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的人道主义和博爱精神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s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创作的一部传世巨作。本文主要探讨了托尔斯泰在这部作品中对人道主义的表达和其博爱精神的体现。
  关键词:《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人道主义思想博爱精神
  一 托尔斯泰的生活背景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由于生活在一个战争不断的年代,所以他对当时的时代有着很急切的认识,一方面,他认识到绝大多数的人民都在忍受战争的痛苦,另一方面,他又在痛苦中看到人性的坚强和脆弱,也因此,他的生活观里面充满了对社会的关心,对人性的关心,而他创作的作品也都体现了他的这一思想,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就是《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的内容主要以库拉金、罗斯托夫、鲍尔康斯基和别朱霍夫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为情节线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9世纪初到20年代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但其所有的内容都体现了人道主义、体现了自由平等,这些精神一直影响着整个世界。
  二 人道主义和博爱精神
  1 人道主义的解释
  何为人道主义,这也要从文艺复兴开始谈起,即它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体现人的价值,体现人的精神。“人道主义”起源于拉丁文humanistas,由于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在解释“人道主义”这一词时也出现了很多的争议。《新大英百科全书》(1974年第15版)解释说:“人道主义就是把任何人的价值置于首位的观念,常常被视为文艺复兴的主题。”
  2 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
  列夫·托尔斯泰不仅仅是把人道主义思想体现在文学作品当中,也是体现在所有生活细节当中,所有一切无不渗透着他的关心。托尔斯泰不仅在文学上有成就,在理论方面也有着自己的作品,如《论生命》、《论饥荒》、《忏悔录》、《上帝就在你们心中》,等等,这些理论著作也都体现了作者人道主义的思想,体现了他对平民的爱怜、对世人的同情,体现出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的关心和帮助,在这些帮助当中无不渗透着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思想。
  3 《战争与和平》中人道主义的分析
  《战争与和平》中的内容有些是对战争的看法,但大部分都是托尔斯泰对人道主义思想的清楚表述,小说全面而客观地对他的人道主义思想进行了分析。托尔斯泰在战争上的观点就是极其反对战争,反对人类为了私人的利益发动战争。然后,在人物的命运上来说,就是对人道主义的喜爱。托尔斯泰的每一句话、每个词语都在表达他对人民的同情,对战争的不满,这些人道主义思想在他的基督教信仰当中体现得更明显,即:不需要暴力,不需要邪恶的战争,需要的是自由、平等、博爱,他的每一句话都出自于他的内心,出自于他的真心,没有半点做作,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深深地浸透着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为了表露其对战争的痛恨、对人民的同情,他不只是通过对一个主人公的塑造,而是通过对许多人物的塑造来表达自己的同情。小说中,虽然没有直接写农民的生活,但却时时体现着他对农民的同情,这所有的一切内容都是他的人道主义思想的渗透。作品当中的一些创作思想也在发生变化,虽然小说是以四大贵族的故事为主,但也可以看到下层人民的苦难,所以,他所同情的是千百万的人民,人道主义对象是指所有的老百姓。
  在女性描写方面,同样也体现了托尔斯泰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托尔斯泰用特独的笔触展示了他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关心,体现出他的人道主义。在《战争与和平》中有一个叫做海伦的贵族少女,由于貌美如花、姿容绝佳而吸引了不少的男人。在托尔斯泰的笔下,她成了一个以美色勾引男人、贪图享乐的女人,一个风情万种的女人,但是由于她自己没有把握好自己的内心情感,在同一时间爱上了两个男人,无法从心底摆脱对两位男人的依赖,矛盾之极,最终为纠纷情感而患心脏病病故。这是作者在这个小说当中特别的安排。这样的安排是从另一个侧面来表述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在经历了俄国一系列的政变,看到社会中不公平的事件不断地涌现,达官显贵的势力越来越嚣张,而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歧视与欺压却越来越严重的同时,为了能够进一步地帮助那些社会最底层的农奴阶级,列夫·托尔斯泰开始致力于对人性的探索。他认为人性是复杂的,于是便开始对人性进行具体的分析,托尔斯泰认为,人的生命是由动物生命和上帝生命组合而成的,而动物就代表着最原本、最原始的欲望,如果人过于注重欲望的满足,便被兽性占据心理,失去了上帝的一面,也就失去了人性。就像《战争与和平》中的贵族少妇海伦一样,只知道满足自己的欲望,贪图享乐,四处勾引男人,只为满足自己肉体上的欲望,从不思考,更不要提追求高层次的生活,最后只得因为两个男人的选择而病入膏肓。这就深深地体现出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他们过分的动物性遮盖了作为神性的那一部分生命,因此道德败坏,无限的堕落,最后只能受到因果报应,惨死人间,像海伦那样、像动物那样。列夫·托尔斯泰认为,他们这种生命不断地在在像动物性靠近的人,早已不能再算是什么真正的人了,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了解生命的含义是什么,真正的生命是什么。他们不知道,在这个社会上,有多少人还在生与死的边缘挣扎着,不知道他们是有多么地热爱生命,渴望生命。这种强烈的呼喊,托尔斯泰真心希望俄国社会能够看到,能够听到。但是当时的俄国贵族阶层,又有谁能像托尔斯泰这样真正地站在人道主义的角度上,作为“人”来思考呢?
  在《战争与和平》中,还有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女主人公,她就是娜塔莎。她与海伦在外表上有着强烈的对比,她的身上带有俄罗斯这个民族特有的气质,她性格开朗,既能唱歌又能跳舞;既会读书又会武,娜塔莎身上有着俄罗斯特有的民族气质与活力,她就是托尔斯泰理想中的完美女性。实际上,娜塔莎也是一个不幸的角色,虽然她在外表上有着独特的个性和气质,但是在婚后却被男权所折服,蜕变成一个只会替家庭分忧的主妇,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社会上的任何工作对她都没有吸引力。娜塔莎的变化是对于女权的一种罢工,是一种权力的丧失。但是从男人的角度来说,做贤妻良母是一个女人再好不过的结局,是男人对女人最大的渴望,她们只需要在自己家庭中相夫教子,温婉贤惠,完全不需要顾及自己的自由。但这点却不是托尔斯泰所希望的,他所希望的是女性人生的自由。从人道主义角度而言,他认为应当给女性充分的社会自由,让她们拥有女性的自主权,有机会参与社会各方面的工作来,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上了作者塑造娜塔莎的角色时,是从一定的女性角度去思考的,他试图理解女性的人道主义,并且呼吁社会不要再有性别歧视。   4 博爱精神
  博爱思想是托尔斯泰人道主义的核心思想。在《战争与和平》中,他在每个人物身上都强调了命运的自由,强调了人性的博爱。在海伦的身上,我们感受最深。虽然海伦行为不够检点,甚至是放荡的,她的所作所为应当受到人们的道德批评,但作者最终还是安排她在患病卧床期间,有了反省的机会、反省的权利,这方面也是作者人道主义体现的地方,也就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救赎赎,不会因为这个人品行是否恶劣而失去这个权利。列夫·托尔斯泰认为,与上帝接近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救赎的过程,是一个人不断完善的过程,不管这个人是否是罪人,是否曾经做过坏事,都有资格来自我完善,向上帝靠近,进行道德的救赎。从作者的基督教观点来看,每个人内心的完善,就是同上帝意志相融合的过程,这就是基督教中的人道主义观点。在作品《战争与和平》中,男人心目中完善的女性形象就是娜塔莎,她的命运并不算很好,在小说的结尾,她由一个生性活泼的少女转变成一个标准的良家妇女,一个被生活所奴役的女人,一个不能享受生活的女人,在这点上,从反面展示了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观点,他试图从反面向社会呼吁尊重女性,让社会远离性别歧视。
  在托尔斯泰的笔下,安德烈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博爱精神。对安德烈来说,他一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就是参加了1812年保卫祖国抗击敌人的入侵。这已经超越了他渴望个人荣誉的愿望,为保卫祖国而奋斗让他禁不住热血沸腾。他要好好地活着,以自己的力量来帮助以及同情更多的人,这也是博爱精神的体现。在保卫祖国而奋力抗争的那些严酷日子里,他的这种新理想不断地苏醒并呼唤着他。他要参加战斗的想法和大多数一直战斗的人民非常统一,而且还和军队的想法相一致。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来探寻生命的意义,因此也和故乡保卫战的人民的设想保持了高度一致。
  彼埃尔也具有强烈的博爱精神,他不仅具有捍卫共和国的思想,而且还非常欣赏拿破仑,期待着将这种共和国体制引进到俄罗斯,并将自己称作拿破仑第二。在还没有找到生命意义的时候,他也不断地辗转反侧,而且还犯下了不少错误,如娶了行为不端的美女海伦。为了探寻生命的意义以及真理,他加入到共济会中,希望能够改革人类的劣根性。而他也在共济会中学到了平等、团结以及友爱等思想,这些非常吸引他。因此他认为首先要改变农奴的悲惨命运,从而找到了活着的最终意义以及生命里的真谛。例如,“就是现在,当我努力为别人而活的时候,我明白了生活的全部意义。”
  三 小结
  在1853年的回忆录当中,托尔斯泰曾这样评价,读书时不要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这个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上面,而应当放在这个作品的作者的人物性格上面,这样才能全面地领悟作品的内涵。高尔基也曾这样评价列夫·托尔斯泰,说他感兴趣的不是什么文学家,而是对某个作品的作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分析《战争与和平》这部作品的内涵时候,不能仅仅从文章的内容来分析,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作者托尔斯泰这个人物的性格,对他的个人的宗教信仰进行分析,搞清楚他在作品当中所要表达的某个思想,最后才可以把作品当中的性格拿出来认真地研究和分析,才有可能深入地领悟作品的人物特点和性格特征,才有可能真正地读懂这部作品,才能最终地领悟到他的人道主义思想。罗曼·罗兰曾评价《战争与和平》是我们时代的结晶,是最伟大的史诗,它超越了所有同时代的作品。这些评判,都表现了对托尔斯泰文学作品的欣赏与尊重。托尔斯泰对角色的鲜活的描写,对自己思想的深刻表达,对社会现状的映射与批判,都体现在其作品的字里行间,每字每句都值得人们去斟酌。本文也只是浅显地谈论一下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和博爱精神。以己见来抒发一下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尊重与欣赏,同时,希望帮助更多的人理解这篇巨作。想要真正读懂托尔斯泰,读懂《战争与和平》,现在做得还远远不够,对于文学巨著的赏析,需要每个人都各抒己见,唯有这样,我们才会真正地读透这本书,读懂托尔斯泰,读懂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参考文献:
  [1] 乔·艾略特等,张玲等译:《小说的艺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2] 托尔斯泰,张捷译:《战争与和平》,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3] 倪蕊琴等译:《俄国作家批评家论列夫·托尔斯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4] 福楼拜等,谭立德等译:《欧美作家论列夫·托尔斯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5] 戈宝权等:《托尔斯泰研究论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
  (常冬梅,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一日三餐是我们身体机能正常运转的基础,做到科学饮食、合理搭配,可以为健康加分,但若想把三餐的好处放大,就要抓住饭后半个小时的养生关键时闻。早餐后半小时:吃点水果。按
大体积混凝土自身强度一般情况下不存在不满足的承载力极限状态要求。因此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设计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因素:大体积混凝土的构造设计、地基承载力复核。当地基
结合学校课程建设实际,对当前学校课程建设的内涵与发展路径进行探讨。认为设计课程的前提是要研究人、认识人,建立教育与人生的关系。课程的构建与思考不应仅限于讨论课程和
αL岩藻糖苷酶(AFU)是一种酸性溶酶体水解酶,广泛存在于机体中,参与糖蛋白、糖脂及寡糖的代谢。近年来,认为该酶的活性及其同工酶谱的检测会有助于白血病的分型。1994年9月~1996年9月我们应用
本文将对农场死猪堆肥的方法进行探讨。堆肥处理农场死猪和胎盘的方法共包括3个连续的步骤:1)堆肥,这是嗜温好氧菌降解并逐渐稳定的一个过程;2)将成熟的堆肥储存起来,这些成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跟着提高了许多。与此同时,资源的能耗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为了减少能耗,迎合国家所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科学家正在努力开发
原料:茄子一个,肉馅半碗,胡萝卜、青椒、葱姜末、蒜末、盐、酱油等调味料  做法:  1 先将茄子洗净切成薄片备用,胡萝卜、青椒、切成小丁备用。  2 锅里油热后,放入肉末煸炒,加入酱油、醋,把胡萝卜等蔬菜放进去炒熟,加入一点盐和鸡精,盛出来。  3 平锅加热,放少许油,将茄子片煎软。  4 将炒好的肉菜馅,放到茄片上卷好。  5 将卷好的茄子卷放入锅里蒸10分钟即可。
研究丙谷胺(PGL)及其与生长抑素(SST)联合应用对人胃癌细胞株MKN45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胃癌细胞株MKN45移植瘤的动物模型,观察PGL(500mg/kg体重)、SST(200μg/kg体重)及两者联合应用对胃癌移植瘤的面积、重量、
当前教学实践中,教师实际持有的课程价值取向深刻影响着教学实践。本文以《童趣》这篇文章的多类课堂教学为例,分析不同教师持有的课程价值取向及对教学的影响。 In the c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