体系的主体协调统一,形成包括制度体系、评价体系、反馈和整改体系等一整套完备的管理运作机制,它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质量管理的操作系统,也是高等学校管理体系中相对独立的应用体系,教学监控体系的建立,使教师、学生、课程、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置于较为严密的监督和调控之下。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是依据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借鉴国内外高校质量监控的有益经验,基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的系统设计,它是以师生为主体,管理为纽带,全员参与、全程管理的校院系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体系本身具有信息的搜集、分析、处理、传递和反馈等功能,通过这个体系的正常运转,可以实现对教学质量全程有效的控制,该体系有以下五个系统:
1.教学质量决策系统。该系统是由学校教学质量责任人校党委书记、校长和主管教学副校长负责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系统。通过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等组织开展教学决策活动,负责对教学工作进行宏观指导与管理,审定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组织协调各院(系)、职能部门,按照学校的发展定位、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和条件建设计划。
2.教学质量标准系统。根据学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组织专家在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指导下,广泛征求各学院的意见,制定学院评估质量标准、专业建设质量标准、精品课程质量标准、课堂理论教学质量标准、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质量标准、实验质量标准等,作为全体师生员工共同遵循的准则。
3.教学质量信息收集系统。该系统以教务处为主,收集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意见、对教风学风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有关建议。信息收集方式包括教学检查、领导听课、督导评教、教师评学、学生评教、学生信息员、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收集各级各类人员和学生的意见,然后把处理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学院(系)、教师或学生管理部门等。
4.教学质量评估系统。主要是学校内部的教育评估和教学评价活动。河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根据自身的教学工作情况,将重点放在了学院教学工作评估、专业建设评估、精品课程建设评估、教学环节评估等四种内部经常性的评估工作上,抓住学校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
5.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使系统由开环成为闭环的必要手段。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将各种评估、检查所获取的教学质量信息通过分析、诊断和处理后,及时将结果反馈给被评估者,使其不断调整和改进工作,提升教学质量。
三、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
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必须通过严格的监控机制和互动的渠道才能完成。建立健全高校教学管理监控制度和科学化的质量监控体系,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针对教师教学工作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反馈意见,积极促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从管理机制及工作现状着手,积极有效地推动教学管理模式的优化,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有效地促进高校教学监管工作的开展。
1.加强教学监督制度化建设,强化教学全程质量监控。根据课程设计要求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教学与教务管理的有关文件,做到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严格教学调度制度,确保教学制度的稳定,建立和健全教师教学业务档案、学生课堂教学评估体系、教学督导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制定专家听课评课表,教研室、系、院三级领导听课评价表和考试质量分析评估等,保障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质量评估监控的制度体系化。如我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经过长期探索和不断完善,先后制定和修订了四十多项教学管理制度,根据“河南工业大学教学工作规程”“听课制度”等管理规定,分别制定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表”“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表”等,对课堂教学、教师授课、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为我校日常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建立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确保教学质量评价完善合理。不同大学由于历史原因和软件、硬件等方面的差异,在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层次、规模以及社会服务的行业范围不一样,采用的质量标准也不同。我校是一所教学型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学生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因此,我校制定了涵盖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材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教学、实习教学、毕业设计(论文)、考试管理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实事求是地培养市场需求的专门人才和确定培养目标。为教学质量控制和教学效果评价提供了依据。
3.健全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强化教学管理技能。首先,构建高校层次分明、职责清晰的监控组织体系,是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得以运行的基本保证。我校教学质量监控第一责任人是校党委书记、校长和院党委书记、院长,日常管理工作由主管教学校长、教务处和各学院主管教学的院长、教学办具体负责,教务处设教学质量管理科负责教学质量实施工作。这样就形成了由教务处、各院系和教研室组成的教学监控链,对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行为进行监控。其次,由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员、学生信息员为主组成的教学信息反馈链,通过健全教学督导、听课评课、教学信息员等队伍,收集、汇总、反馈整体教学质量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质量情况等信息,进行建议、分析和评价,形成结论性的质量分析报告,为教学管理改革和教学监控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材料。最后,由学工部、学生会和各级党团组织为主组成的学生教育与学生管理监控链。
4.建立教学评估体系的运作机制,强化教学管理技能。除制定有效的学院(校)、系、教师和学生四级教学评估制度外,还要建立和完善教学评估运作机制,通过教学评估,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及时整改,以提高教学监理技能。我校通过建立检查体系。将集中检查与随机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教学督导与学生信息反馈相结合,建立校、院、系三级教学检查制度和贯穿期初、期中、期末的全程动态的教学检查与信息反馈系统。建立评估体系,要结合教育部五年一轮的“水平评估”工作,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评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学评估必须贯彻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原则,实现结果检测与过程控制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李娟.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关系大学学报,2005(6).
[2]闫娟.论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3).
[3]余小波,王志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评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
[4]何光峰.国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及其特点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5(8).
[关键词]高校 教学质量 监控体系
[作者简介]高桂桢(1965- ),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工业大学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河南郑州450052)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南工业大学高教研究项目“建立高校内部全面质量保障与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8GJYJ-B35)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8-0156-02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策略。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和人才市场化改革中竞争取胜的法宝。因此,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要素
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任务,建立和保证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根据不同的环节和内容,确定科学的方法,实行动态控制。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涉及的内容,应该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所有方面,是对教学从计划到实施的全过程监控,是教师和学生参与监控、同时又接受监控的全员性监控管理。其中教学过程监控和教学管理的监控是最重要的方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四大基本要素构成。
1.监控者。监控者是指高校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的有关机构和人员,包括校、院、系三个层次。其中校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机构及人员,指主管校长、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及教务处相关人员,职责是制订教学质量管理方案,抓好教学组织安排及教学运行中的教学质量控制工作,代表学校对各院系、各专业教学工作进行质量管理。院级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机构及人员,指院长、系主任—主管教学的副主任—院系教学秘书。主要职责是依据高校办学指导思想和教学质量管理规定,对所属专业的教学计划、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检查、教师个人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等,进行统一的领导和管理。而教研室(实验室)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主要职责是根据校院二级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和教学计划要求,对所属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2.被监控者。在高校中,凡是对教学质量构成影响的、发生作用的一切因素都是受控者。从人的因素看,由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构成了人的因素;从物的因素看,主要包括教室、实验室、运动场、图书馆等场所及教学仪器设备、教材图书资料等直接因素,宿舍、食堂等生活后勤服务条件是间接因素;从管理的因素看,在教学系统中,虽然人、物的因素有各自独立的地位和功能,但他们只有作为一个有效的整体发生作用。只有管理组织严密、规章制度健全、管理方法或手段先进科学,人、物因素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因此,管理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受控对象。
3.监控活动。监控活动是指教学质量监控中,监控者对被监控者实施控制活动的内容、形式及这些活动实施的过程。从监控的内容上看,主要是指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运行状况和教学管理的情况。教学基本建设反映教学质量的静态条件,教学运行状况反映教学质量的动态活动,教学管理则反映在教学管理运行规章制度健全和制度的贯彻落实上。从监控形式上看,是指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方式、手段等,体现在制度规范、督促检查、评估评价和反馈调节等方面。反馈调节是指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反馈得来的信息,通过信息偏差分析,随时调节教学工作,使其始终处于良性运行状态。监控实施过程有大过程和小过程之分。大过程是指从招生—计划—教学—毕业这一学生输入输出的全过程;小过程指的是一个监控管理周期,包括制订计划—运转调控—检测评估—总结提高,一般为一个学期。
4.监控目标。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目标,是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目标子系统的基础和前提,教学质量检查以目标为标准,工作的结果按目标完成的程度来评价。监控目标子系统可描述为:总目标—教学过程和目标—影响因素分目标—教学保证分目标—教学质量分目标。
二、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构建教学监控体系,需要教学监控的宏观决策者、教学监控体系的核心和教学监控体系的主体协调统一,形成包括制度体系、评价体系、反馈和整改体系等一整套完备的管理运作机制,它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质量管理的操作系统,也是高等学校管理体系中相对独立的应用体系,教学监控体系的建立,使教师、学生、课程、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置于较为严密的监督和调控之下。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是依据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借鉴国内外高校质量监控的有益经验,基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的系统设计,它是以师生为主体,管理为纽带,全员参与、全程管理的校院系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体系本身具有信息的搜集、分析、处理、传递和反馈等功能,通过这个体系的正常运转,可以实现对教学质量全程有效的控制,该体系有以下五个系统:
1.教学质量决策系统。该系统是由学校教学质量责任人校党委书记、校长和主管教学副校长负责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系统。通过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等组织开展教学决策活动,负责对教学工作进行宏观指导与管理,审定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组织协调各院(系)、职能部门,按照学校的发展定位、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和条件建设计划。
2.教学质量标准系统。根据学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组织专家在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指导下,广泛征求各学院的意见,制定学院评估质量标准、专业建设质量标准、精品课程质量标准、课堂理论教学质量标准、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质量标准、实验质量标准等,作为全体师生员工共同遵循的准则。
3.教学质量信息收集系统。该系统以教务处为主,收集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意见、对教风学风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有关建议。信息收集方式包括教学检查、领导听课、督导评教、教师评学、学生评教、学生信息员、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收集各级各类人员和学生的意见,然后把处理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学院(系)、教师或学生管理部门等。
4.教学质量评估系统。主要是学校内部的教育评估和教学评价活动。河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根据自身的教学工作情况,将重点放在了学院教学工作评估、专业建设评估、精品课程建设评估、教学环节评估等四种内部经常性的评估工作上,抓住学校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问题。
5.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使系统由开环成为闭环的必要手段。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将各种评估、检查所获取的教学质量信息通过分析、诊断和处理后,及时将结果反馈给被评估者,使其不断调整和改进工作,提升教学质量。
三、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
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必须通过严格的监控机制和互动的渠道才能完成。建立健全高校教学管理监控制度和科学化的质量监控体系,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针对教师教学工作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反馈意见,积极促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从管理机制及工作现状着手,积极有效地推动教学管理模式的优化,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有效地促进高校教学监管工作的开展。
1.加强教学监督制度化建设,强化教学全程质量监控。根据课程设计要求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教学与教务管理的有关文件,做到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严格教学调度制度,确保教学制度的稳定,建立和健全教师教学业务档案、学生课堂教学评估体系、教学督导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制定专家听课评课表,教研室、系、院三级领导听课评价表和考试质量分析评估等,保障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质量评估监控的制度体系化。如我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经过长期探索和不断完善,先后制定和修订了四十多项教学管理制度,根据“河南工业大学教学工作规程”“听课制度”等管理规定,分别制定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表”“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表”等,对课堂教学、教师授课、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为我校日常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建立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确保教学质量评价完善合理。不同大学由于历史原因和软件、硬件等方面的差异,在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层次、规模以及社会服务的行业范围不一样,采用的质量标准也不同。我校是一所教学型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学生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因此,我校制定了涵盖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材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教学、实习教学、毕业设计(论文)、考试管理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实事求是地培养市场需求的专门人才和确定培养目标。为教学质量控制和教学效果评价提供了依据。
3.健全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强化教学管理技能。首先,构建高校层次分明、职责清晰的监控组织体系,是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得以运行的基本保证。我校教学质量监控第一责任人是校党委书记、校长和院党委书记、院长,日常管理工作由主管教学校长、教务处和各学院主管教学的院长、教学办具体负责,教务处设教学质量管理科负责教学质量实施工作。这样就形成了由教务处、各院系和教研室组成的教学监控链,对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行为进行监控。其次,由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员、学生信息员为主组成的教学信息反馈链,通过健全教学督导、听课评课、教学信息员等队伍,收集、汇总、反馈整体教学质量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质量情况等信息,进行建议、分析和评价,形成结论性的质量分析报告,为教学管理改革和教学监控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材料。最后,由学工部、学生会和各级党团组织为主组成的学生教育与学生管理监控链。
4.建立教学评估体系的运作机制,强化教学管理技能。除制定有效的学院(校)、系、教师和学生四级教学评估制度外,还要建立和完善教学评估运作机制,通过教学评估,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及时整改,以提高教学监理技能。我校通过建立检查体系。将集中检查与随机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教学督导与学生信息反馈相结合,建立校、院、系三级教学检查制度和贯穿期初、期中、期末的全程动态的教学检查与信息反馈系统。建立评估体系,要结合教育部五年一轮的“水平评估”工作,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评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学评估必须贯彻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原则,实现结果检测与过程控制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李娟.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关系大学学报,2005(6).
[2]闫娟.论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3).
[3]余小波,王志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评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
[4]何光峰.国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及其特点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