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时代正是增长知识的黄金阶段,阅读非常重要。阅读能开拓视野,搜集、处理信息,增长知识,发展思维,丰富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阅读,阅读,再阅读,是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但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更有利于发挥学生阅读自觉能动性。
下面谈谈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能力培养情况。
新课改阅读要求与农村阅读现状比对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但是,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特别令人担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还没有培养起来。很多家庭由于家长外出打工,无法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家庭教育主要由爷爷奶奶负责,自控能力不好、贪玩的学生放学就看电视、打游戏。很少有学生能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
其次,学校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学校也没有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学校的图书馆建设和藏书量的不足,特别是地震灾后重建中,书籍更是严重不足。所以,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
尽管如此,我们从没有放弃过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做了如下的探索:
(一)培养阅读兴趣,養成阅读习惯
黄玉峰教师也曾自豪地说过:“学生们爱读书,会读书,将来养成终生与书为伴的习惯,我的教学就成功一半。”激发兴趣,是使学生产生阅读内部动力的关键。对农村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引导他们投身于课外阅读之中,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爱上阅读。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同学可以互相感化”,好读书的同学能激起别的同学爱好读书。
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选择书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小学生还是个孩子,我们没必要让他们去读令人费解、深奥不感兴趣的文章,只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不管是动漫书,还是连环画,只要学生喜欢读,就可以让他们尝试。如上完了《丑小鸭》,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推荐《格林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儿童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
(二)指导课外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操之过急,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并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写好读书笔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根据年级的差异,我们让低年级学生学会写摘抄式笔记,即教会学生在读书时,遇到优美的字、词、句、段、篇或名人名言、俗话谚语,把它摘抄在读书笔记上;中年级则是指导学生在读过书之后写下对所读书的体会,即读后感;高年级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要求写好读后感。当读到感恩的文学作品是,还让学生结合5·12地震后,自己得到的帮助,学习写作感恩的文章,不仅锻炼了文笔,且培养了道德情操。
(三)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阅读
为了增强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们努力遵循“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结合课文教学,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如学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故事;学习了课文《海底世界》,就向孩子们推荐《海洋》一书。为了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我们在教学之前就布置学生先去阅读有关书籍,这样,不仅增加了阅读量,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收效明显。
总之,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定时定量的阅读任务。教师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就会成为自觉行为。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了语言,感悟了写作,陶冶了情操。
(作者单位:四川阿坝州茂县富顺小学)
(责任编校:白水)
下面谈谈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能力培养情况。
新课改阅读要求与农村阅读现状比对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但是,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特别令人担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还没有培养起来。很多家庭由于家长外出打工,无法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家庭教育主要由爷爷奶奶负责,自控能力不好、贪玩的学生放学就看电视、打游戏。很少有学生能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
其次,学校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学校也没有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学校的图书馆建设和藏书量的不足,特别是地震灾后重建中,书籍更是严重不足。所以,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
尽管如此,我们从没有放弃过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做了如下的探索:
(一)培养阅读兴趣,養成阅读习惯
黄玉峰教师也曾自豪地说过:“学生们爱读书,会读书,将来养成终生与书为伴的习惯,我的教学就成功一半。”激发兴趣,是使学生产生阅读内部动力的关键。对农村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引导他们投身于课外阅读之中,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爱上阅读。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同学可以互相感化”,好读书的同学能激起别的同学爱好读书。
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选择书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小学生还是个孩子,我们没必要让他们去读令人费解、深奥不感兴趣的文章,只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不管是动漫书,还是连环画,只要学生喜欢读,就可以让他们尝试。如上完了《丑小鸭》,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推荐《格林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儿童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
(二)指导课外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操之过急,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并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写好读书笔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根据年级的差异,我们让低年级学生学会写摘抄式笔记,即教会学生在读书时,遇到优美的字、词、句、段、篇或名人名言、俗话谚语,把它摘抄在读书笔记上;中年级则是指导学生在读过书之后写下对所读书的体会,即读后感;高年级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要求写好读后感。当读到感恩的文学作品是,还让学生结合5·12地震后,自己得到的帮助,学习写作感恩的文章,不仅锻炼了文笔,且培养了道德情操。
(三)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阅读
为了增强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们努力遵循“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结合课文教学,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如学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故事;学习了课文《海底世界》,就向孩子们推荐《海洋》一书。为了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我们在教学之前就布置学生先去阅读有关书籍,这样,不仅增加了阅读量,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收效明显。
总之,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定时定量的阅读任务。教师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就会成为自觉行为。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了语言,感悟了写作,陶冶了情操。
(作者单位:四川阿坝州茂县富顺小学)
(责任编校:白水)