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来源 :健康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tao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临床护理中行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总结儿科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患儿1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成常规护理组(74例)和心理护理组(74例),其中前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后组患儿在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在接受临床护理干预一段时间后,心理护理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5.95%,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4.3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开展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如果可以给予科学、完善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那么可以显著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儿科护理;应用
  儿童作为一个最为特殊的护理对象群体,其内心承受能力和身体发育程度等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完善。另外,儿童处于医院这一陌生环境,难免有畏惧表现,加上疾病折磨,情绪往往十分不稳定,时常出现哭闹行为,以及拒绝医护人员的治疗,这大大增加了儿科护士的护理难度。毋庸置疑,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医院儿科接待就诊儿童的数量将迅速增加,儿科医护人员的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同时也对儿科护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于儿科患者本身的特殊性,其医患关系涉及三方:患儿、家长和医护人员,而不仅仅是医患双方关系。倘若出现家长认为医护人员护理工作不够周到或做得不好,让孩子受委屈,将可能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不良局面。因此,如何做好儿科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一直以来成为医院和儿科医护人员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课题。身为一名现代儿科护士,不但需要熟悉各种护理流程、掌握娴熟精湛的护理技术,还要考虑到患儿的内心要求、顾及家长的情感需求,对患儿进行合理恰当的心理护理。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在儿科护理方面的经验,对心理护理在儿科治疗与护理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患儿1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成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每组74例。在常规护理组患儿中,男34例,女40例;年龄1-10岁;患儿家属年龄23-36岁。在心理护理组患儿中,男35例,女39例;年龄0.5-10岁;患儿家属年龄23-36岁。经临床诊断可知,患儿所伴有的疾病种类主要包括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发热和腹泻等。在患儿性别、年龄以及家属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儿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患儿心理护理措施:患儿住院后,面对陌生的医院,需要改变一些家庭中的生活习惯,加上在医院亲眼看到其他患儿打针、输液等治疗,原本轻松愉快的内心变得紧张害怕。针对这种情况,医务人员可以在病房以及廊道张贴一些当前流行的,儿童比较喜欢的卡通和动物图片,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在廊道放置一些儿童玩具。这样可以让患儿心理得到放松,觉得自己身处家中或幼儿园,减少患儿产生陌生、孤独和恐惧感。其二,针对患儿在接受临床治疗或护理过程中所伴有的各种反抗情绪,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儿的实际情绪来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必要的时候可以协同患儿家属,采取温和、和蔼的话语来对患儿进行沟通和交流,其三,针对学龄前患儿而言,考虑到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心理意识,并且有了自身的心理需求,所以此时在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时候,要主要耐心聆听患儿的心理需求,根据他们的需求来给予患儿必要的护理对策,同时还要注意结合患儿家属,引导幼儿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来治疗幼儿。其四,针对学龄前幼儿,已经具备了比较强的自尊心和独立性格,所以此时要充分尊重他们,同时要保持平等、诚恳的态度去对患儿进行安抚,尤其是要注意充分尊重患儿自身的隐私、想法以及自理性需求。(2)患儿家属心理护理措施:护理人员要注意加强同患儿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本着亲切、主动的态度,尤其是要充分尊重患儿家属,结合患儿病情来指导患儿,使他们可以明确一些基本药物的基本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要注意换位思考,体谅患儿家属的心情,并且尽可能地给予他们必要的需求,指導患儿家属掌握辅助患儿治疗的一些基本操作。
  1.3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临床护理疗效评价的指标为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具体采用我院制定的护理满意度量表,满分100分。根据分数高低,可以分成特别满意(>90分)、一般(≥80分)和不满意(<80分)。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针对所得护理满意度数据采用软件SPP18.0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χ2校验,以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在接受临床护理干预一段时间后,心理护理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5.95%,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4.3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医院儿科这个特殊科室中,患儿可能会因为害怕打针、输液带来的疼痛感而出现强烈畏惧、担忧心理,同时患儿家属也可能会因过度担忧幼儿而给予护理人员过大压力,这大大增加了患儿的护理工作难度。如果可以在临床儿科护理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那么可以起到良好护理效果。本次研究通过对比研究可知:在接受临床护理干预一段时间后,心理护理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5.95%,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4.3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儿科开展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如果可以给予科学、完善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那么可以显著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进行大力推广。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最大最大程度提升儿科护理有效性,必须要树立“以患儿为中心”的理念,结合他们的各种需求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方案。
  结论
  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在儿科护理工作中,需要准确观察患儿的心理变化,尽量满足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需求,通过合适的心理护理并充分发挥心理护理的作用,不但可以促使患儿和家长主动配合治疗工作,提高治疗效果和进度,还可以提高家属的满意度,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李瑞香.心理护理沟通技巧[J].黑龙江护理杂志,2017,5(7):28-29.
  [2]王国琴,牛霞,张志军,等.脑瘫患儿主要照护者焦虑、抑郁状况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0(4):400-403.
  [3]陈英华.婴儿期患儿门诊输液的心理护理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6(23):162.
其他文献
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人们在进行医治的过程中越来越来重视护理的作用,而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来说,其在病情方面更加需要尽心进行护理.而全程护理干预对于整个类风湿关节炎的
目的 对神经内科疾病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从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07月—2018年07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进行研究,依据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均分为对照
目的: 建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体外分离纯化的方法,探讨联合应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growth factor,HGF)和粒细
目的 探索在脑出血手术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临床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5月我院162例脑出血患者档案,以数字均衡法为基准,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分别给予临床
目的:总结急诊外科创伤救治护理方案以及价值,为急诊外科创伤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急诊外科2017年1月-2018年10月进行抢救治疗的80例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以及加
我院特诊老年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该科室承担着重要的医疗救护责任,以为老年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减轻老年患者的痛苦,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为宗旨.特诊老
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来医院治疗的4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参照患者入院治疗的次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